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变量分区的KMeans++-ConViT-CA建模方法及土地覆被变化模拟
1
作者 王恩铭 刘明皓 +2 位作者 王琨 代俊 许汀汀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9,共9页
分区建模和多尺度信息挖掘是当前解决空间异质性建模的主要途径。该文针对现有模型对空间异质性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分区与多尺度信息挖掘的KMeans++-ConViT-CA建模方法,在综合考虑因变量地类的邻域元胞活跃度和自变量驱动因... 分区建模和多尺度信息挖掘是当前解决空间异质性建模的主要途径。该文针对现有模型对空间异质性挖掘不充分的问题,提出一种耦合分区与多尺度信息挖掘的KMeans++-ConViT-CA建模方法,在综合考虑因变量地类的邻域元胞活跃度和自变量驱动因子的空间相似度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分区基础上,应用ConViT模型挖掘土地适宜性的尺度信息,并以重庆都市圈为例从分区效应、尺度效应、模型效应3个角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模型Kappa系数达0.8362,FoM达0.4178,比未分区的ConViT-CA模型分别提升0.0541、0.0507,比单独基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分区模型分别提升0.0221、0.0291和0.0381、0.0442(分区效应);与挖掘转换规则时只关注局部特征的双变量单一尺度的KMeans++-CNN-CA模型及KMeans++-ViT-CA模型相比分别提升0.0294、0.035和0.0206、0.0244(尺度效应),比其他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分别提升0.0884、0.0826(模型效应)。②分区方法对建模精度影响较大,考虑邻域元胞活跃度分区的双变量建模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变量建模方法对空间异质性规律学习不足的问题,模拟精度更高。③分区与多尺度模型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通过模型耦合可发挥该模型在区域尺度和像元尺度的综合优势,从而改善建模效果,提高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变化 深度学习 分区 空间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松帽搭接焊缝力学性能及分区建模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雪 朱平 +1 位作者 李晗 王庆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7-1303,共7页
为了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提高焊缝疲劳寿命仿真预测精度,需准确获取焊缝区的组织及材料力学性能分布.通过金相试验得到了焊缝区域组织分布,结合硬度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了焊缝微小区域组织应力-应变曲线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一种焊... 为了建立精细有限元模型,提高焊缝疲劳寿命仿真预测精度,需准确获取焊缝区的组织及材料力学性能分布.通过金相试验得到了焊缝区域组织分布,结合硬度试验和经验公式获取了焊缝微小区域组织应力-应变曲线参数.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提出一种焊缝分区建模方法,并利用准静态拉伸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为进一步分析焊缝区域失效机制以及预测疲劳寿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松帽 焊缝组织 力学性能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物源储层分区耦合建模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窦梦皎 李少华 +3 位作者 王军 李志鹏 郭士博 杨明林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0,共8页
利用传统分区岩相建模方法模拟多个物源方向的储层空间分布时,模拟的砂体在分区边界处多呈突变接触,不符合地质认识。为此,提出了一种多物源储层分区耦合建模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物源影响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区块,然后按一定顺序依次... 利用传统分区岩相建模方法模拟多个物源方向的储层空间分布时,模拟的砂体在分区边界处多呈突变接触,不符合地质认识。为此,提出了一种多物源储层分区耦合建模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物源影响范围将研究区划分为若干区块,然后按一定顺序依次模拟。提取先模拟分区边界上的模拟结果作为相邻后续模拟区块的条件数据,并结合后续模拟区块中的井点数据进行模拟计算,保证了分区边界上模拟砂体的连续性。最终得到整个研究区的砂体模型,模拟的砂体在各个分区边界处均连续分布。以东营凹陷盐家油田盐935-936区块沙四段上亚段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并与传统的分区岩相建模和基于局部变化变差函数建模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分区耦合建模方法可以更真实地构建研究区的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传统分区岩相建模方法存在的各区块边界处砂体突变的问题,提高了建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物源 分区耦合 条件数据 砂体连续性 局部变化变差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面函数的局域地磁场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建虎 刘辉 +1 位作者 张彦昌 王胜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6,共8页
