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建筑结构抗震及加固保护”刊首语
1
作者 薛建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国古建筑以其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本体缺陷以及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古建筑普遍处于结构体系破坏、多种病... 中国古建筑以其极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价值屹立于世界建筑之林,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然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本体缺陷以及外界因素的综合影响,古建筑普遍处于结构体系破坏、多种病害缠身、在地震等重大灾害下潜伏坍塌的危险状态,健康和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为了实现对古建筑的传承与保护,近年来学者们在“古建筑结构抗震及加固保护”领域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众多的理论和技术成果,该方向也成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保护 建筑 建筑结构抗震 预防性保护 刊首语 重大灾害 文物保护 传承与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结构抗震及加固保护”专刊征稿通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古建筑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为了维护其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升古建筑的抗...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古建筑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保护古建筑,不仅是为了维护其历史信息和艺术价值,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因此,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提升古建筑的抗震能力成为古建筑保护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保护 建筑结构抗震 加固保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抗震能力 人为因素 民族自豪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杨仕升 秦荣 +1 位作者 赵小莲 谢开仲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4年第4期100-106,共7页
简要介绍影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重点评述目前建筑结构抗震能力评估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展望今后抗震能力评估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筑结构抗震 抗震能力 能力评估 评述 点评 主要因素 主要技术 应用 方法 评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建筑预防性保护与传承创新团队介绍
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预防性保护与传承创新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古建筑结构研究的团队之一,20多年来,团队聚焦古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估、古建筑结构性能提升理论及技术、古建筑建造技艺传承与发展等研究方向。建立考虑古木时变、正交...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古建筑预防性保护与传承创新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古建筑结构研究的团队之一,20多年来,团队聚焦古建筑结构抗震分析与评估、古建筑结构性能提升理论及技术、古建筑建造技艺传承与发展等研究方向。建立考虑古木时变、正交各向异性特性,节点滑移、摩擦等半刚性特征和结构摇摆行为的古建木构分析理论。提出古建筑木结构损伤识别技术和性能评估方法,研发新型古建筑木结构加固保护装置,力求全面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团队还对传统风格建筑开展了系统研究,该研究不仅是对古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树立广大民众的文化自信也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风格建筑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抗震 建造技艺 正交各向异性 加固保护 损伤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隔震技术浅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兵 冯沛芸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2003年第2期79-84,共6页
介绍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橡胶隔震、摩擦滑移隔震和摩擦滚摆隔震等应用技术.探讨隔震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分析其在工程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指出普及隔震技术的关键是降低隔震支座成本.
关键词 中国 隔震技术 橡胶隔震 摩擦滑移隔震 摩擦滚摆隔震 建筑结构抗震 隔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火灾隐患的判定及整改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宋晓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1-1453,共3页
根据防火工作中的一起案例,从重大火灾隐患判定、建筑防火和建筑抗震三方面进行剖析,讨论了专家技术论证提出的整改措施,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火灾隐患判定 建筑防火 建筑抗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风采
7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I0001-I0006,共6页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科技标准部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建筑抗震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计委、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科委等重点科研...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科技标准部主任。长期以来致力于建筑结构抗震、建筑结构加固改造、建筑抗震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计委、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科委等重点科研课题数十项。主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修编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技术规范》的研编工作。主持或参加我国多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抗震 市政工程 抗震技术 建筑结构抗震 专项审查 重点科研课题 副总工程师 国家计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rametric analysis of steel plated shear structures
8
作者 M.Ghassemieh N.Heid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2083-2090,共8页
Due to outstanding ductility and high strength,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s recognized as a good lateral system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as it interacts with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This study a... Due to outstanding ductility and high strength,the steel plate shear wall(SPSW)is recognized as a good lateral system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particularly as it interacts with earthquake resistant design.This study aims to reveal the dynamic and cyclic behavior of steel plated shear wall.Finite element method of analysis was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simulate the behavior of such a wall structure.To determin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un-stiffened plate shear wall,two different analytical models were implemented.The post buckling strength of steel plate subjected to lateral loading was also employed.The story shear-drift diagrams of steel shear wall system were presented.The strength and ductility of the system obtained from the analysi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steel shear wall tests reported before.The pertinent parameters of the steel shear wall system such as plate thickness,column and beam stiffness and the plate aspect ratio were recognized and their effects were recorded.The effect of stiffeners on the behavior of the SPSW was also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shear wall pushover analysis energy dissipation DUCTILITY post buckling behavior Strut el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