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的模式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平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5-87,共3页
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模式总体方案包括: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实现由学科中心向学习中心转移,由增强体质为主向健康三维观的转移;在整个课程模式过程中抓住三个重点,即建构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建立学习评价体系;重新建立4个领域,... 大学公共体育自主建构课程模式总体方案包括:树立自主创新理念;实现由学科中心向学习中心转移,由增强体质为主向健康三维观的转移;在整个课程模式过程中抓住三个重点,即建构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建立学习评价体系;重新建立4个领域,即重建技能观、学习观、课程观、评价观;建构体育课程的5个板块,即基本技能、选项教学、体育生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 公共体育 自主建构课程 模式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构式:小学语文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校本课程建构——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许秋端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65-69,共5页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从“基于具身认知建构沉浸式互动体验课程”“基于任务驱动建构融合式活动创生课程”“数智赋能建构探究式云端共享课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三构式”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课程的建构。教师应通过跨学... 文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为例,从“基于具身认知建构沉浸式互动体验课程”“基于任务驱动建构融合式活动创生课程”“数智赋能建构探究式云端共享课程”三个维度阐述了“三构式”小学语文主题式学习课程的建构。教师应通过跨学科主题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情感体验能力,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学科 主题式学习 三构式 校本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课程标准意义建构的本质、影响因素与进路
3
作者 毋翠玲 和小军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8,共7页
从课程标准到课程实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教师自身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建构。理解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建构过程,把握影响教师对课程标准意义建构的因素,有利于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推动课程改革入心做实。基于此,研究从意义建构的概念出发,提出... 从课程标准到课程实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教师自身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建构。理解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意义建构过程,把握影响教师对课程标准意义建构的因素,有利于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推动课程改革入心做实。基于此,研究从意义建构的概念出发,提出教师对课程标准意义建构是一个个性化、社会化的持续往复循环过程,并受到课程标准的影响力、个体自我解释框架、社会组织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在分析各要素动态循环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从课程标准的作用及行为性,教师自身解释框架,社会组织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提升教师对课程标准意义建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标准 课程实施 课程意义建构 课程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生理论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臣之 郑涵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 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建构,是增强港澳青少年回归祖国向心力、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共生视域下,粤港澳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共生系统要以课程共生为重要抓手,稳固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单元,构建多维立体的国家认同教育课程体系,促使所有课程共同服务于“一个中国”价值目标;建立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模式,树立课程共生目标,保持国家认同教育主体构成张力,通过内容共创、多元活动、即时评估课程教学,贯彻落实国家认同课程共生目标;优化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共生环境,需要强化各级学科课程标准建设,推进大湾区课程治理交流与合作,协同多元文化与课程教学的关系,推动大湾区国家认同教育课程文化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国家认同教育 课程建构 共生理论 课程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要旨、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志丹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6,共6页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推动“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强化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 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时代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在推动“大思政课”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强化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的课程建构,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效性的必然选择。当前,雷锋精神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课程建构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现实挑战,其应对策略主要包括构建一体化的“雷锋文化”知识体系、出版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系列教材、建设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教师队伍、搭建一体化的雷锋精神教育平台、建立一体化的“育人导向”评价体系五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锋精神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构 新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一体化下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发展--评《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方向课程体系建构》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亚栎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兴形式,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突破了地理限制,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还为各... 经济一体化是当前全球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和合作,也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一种新兴形式,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不仅突破了地理限制,扩大了国际贸易规模,还为各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渠道。因此,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随着跨境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也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务英语翻译人才 商务英语专业 跨境电子商务 经济一体化 课程体系建构 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更高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顶尖大学研究生建构式课程的实践逻辑——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