基于多面函数,研究了局域海洋地磁场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建模中数据质量的控制问题、适用于地磁场建模的核函数的选择问题、平滑因子的选择以及建模数据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地磁数据变化剧烈的特点和多面函数的特性,提... 基于多面函数,研究了局域海洋地磁场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建模中数据质量的控制问题、适用于地磁场建模的核函数的选择问题、平滑因子的选择以及建模数据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地磁数据变化剧烈的特点和多面函数的特性,提出了分区建模的设想。将该方法与传统的Taylor多项式、Legendre多项式和曲面函数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多面函数地磁场 核函数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域海洋地磁场矩谐分析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建虎 刘辉 王胜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2-87,共6页
为了用位理论对局域地磁场模型进行分析,对地磁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的代表性、模型截止阶数的选择以及边界效应的影响等建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分区建模的思想,并应用于某海域的地磁场建模中。矩谐分析方法与球冠谐和分析... 为了用位理论对局域地磁场模型进行分析,对地磁数据的质量控制、数据的代表性、模型截止阶数的选择以及边界效应的影响等建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分区建模的思想,并应用于某海域的地磁场建模中。矩谐分析方法与球冠谐和分析方法以及多项式拟合方法的比较结果证明,该方法在构建局域地磁场模型中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域地磁场 矩谐分析 型截止阶数 分区 边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轮廓线的岔道口三维实体建模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谭正华 王烈奇 +1 位作者 王李管 陈建宏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233-236,259,共5页
在数字矿山系统中,为使错综复杂的地下巷道重建效果能达到矿山的验收标准,根据实测巷道交岔口轮廓线,采用分区(分块)建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轮廓线的岔道口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将实测的岔道口轮廓数据按其特点分为顶底板和侧面轮廓线... 在数字矿山系统中,为使错综复杂的地下巷道重建效果能达到矿山的验收标准,根据实测巷道交岔口轮廓线,采用分区(分块)建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实测轮廓线的岔道口三维实体建模方法。将实测的岔道口轮廓数据按其特点分为顶底板和侧面轮廓线点集,采用凸包算法构造顶底板的简单多边形,并对其进行三角化。根据顶底板多边形顶点的先后顺序关系,建立侧面轮廓线的相邻关系,并采用连线框算法对相邻轮廓线进行三角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可解决任意断面形状、多个岔道口的建模问题,并且已经应用于DIMINE软件的测量插件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巷道 岔道口 实测轮廓线 分区 三角剖分 凸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连通巷道精细建模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谭正华 张进修 +1 位作者 王李管 戴立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5,共8页
为充分利用实测腰线数据达到重构的巷道表面光滑、精细的目标,采用分区建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巷道精细化重构算法:将实测的腰线根据底板中心线调整高程,得到巷道的底板边界线;基于顶板中心线,建立结点-路径网络... 为充分利用实测腰线数据达到重构的巷道表面光滑、精细的目标,采用分区建模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实测腰线数据的地下巷道精细化重构算法:将实测的腰线根据底板中心线调整高程,得到巷道的底板边界线;基于顶板中心线,建立结点-路径网络拓扑关系图,同时提取该网络图中的连通路径,在路径和底板边界线间,分区构造局部断面轮廓线;提取相邻轮廓线间的空间网格,并对该空间网格进行曲面三角化;将巷道底板边界线分解为多个单调多边形后进行三角化;合并所有局部网格模型,生成内部连通的实体。应用实例表明:该算法可实现断面形状多样、拓扑关系复杂的地下连通巷道的三维模型重构实体,能较好地满足工程验收和采矿设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腰线 空间网格 分区 工程验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虚拟材料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 被引量:2
8
作者 马辉 于明月 +1 位作者 高昂 赵晨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11-1119,共9页
为仿真栓接结合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基于有限单元法,利用8节点实体单元构建被连接件及用来等效栓接结合部的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层,虚拟材料层与被连接件固接.采用... 为仿真栓接结合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的栓接结合部动力学建模方法.基于有限单元法,利用8节点实体单元构建被连接件及用来等效栓接结合部的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层,虚拟材料层与被连接件固接.采用非线性虚拟材料等效栓接结合部,以模拟含栓接结合部结构在不同幅值的外简谐激振下所体现出的非线性刚度特性.为提高非线性模型计算精度,将非线性横观各向同性虚拟材料层进行分区处理,每个区域虚拟材料参数分别由该区域虚拟材料的形变确定.最后,对模型进行局部降维,在时域下求解模型的幅频响应,通过对比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验证所提出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接结合部 虚拟材料 有限元方法 非线性刚度 分区 局部降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VI相似性分区下天山地区草地总产草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艳 聂磊 杨耘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1754-1764,共11页
