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全球变化与非等时韵律沉积及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建造形成的终止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伟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前寒武纪各种地质记录表明了太古代—元古代早期古全球环境具有显著的陆少洋多和大气富CO2、贫O2的特征。BIFs大气-海洋系统中Fe2+的氧化是导致铁质发生沉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的环境,生物-无氧氧化... 前寒武纪各种地质记录表明了太古代—元古代早期古全球环境具有显著的陆少洋多和大气富CO2、贫O2的特征。BIFs大气-海洋系统中Fe2+的氧化是导致铁质发生沉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的环境,生物-无氧氧化和日光-紫外线为主的宇宙射线光致氧化作用产生的直接非生物-无氧氧化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环境对Fe2+的氧化可能起着重要的和主导的作用。BIFs条带状矿石的宏、微观SiO2或Fe2O3/Fe3O4单层厚度非等厚性表征了硅、铁供给非等量性与交替淀积非等时性的韵律堆积。文章提出了一种与地球自转速率有关的日长年际变化(古ELNino事件)-硅铁临界饱和浓度模式,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不同类型BIFs的成因联系解析了这种韵律堆积的机制。元古代早—中期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O2增多和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导致了2.2~1.8Ga之间大气圈平流层古臭氧层的形成。古臭氧层大幅度消减日光-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强烈辐射,不仅使全球性由日光-紫外线光致氧化作用直接产生的Fe2+非生物-缺氧氧化过程消失,而且也保证了生命演化的延续和生物进入多样性繁衍。与其伴随的全球性巨厚碳酸盐建造,导致了上壳岩下伏的地球早期富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全球变化 沉积 前寒武纪 铁矿床 建筑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赞干布时期的拉萨建设初探——从藏传佛教“建筑场景”类绘画研究出发
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12-212,共1页
藏式绘画在西藏各大寺庙以及民间极其丰富多彩,绘画中含有对各种佛、菩萨以及伟人的赞颂故事。在论述这些内容时难免要与他们所处环境场所建筑有一定的联系,更有甚者是对建筑本身的赞美与建筑形成的传记。
关键词 建筑形成 绘画 藏传佛教 场景 拉萨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杰伍德庄园
3
《风景园林》 2008年第5期95-97,共3页
奥兰杰伍德庄园是丹尼尔·马洛特于18世纪修建的。原有庄园的边缘格局已消逝。设计的初衷是建立一座有关居住在奥兰杰伍德的弗里斯艺术家的博物馆。博物馆的地址选在庄园的中轴线上,与现存的建筑形成对比。
关键词 庄园 建筑形成 博物馆 艺术家 中轴线 居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建肉犬场舍
4
作者 韦公远 《河南畜牧兽医》 2003年第12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肉犬场舍 场址选择 规划布局 建筑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