7
作者 董学敏 李慧瑶 王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基于构建价值引领、内容设计、方法支撑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分析模型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建构式课程进行解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目标定...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基于构建价值引领、内容设计、方法支撑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分析模型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建构式课程进行解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目标定位、知识整体化的课程体系、多样教学方式与全面服务支持和多元学生考核与严格质量评价等实践逻辑。据此,为我国研究生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即明确课程目标定位,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与支持形式,改革学生考核与课程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课程改革 建构课程 研究生教育 教学卓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取向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23
8
作者 彭寿清 蔡其勇 +1 位作者 苏贵民 冉隆锋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 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职前教师教育课程必须从传统的学术理性取向转型为实践取向,在真实的实践情境中培养优质师资。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以发展未来教师的实践智慧为主,赋予其反思的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角色。在实践取向教师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必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取向 师范教育 教师教育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范式与课程建构性试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传燧 欧阳文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6,共6页
不同的课程范式在课程建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课程建构性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杜威可说是课程建构性思想的先驱。在其后的“课程开发范式”中,课程建构性几乎被遮蔽和扼杀。随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生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课程... 不同的课程范式在课程建构上表现出不同的倾向。课程建构性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杜威可说是课程建构性思想的先驱。在其后的“课程开发范式”中,课程建构性几乎被遮蔽和扼杀。随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的产生及后现代思想的影响,课程建构性思想在“课程理解范式”中才得以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范式 课程开发 课程理解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建构与教学策略创新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骏 游江波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3-85,共3页
在教育部下发的《纲要》精神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进行研究,勾勒出我国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的主体框架,并在教学目标、管理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 在教育部下发的《纲要》精神的指导下,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进行研究,勾勒出我国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的主体框架,并在教学目标、管理机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建构以素质教育为前提,有科学理论及实践支撑的普通高校女生健身街舞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校 女生 健身街舞 课程建构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探究 被引量:29
11
作者 王国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01-104,共4页
专业课程体系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它承载着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过程,直接反映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文章以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课程体系建构的要素等,提出了课程体系建构的方法... 专业课程体系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它承载着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过程,直接反映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文章以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课程体系建构的原则、课程体系建构的要素等,提出了课程体系建构的方法,设计了课程体系建构的技术路线。文章是对高职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研究实践的阶段性总结,以期对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课程体系建构 原则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视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构想 被引量:10
12
作者 单晓红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4-68,共5页
建构主义课程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设计和开发,课程设计应重视建构生成,突出情境体验,强调学生本位和注重回归学生的生活... 建构主义课程观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设计和开发,课程设计应重视建构生成,突出情境体验,强调学生本位和注重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 被引量:2
13
作者 宋万琚 李江 《当代教育论坛》 2013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式。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人的可发展性原则,体现了课程建构的前瞻性。在此视野下探究课程建构的"本质"内涵并坚持课程建构的差异化... 生成性是当前哲学研究的重要思维,也是思考课程建构的重要方式。生成性思维视域下的课程建构,从知识的整体性出发,坚持人的可发展性原则,体现了课程建构的前瞻性。在此视野下探究课程建构的"本质"内涵并坚持课程建构的差异化运作,有助于课程建构自我超越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性 课程 课程建构 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过程哲学的课程建构:理念、价值与实施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善春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6-104,共9页
