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台地区抗震不利地段分布和建筑物类型的选取 被引量:2
1
作者 连海宁 胡进军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4-260,共7页
为了加强地区地震监管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对小区划工作的理解,以《烟台市主城区地震小区划》相关成果为基础,分析并给出了烟台地区抗震不利地段的分布范围。通过与烟台地区大量地震安评报告的对比和相互印证,表明抗震不利地段主要位于... 为了加强地区地震监管部门和建筑设计部门对小区划工作的理解,以《烟台市主城区地震小区划》相关成果为基础,分析并给出了烟台地区抗震不利地段的分布范围。通过与烟台地区大量地震安评报告的对比和相互印证,表明抗震不利地段主要位于丘陵、沿海、沿河、岛屿等地区,最后提出了详细的抗震设计建议和意见,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区划 抗震不利地段 建筑物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遥感影像的甘肃省陇南市建筑物空间化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陈晋 习聪望 +2 位作者 陈文凯 张苏平 周中红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200,共9页
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影像资料,通过实地调研与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建立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的技术路线,并以甘肃省陇南市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建筑物识别时,采用倾斜摄影和正射影... 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影像资料,通过实地调研与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建立基于无人机、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建筑物的技术路线,并以甘肃省陇南市为研究区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无人机航拍进行建筑物识别时,采用倾斜摄影和正射影像相结合的方式,建筑物识别效果较好,尤其是对屋顶相同或类似的不同结构建筑物的识别;基于遥感技术获取建筑物时不仅要建立区域建筑物遥感影像解译标志,还需要借助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建筑物排列、占地面积、建筑物阴影等因素进行辅助识别,才能获取较为可靠的结果;陇南市建筑物类型主要有土木(含木构架)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框架结构4类,占比分别为19.25%、44.29%、31.32%、5.14%,建筑物遥感解译结果精度在-23.92%~25.28%;基于无人机和卫星遥感影像获取居民地建筑物数据可以用于更新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但存在一定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高分卫星影像 居民地 建筑物类型 空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城市具有建筑物分类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集构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马倩 王咏薇 +2 位作者 苗世光 张亦洲 穆清晨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5-147,共13页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案是一种新的城市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分类(High Resolutio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HRLUC)数据集构建方法。基于LCZ分类体系制作了中国63个城市的具有建筑物分类的HRLUC数据集。原数据采用2017—... 局地气候分区(Local Climate Zone,LCZ)方案是一种新的城市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分类(High Resolution Land Use Classification,HRLUC)数据集构建方法。基于LCZ分类体系制作了中国63个城市的具有建筑物分类的HRLUC数据集。原数据采用2017—2019年的Landsat 8卫星数据及高分辨Google Earth影像,涵盖51933个训练样本(>100 m×100 m)和15841个验证样本。精度评估结果表明:中国63个城市的HRLUC数据集总体质量较好,总体准确率为72%~92%,平均准确率为81%;城市用地类型准确率为59%~82%,平均准确率为72%;自然覆盖类型准确率为71%~100%,平均准确率为89%。与同类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城市用地类型准确率较高。此外,基于原始LCZ分类体系,增加修建区为中国城市LCZ分类的基本类型;63个城市中有24个城市的修建区占比超过5%,该类下垫面多位于城郊结合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类 高分辨 中国大城市 建筑物类型 修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2年阿图什M_(S)8¼地震重现下的人员伤亡风险分析——以喀什市和阿图什市为例
4
作者 聂文钰 范熙伟 +2 位作者 李华玥 齐远猛 刘敏 《地震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7-648,共22页
喀什市和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中国西北地区2座重要城市。该区域地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的帕米尔构造结,是全球陆内俯冲作用最强烈、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历史记录显示,1902年该区域曾发生M_(S... 喀什市和阿图什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缘,是中国西北地区2座重要城市。该区域地处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带的帕米尔构造结,是全球陆内俯冲作用最强烈、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历史记录显示,1902年该区域曾发生M_(S)8¼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文中以该历史地震的烈度情景作为确定性地震情景,基于时序手机信令数据和机器学习方法提取研究区建筑物功能类型,并结合高分辨率人口热力数据及网格与单体建筑之间的映射关系,基于面积加权将网格内人口分配至建筑物中。随后,基于建筑功能类型、时间特征及其与人员在室率之间的关系,确定研究区室内人口的空间分布。通过对确定性地震情景下建筑物震害程度的量化分析,明确研究区在特定地震情景下的建筑物损伤情况。采用建筑易损性分析方法,在30″网格尺度上分别估算了阿图什地震重现时喀什市和阿图什市白天与夜间的人员死亡风险。此外,为分析人口热力数据在地震人员伤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文中对基于人口热力数据方法与基于人口普查数据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阿图什M_(S)8¼历史地震情景下,研究区人员死亡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喀什市和阿图什市城区等人口经济密集区,夜间的人员死亡风险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图什M_(S)8 1/4地震 人员伤亡风险 建筑物功能类型 人口热力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热成像技术在震后房屋损坏快速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志强 代博洋 +1 位作者 李晓丽 何萍 《震灾防御技术》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 本文引入了目前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工作的辅助手段——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借用图像处理手段、数学统计方法等,探讨了震后房屋破坏红外图像的表现效果,分析了红外图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文中以汶川地震现场建筑物的典型震害为代表,重点分析了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简单结构房屋的红外图像表现。本文所涉及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水泥砂浆、钢筋混凝土、红砖、黏土、楠木、石棉瓦、水泥板等;表面装饰层材质有红漆、白色抹灰、黄色涂料、白色壁纸、红色瓷砖、白色瓷砖等。材料的物理性质不同,其表现出的红外图像特征差别较大。统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图像的表现效果在下午时段优于中午时段和上午时段;晴天拍摄图像的表现效果最佳,雨天次之,阴天最差。同时,要考虑红外热像无损检测技术检测漏水破坏的优势,充分利用雨天对建筑物破坏的影响;光照射情况与红外图像表现效果的关系为:直面照射条件优于倾斜照射和不能照射;破坏程度相关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构件的"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增强;而构件的"中等破坏、严重破坏、毁坏"这3个破坏等级,随着破坏程度的递进,图像的表现效果无显著变化;对结构类型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底框架结构图像的表现效果优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和简单结构;装饰层材质分类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图像表现效果与材质性质、颜色、表面粗糙状况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现场房屋快速安全性鉴定 建筑物震害评估体系 建筑物结构类型 典型震害红外热像 无损检测技术 统计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