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筑工程结构CAD的运用
1
作者 肖南安 《江西林业科技》 1991年第6期38-39,共2页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产物。今年8月,由林业部投资25万元为我院装备的一台美国CAD公司出品的CYBER 910—400的CADD(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Drafting)工作站,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即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是当今世界高科技的产物。今年8月,由林业部投资25万元为我院装备的一台美国CAD公司出品的CYBER 910—400的CADD(Computer Aided Design and Drafting)工作站,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工作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结构 CAD 制图工作 世界高科技 现代设计法 计算机制图 结构设计计算 图形表达 现代设计方法 三维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AMP模型的建筑事故致因因素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华 金萌 钟兴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9-175,共7页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 为揭示建筑安全事故致因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其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探讨1种STAMP模型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深入剖析事故致因因素间的逻辑关系和属性特征。基于STAMP系统事故理论模型,从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入手逐层定性分析事故的致因因素;引入灰色DEMATEL与ISM相结合的方法对系统事故间的复杂逻辑关系进行层级划分;运用MICMAC分析计算各致因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度数值并判断其属性类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运用到江西丰城冷却塔坍塌事故中的分析结果与事故调查报告相契合,能较全面地说明各层次结构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事故 建筑工程安全控制结构 致因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ISM) 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MICM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缘尺寸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建雄 毛宇光 +3 位作者 刘翼玮 苏捷 杜运兴 史才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探究翼缘尺寸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对1根普通混凝土和4根不同翼缘尺寸的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进行了集中荷载下的抗剪试验;试验获得了T形梁试件的承载力、挠度、钢筋应变、破坏模式及裂缝的开展等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翼缘尺寸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剪性能的影响,对1根普通混凝土和4根不同翼缘尺寸的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进行了集中荷载下的抗剪试验;试验获得了T形梁试件的承载力、挠度、钢筋应变、破坏模式及裂缝的开展等相关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具有与普通混凝土T形梁相似的裂缝扩展、破坏模式及抗剪承载力,但其刚度和斜截面开裂荷载较低,跨中纵筋和箍筋的应变较大;将翼缘厚度与截面有效高度比值从0.24增大到0.48时,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刚度增大、跨中纵筋应变减小,抗剪承载力提高了12.7%,地聚物混凝土的归一化抗剪强度增大了25.3%;当翼缘宽度超过两倍腹板宽度时,继续增大能减小跨中纵筋应变,但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刚度、抗剪承载力及地聚物混凝土归一化抗剪强度不再增大。规范ACI 318—19和Eurocode 2的计算结果明显低估了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抗剪承载力,GB 50010—2010较接近试验值。为更好预测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计算抗剪承载力,建议在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中增加翼缘有效受剪面积所提供的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建筑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工程 地聚物混凝土 T形梁 翼缘尺寸 抗剪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纵筋黏结状况对矿渣地聚物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毛宇光 刘钰中 +3 位作者 杜运兴 苏捷 胡翔 史才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98,共10页
为了研究梁纵筋黏结状况对矿渣地聚物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个普通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及3个不同黏结状况的矿渣地聚物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试件裂缝发展趋势、破坏模式、滞回曲... 为了研究梁纵筋黏结状况对矿渣地聚物混凝土梁柱中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制备了1个普通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及3个不同黏结状况的矿渣地聚物混凝土梁柱中节点试件,开展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分析了节点试件裂缝发展趋势、破坏模式、滞回曲线以及梁纵筋应变值的变化;讨论了节点试件的延性、强度、刚度、耗能能力及节点核心区剪切变形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较低的梁纵筋黏结强度和较大的节点梁纵筋滑移量使得矿渣地聚物混凝土中节点抗震性能比普通混凝土中节点差;增大轴压比或增大节点梁纵筋贯穿段长度能改善矿渣地聚物混凝土中节点梁纵筋的黏结状况,从而改善其抗震性能;针对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矿渣地聚物混凝土中节点黏结状况限制条件的空白提出了建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建筑结构工程 建筑材料工程 矿渣地聚物混凝土 梁柱节点 中节点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