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文化记忆的童年:建构过程与教育学意义 |
宗锦莲
|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基于解释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模型 |
庄慧娟
柳婵娟
|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
2008 |
23
|
|
3
|
基于鼠标追踪技术的个体建构过程实时测量 |
张晓斌
佐斌
薛孟杰
江汶
候飞翔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4
|
贵州郎德上寨聚落空间建构过程与机制初探 |
葛琳
乔迅翔
|
《华中建筑》
|
2015 |
3
|
|
5
|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内涵要素、建构过程与培育路径 |
孙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
2021 |
46
|
|
6
|
语用训练,离不开建构过程——以部编版教材《黄山奇石》一文的教学为例 |
侍春芹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2019 |
1
|
|
7
|
经历建构过程,理解概念本质--《小数的意义》教学与思考 |
左小平
|
《教育视界》
|
2020 |
0 |
|
8
|
学历案:建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 |
张晓辉
|
《江苏教育》
|
2018 |
1
|
|
9
|
思想品德过程论 |
王智慧
张耀灿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0
|
从知识库理论看主体的认识建构 |
王东
柳延延
|
《现代哲学》
|
1987 |
0 |
|
11
|
论认识中的反映、选择与建构 |
王玉樑
|
《现代哲学》
|
1987 |
0 |
|
12
|
东亚多元一体论 |
张乃和
|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13
|
课程思政助力网安人才培养 |
郭燕慧
徐国爱
王东滨
|
《中国信息安全》
|
2021 |
3
|
|
14
|
教育无痕 道法自然 |
徐斌
|
《教育视界》
|
2015 |
0 |
|
15
|
文学“成规”的建立——对《班主任》和《晚霞消失的时候》的“再评论” |
程光炜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2
|
|
16
|
交互与知识 |
文青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7
|
音乐的纯结构 |
宋瑾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8
|
艺术想象本源论 |
杨守森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9
|
对“双向同构”理论立论基础的一点质疑 |
魏威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
20
|
批评观念与思维逻辑论纲 |
李劼
夏志厚
王晓明
许子东
|
《文艺理论研究》
|
198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