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建筑结构要素层次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昌民 刘江艳 +1 位作者 潘进 朱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4,共12页
2010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勘探发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百口泉组砂砾岩内部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给油藏评价和高效开发带来了困难,需要对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和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建筑结构要... 2010年以来,在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勘探发现了巨大的油气资源,但由于百口泉组砂砾岩内部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给油藏评价和高效开发带来了困难,需要对砂砾岩体的沉积成因和建筑结构进行深入分析。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层次分析法,对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砂砾岩的建筑结构进行了解剖。通过对82口取心井1 922 m岩心的详细描述,提出了以岩石粒度、沉积构造、颜色和颗粒支撑方式等4种属性为主的多属性岩石相命名方案,在百口泉组砂砾岩中识别出227种岩石相类型。依靠岩心、测井和地震信息,在研究层段划分了11级沉积界面。与11级沉积界面相对应,划分了11级建筑结构要素,重点对与岩石相和沉积微相对应的建筑结构要素进行了分析。以第9级建筑结构要素为基本单元,通过地震资料约束下的连井对比,刻画了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的沉积体系演化过程,认为黄羊泉扇和夏子街扇百口泉组皆为一套砂砾岩粗粒沉积,都以河流为主要搬运动力,但黄羊泉扇沉积体系较短,具有更多冲积扇和洪积扇的特征,夏子街扇沉积体系规模大,更具有河流扇的特征。从百一段到百三段,随着湖泊水位上升,沉积体系从冲积扇和河流扇,逐渐退缩演变为扇三角洲。杂基含量低的中细砾岩是良好的储集岩石相,季节性河道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有利的储集微相,百二段是油层最发育的有利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砾岩沉积 层次分析 建筑结构要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资料定量识别河流储层建筑结构要素 被引量:7
2
作者 冯建伟 戴俊生 +1 位作者 冀国胜 林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27,共7页
针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河流相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难度大、非均质性突出的问题,在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辫状河储层为例,运用M iall结构要素分析法,对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从... 针对高含水开发阶段地下河流相储层内部建筑结构分析难度大、非均质性突出的问题,在岩心、露头、钻井、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孤岛油田中一区馆(5+6)辫状河储层为例,运用M iall结构要素分析法,对储层建筑结构要素类型进行了划分,并从测井曲线提取反映结构要素的多个特征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建立结构要素模糊识别模型,最终编成软件,进行全区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目的储层可划分为6级层次界面、11种岩石相类型、4种建筑结构要素,其中4级界面限定的成因砂体为研究的基本单位。该软件能准确识别地下储层结构要素类型,处理速度快,实用性强。采用该软件对储层内部纵、横方向延伸进行识别,可有效地追索建筑结构的横向变化、砂体的叠置迁移,从而预测河流沉积砂体的复杂分布规律和储层非均质性,指导剩余油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储层 测井资料 建筑结构要素 模糊识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水道内部结构样式 被引量:2
3
作者 乔博 张昌民 +2 位作者 李少华 杜家元 张忠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8,共8页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发育有深水水道,以水道复合体为主,单一水道较少。在水道复合体的水道单体中识别出侵蚀基底、底部滞留沉积、滑塌体和内侧天然堤等内部结构要素。复合水道间的内部样式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两种,叠加型反映多期水...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中发育有深水水道,以水道复合体为主,单一水道较少。在水道复合体的水道单体中识别出侵蚀基底、底部滞留沉积、滑塌体和内侧天然堤等内部结构要素。复合水道间的内部样式分为叠加型和切割型两种,叠加型反映多期水道的垂向加积,切割型反映多个水道相互侵蚀切割。水道内部以侧积、加积、侧积和加积3种方式进行充填。水道的演化过程经历了最初的侵蚀和随后的3个充填阶段。不同的水道内部结构样式对应于不同的充填阶段。底部滞留和滑塌体为充填阶段1的产物;内侧天然堤主要是在充填阶段2形成;在充填阶段3中复合水道发育,内部充填以加积方式为主,侧积也常见。水道内部建筑结构的精细分析有助于推动对水道的整体研究,对于认识水道储层的建筑结构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深水水道 建筑结构要素 充填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昌民 朱锐 +4 位作者 赵康 胡威 尹艳树 李少华 尹太举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6-944,共19页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河流沉积学 河道 建筑结构要素 相模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储层的层次划分和对比技术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振奇 张昌民 +1 位作者 张尚锋 侯国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5,共6页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 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和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导致沉积物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旋回性 ,垂向上具有分段性和周期性 ,平面上具有分带性 ,因此 ,沉积地层是具有层次的。依据这一原理 ,层次的划分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 9级层次。根据盆地演化、古生物、同位素及地质年代资料 ,将盆地基底或盖层作为 1级层次 ,界、系、统为2、3、4级层次 ,这是进行油气储层划分的基础。根据露头、岩芯、地震、测井资料在第 4级层次内划分出第 5级层次 (层序 ) ;继而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在第 5级层次内可划分出第 6、7级层次 (中、短期旋回 )。最后 ,根据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原理和方法在第 7级层次内再划分出 8、9级层次 (单一成因砂体、复合成因砂体 )。层次的解释应在充分运用事件地层学、泥砂运动力学、现代沉积、露头调查、模拟实验的基础上 ,对沉积过程和层次成因作出合理解释。层次对比应遵循先低级后高级、先区域后局部及等时对比的原则 ,力求使各种地层对比、划分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取长补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划发 层次对比 层序地层 同分辨率层序地层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 油气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河道类型划分与储层构型界面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2 位作者 岳大力 李艳平 张保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由于受构造、气候、可容空间和沉积速率等方面影响,使得三角洲平原沉积类型多样,沉积体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流河道分类方案,从成因上将分流河道分为弯曲状、网状、树枝状、丛... 由于受构造、气候、可容空间和沉积速率等方面影响,使得三角洲平原沉积类型多样,沉积体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流河道分类方案,从成因上将分流河道分为弯曲状、网状、树枝状、丛聚式、潮枝状和潮网状分流河道。同时,还对不同类型分流河道的储层构型界面的划分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界面 建筑结构要素 分流河道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