传统实体思维以学科、经验或结构范式使课程本体呈"单向度"倾向,关注课程内容本身。怀特海过程哲学突破传统思维,从过程-关系视角关照课程,视课程为事件、旅程及不断生成的文本。课程建构遵循主体的赋权参与性、内容与形式的... 传统实体思维以学科、经验或结构范式使课程本体呈"单向度"倾向,关注课程内容本身。怀特海过程哲学突破传统思维,从过程-关系视角关照课程,视课程为事件、旅程及不断生成的文本。课程建构遵循主体的赋权参与性、内容与形式的实践引领性、目标与结果的生成性以及知识建构的境域及审美性原则,强调师生、社区及家长资源的积极参与,注重师生与自我及文本作者的对话,关注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及与自然、社会的密切联系。意图使课程实施走出传统由输入到产出的控制模式,而成为情境化的过程,凸显课程的审美、创造及伦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程哲学 过程-关系思维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回归职业生活世界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构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喜文 常志伟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22,共3页
在教育系统中,课程建构是教师、课程、教材和教法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课程建构有助于正确发挥成人教育的导向作用,减少负导向,保证正导向;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技发展功能、社会发展等各项功能... 在教育系统中,课程建构是教师、课程、教材和教法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的课程建构有助于正确发挥成人教育的导向作用,减少负导向,保证正导向;有助于提高人口质量,充分发挥成人教育的经济功能、科技发展功能、社会发展等各项功能;有助于对接受成人教育的社会群体进行正确分流,科学确定成人高等教育的类属。该文旨在通过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科学的课程建构原则,促使其培养的人才类型由“学科型”向“职业型”快速转变,充分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实现各项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高等教育 课程建构 学科型 职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及其建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晓华 李义茹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2,共6页
人类学习本性的解蔽与张扬催生了学习化课程。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课程理解,推动教授化课程向学习化课程的转向。学习化课程一经发轫便冲击着中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产生了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如何整合的新问题。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皆需... 人类学习本性的解蔽与张扬催生了学习化课程。文化哲学视域下的课程理解,推动教授化课程向学习化课程的转向。学习化课程一经发轫便冲击着中国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产生了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如何整合的新问题。学习化课程与民族文化皆需要保持开放态势,通过不断吸纳与整合实现自身发展,实现二者的融合共生。为此,建构民族经验中心课程、民族学生中心课程与民族活动中心课程是民族地区学习化课程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化课程 民族文化课程建构 民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被引量:2
17
作者 邹克瑾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25-27,共3页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点,明确定位课程目标,系统规划课程体系,采取开放多元的课程实施手段灵活多维设置课程评价标准。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艺术设计 应用本科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文化学建构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柳 罗生全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19年第6期59-67,共9页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构是抒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时代命题的核心要义。从文化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建构脉络,需要明晰文化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逻... 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建构是抒写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时代命题的核心要义。从文化学视角来审视中国特色课程理论的建构脉络,需要明晰文化学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逻辑指向和在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过程中强调文化主体回归、推动价值转向以及创新研究方法上的价值存在,以此为契机实现二者之间在"为人"的核心价值观、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工具价值理性以及理论发展多元中的中国话语建构等命题上的内在勾连。中国特色课程理论文化学建构的过程是艰辛的,漫漫建构之路需要研究者始终把握"和合"导向的特色课程理论建构价值标准、文化实践与创生的课程理论建构选择以及文化情境中问题解决的课程理论体系化建构方向,以多方合力共同推动具有文化学品性的中国特色课程理论建构目标的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课程理论建构 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课程文化及其建构中的矛盾与冲突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新文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34-36,共3页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技术理性主导下的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改革还是自上而下的,表现出强大的行政权力和监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文化的价值不断被发现,并被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职业教育... 当前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仍然是技术理性主导下的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并且这种改革还是自上而下的,表现出强大的行政权力和监控影响。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文化的价值不断被发现,并被作为课程改革的深层因素和重要目标。职业教育课程文化作为文化工具存在的特征更为明显,还原其文化主体性地位,建构自己特有的课程文化,才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理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文化 课程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通识课“文学与人生”的课程建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树东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5-50,共6页
“文学与人生”是非常经典的一门大学通识课。本文重点分析了吴宓先生的《文学与人生》、朱寿桐的《文学与人生十五讲》、胡山林的《文学与人生》等六种通行讲义,明确了“文学与人生”的课程目的、人生观定位、课程构架和作品选材等核... “文学与人生”是非常经典的一门大学通识课。本文重点分析了吴宓先生的《文学与人生》、朱寿桐的《文学与人生十五讲》、胡山林的《文学与人生》等六种通行讲义,明确了“文学与人生”的课程目的、人生观定位、课程构架和作品选材等核心问题。“文学与人生”课程立足于“文学是人学”的基本观念,通过文学与人生的双向阐释,旨在扩展大学生的文学视野和人生视野,促进人文精神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与人生” 课程建构 “文学是人学”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