山区草地总产草量遥感估算是定量评价区域牧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常规总产草量地面观测数据准确性较高,但无法覆盖整个天山山区,且耗时耗力。针对此问题,以新疆天山山区为研究区,选取MODIS/MOD13Q1 250m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 山区草地总产草量遥感估算是定量评价区域牧业生产力的有效手段。常规总产草量地面观测数据准确性较高,但无法覆盖整个天山山区,且耗时耗力。针对此问题,以新疆天山山区为研究区,选取MODIS/MOD13Q1 250m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产品数据,以县(市)为单元,基于巴氏距离定量评价研究区植被指数分布区域相似性以得到有效遥感建模分区,在此分区基础上,结合草地总产草量实测数据,建立研究区植被指数-草地总产草量遥感估算模型。结果显示,1)基于各县(市)2009-2015年7月底至8月初植被生长期多年NDVI均值直方图计算巴氏距离,以巴氏距离d>0.5为阈值,研究区被划分为7个遥感建模区;2)各分区内NDVI-草地总产草量数据拟合方程形式不同,有线性、指数、幂指数和多项式回归方程几种形式。总体来看,各分区NDVI-草地总产草量拟合相关系数在0.784~0.836。交叉检验除天山北坡西段-伊犁河谷草原畜牧业区RMSE值在2 951kg·hm-2外,其他分区RMSE值均在266~928kg·hm-2,原因在于伊犁河谷草原畜牧业区实测草地总产量在10 000~30 000kg·hm-2的样点居多,区域草地总产量较其他区域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山区 草地总产草量 建模分区 遥感估算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干线短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博 王玉婷 +2 位作者 谢济铭 张媛媛 唐聚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48,70,共9页
为探索城市干线短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基于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出细化元胞尺寸与步长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独立设置变量与规则进行建模;考虑车辆换道速度差、间距及换道安全风险,建... 为探索城市干线短交织区交通运行特性,基于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提出细化元胞尺寸与步长的交织区元胞自动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独立设置变量与规则进行建模;考虑车辆换道速度差、间距及换道安全风险,建立上下游换道模型,交织影响区多级换道决策模型;对未分区换道模型(I),分区STCA换道模型(II),分区多路合流换道模型(III),本文模型(IV)进行仿真验证.与实测数据相比,本文模型平均车道流量误差仅为1.64%.模型I^IV在交织影响区的平均速度误差分别为98.35%、23.77%、16.46%、7.45%,换道次数误差分别为33.34%、97.75%、62.97%、11.85%.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能有效模拟短交织区复杂的换道行为及交通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换道决策 分区 短交织区 元胞自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行随机抽样贪心算法分区的MapReduce负载均衡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伟建 贾孟玉 黄亮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70-173,共4页
针对传统MapReduce环境下Hash分区处理偏差数据时存在效率低下负载不均衡问题,采用两阶段分区,即基于并行相似随机抽样贪心算法分区。该抽样是基于Hadoop随机抽样在给定样本比率或特定置信度下的误差范围内快速且低错误率的预测key分布... 针对传统MapReduce环境下Hash分区处理偏差数据时存在效率低下负载不均衡问题,采用两阶段分区,即基于并行相似随机抽样贪心算法分区。该抽样是基于Hadoop随机抽样在给定样本比率或特定置信度下的误差范围内快速且低错误率的预测key分布结果。优点在于利用MapReduce框架的并行性减少抽样开销成本,并采用一种评估模型来确定合适的抽样率,达到减少抽样开销成本和提高抽样准确性的目的。结合贪心算法分区代替Hadoop平台默认的Hash分区算法来划分中间数据,实现MapReduce负载均衡。Matlab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并行随机抽样贪心算法分区无论从负载均衡还是执行时间上都优于原生Hadoop中Hash分区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REDUCE 负载均衡 贪心算法分区 并行随机抽样 分区 对比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样地数据的林分林木生长模型研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丽秀 《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以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复测样木和样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对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建立单木生长率模型,预估样地中采伐木生长量,求算其自然状态下未经采伐的样地林分生长量,以此为基础拟合林分生... 以广西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的复测样木和样地数据为原始数据,对马尾松、杉木、阔叶树单木和林分生长率模型进行拟合。建立单木生长率模型,预估样地中采伐木生长量,求算其自然状态下未经采伐的样地林分生长量,以此为基础拟合林分生长率模型,初步选出3个较优模型,通过拟合与优化以及精度检验,最终选出最佳模型。在全区样本建模基础上,针对马尾松和杉木不同区域生长差异性,按一元立木材积模型适用区域同步进行分区组织样本建模,结果表明分区建模精度均高于全区样本拟合精度,其能更好地表达林分生长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马尾松 杉木 阔叶树 生长率 分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格点气温预报订正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方鸿斌 王珊珊 +2 位作者 王晓玲 谭江红 鲁礼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3-114,共12页
