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房屋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理臣
卢宁
+1 位作者
樊光洁
郭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14-318,共5页
玉树7.1级地震已过去6年时间,重建后的玉树焕然一新。尤其是房屋建筑,与震前相比,新玉树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玉树7.1级地震的震害情况以及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地理状况,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调查研究,采...
玉树7.1级地震已过去6年时间,重建后的玉树焕然一新。尤其是房屋建筑,与震前相比,新玉树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玉树7.1级地震的震害情况以及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地理状况,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类比方法对玉树地区重建后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了修正。以期得到可适用于该地区的房屋破坏概率矩阵,为未来震灾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损性
玉树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建筑结构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志强
代博洋
+1 位作者
李晓丽
何萍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
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
物
结构
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房屋地震易损性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杨理臣
卢宁
樊光洁
郭鹏
机构
青海省地震局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2期314-318,共5页
基金
基金项目:地震应急青年重点任务(CEA_EDEM-201510)
文摘
玉树7.1级地震已过去6年时间,重建后的玉树焕然一新。尤其是房屋建筑,与震前相比,新玉树房屋建筑的地震易损性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玉树7.1级地震的震害情况以及玉树灾后恢复重建地区的地理状况,房屋建筑结构类型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类比方法对玉树地区重建后房屋建筑的易损性矩阵进行了修正。以期得到可适用于该地区的房屋破坏概率矩阵,为未来震灾快速评估和辅助决策提供必要支持。
关键词
易损性
玉树地震
灾后恢复重建
建筑结构类型
Keywords
vulnerability
Yushu earthquak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aster
building structure type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志强
代博洋
李晓丽
何萍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云南地震局
广东省地震局
出处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8BAK50B03-2)
(2008BAC44B01)
2011年度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1108002-4)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
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
物
结构
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Keywords
Rapid safety appraisal of buildings in seismic field
Evaluation systemsfor earthquake damage and losses of buildings
Structure types of buildings
Typical seismic damage
Infrared nondestructive test technology
Correlation analysis
分类号
P315.9 [天文地球—地震学]
TU746.2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玉树7.1级地震灾后重建地区房屋地震易损性研究
杨理臣
卢宁
樊光洁
郭鹏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李志强
代博洋
李晓丽
何萍
《震灾防御技术》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