使用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国家级业务化运行的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产品,根据湖北省的地理分布特征构建6个分区,采用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气温预报方法,生成湖北省0.05°×0.05... 使用2017年9月至2021年3月国家级业务化运行的智能网格实况分析产品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模式(EC)产品,根据湖北省的地理分布特征构建6个分区,采用基于LightGBM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气温预报方法,生成湖北省0.05°×0.05°格点气温预报产品。利用2021年4—9月的预报产品和格点实况资料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气温预报方法(MLT)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其在0~72 h时效内优于中央气象台下发的气温精细化指导预报(SCMOC)和EC产品;MLT在山区的误差较平原大,但山区的订正幅度大于平原,日最高气温的订正幅度大于日最低气温的订正幅度;4—9月MLT、SCMOC、EC产品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日变化都呈现了白天偏高、夜间偏低、午后凸起的单峰特征,MLT的MAE值较SCMOC和EC产品的更低,并且在转折性天气中仍具有优势;站点检验与格点检验结论一致,基于格点建模的气温预报产品对站点预报同样得到了订正。机器学习在格点气温的模式订正方面可以作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点气温 机器学习 特征选择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车道交织区车辆跟驰行为风险判别与冲突预测 被引量:18
14
作者 谢济铭 秦雅琴 +2 位作者 彭博 夏玉兰 王锦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1-139,共9页
车路协同系统(IVICS)是保障安全高效出行的新兴技术之一,将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应用于IVICS的多车道交织区的潜在风险判别与冲突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从广域视角提取交织区交通矢量位置、速度... 车路协同系统(IVICS)是保障安全高效出行的新兴技术之一,将高精度车辆轨迹数据与机器学习方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可应用于IVICS的多车道交织区的潜在风险判别与冲突预测方法。首先,基于无人机视频,从广域视角提取交织区交通矢量位置、速度等信息,并划分上下游、交织影响区等多个分区;然后,考虑决策行为(车车边缘距离、接近率)与车辆行为(横纵向速度、加速度、速度角度)构建风险判别模型,以单位面积冲突次数、持续时间、冲突密度等指标评估风险;最后,基于朴素贝叶斯模型与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进行交通冲突预测,与实测数据相比,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4.86%、87.10%,Area Under Curve分别为0.84、0.88,表明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研究成果有助于交管部门制定与优化交通管控方案,可应用于IVICS动态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冲突预测 拓展TTC 多车道交织区 风险判别 分区 微观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河南省短波辐射数值预报订正方法
15
作者 程凯琪 魏璐 +2 位作者 李伊吟 孙睿藻 张凡 《气象》 2025年第8期941-953,共13页
使用2022年河南省23个辐射观测站总辐照度数据和CMA-WSP2.0模式产品,通过LASSO回归选取特征变量,建立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XGBoost、LightGBM)对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订正河南省CMA-WSP2.0模式预报的... 使用2022年河南省23个辐射观测站总辐照度数据和CMA-WSP2.0模式产品,通过LASSO回归选取特征变量,建立训练数据集和测试数据集,采用机器学习方法(随机森林、XGBoost、LightGBM)对训练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订正河南省CMA-WSP2.0模式预报的总辐照度,并对订正结果分站点、分区域、分季节、总辐照度分级检验,结论如下:随机森林、XG-Boost、LightGBM三种机器学习方法订正效果良好,相较于CMA-WSP2.0预报结果,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显著降低,24h的准确率和合格率显著提升。其中LightGBM订正效果最优,平均绝对误差相较于CMA-WSP2.0预报减小了18.32~32.91W·m^(-2),减小比例在38%~56%,均方根误差减小比例在36%~52%;24h的平均准确率和平均合格率较CMA-WSP2.0分别提升了7.3%、5.7%。区域统计与站点统计结果较为一致,对于5个区域而言,豫西区域订正效果最好。三种机器学习方法订正后的偏差范围相比CMA-WSP2.0预报集中范围更窄,偏差分布在零值附近的概率更大。在各季节检验结果中三种方法对于冬季订正效果更为显著。对于不同的总辐照度等级,三种机器学习方法均有效改善了CMA-WSP2.0预报,随着总辐照度等级的增加,订正效果总体呈逐渐减弱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提高河南省总辐照度预报能力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WSP2.0 机器学习 总辐照度 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