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视教学生成:海德格尔“建构生成”的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夏永庚 崔波 《当代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21,共3页
海德格尔认为,任何存在者都不是现成的,都是在一种相互引发、相互作用的行为过程中发生和成为自己的。根据这一思想,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习对象以及教学过程本身都是处在不断的相互作用及建构生成之中,从而说明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生成式。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建构生成 教学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何为?——试探教育价值及其建构生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业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6-121,共6页
"教育何为"是关涉教育的影响、作用或价值的基本原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往的教育功能观未能妥当回答教育的价值问题,而且把受过教育的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恰当地解释为教... "教育何为"是关涉教育的影响、作用或价值的基本原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往的教育功能观未能妥当回答教育的价值问题,而且把受过教育的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恰当地解释为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致使教育成为现实社会众多问题的替罪羊。人的构成不是教育的全功。教育何为?教育于人具有一种构成性价值。一方面,教育作为形成人这个目的的构成部分,构成人的生活、文化、人性、个性,就是人的别名;另一方面,教育价值是一种不断建构生成的价值,伴随着人类社会向前永续发展。古代儒家因学论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论,近代赫尔巴特的"统觉说",现代杜威教育哲学之"经验"改造,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走向审美化的教育过程观,共同昭示:教育是在个体积极进行内部省思、与他人及社会对话、互助基础上的认知(真)、评价(善)、审美(美)不断趋向丰富完美的价值建构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功能观 教育价值 构成性价值 建构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模型的导学智能体能促进生成式意义建构吗?——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
3
作者 杜修平 王崟羽 +1 位作者 宋亚昕 高玲泽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121,共9页
生成式学习在实践中存在学习者参与主动性低、缺乏实时指导、个性化学习过程难以实施和生成式学习产物质量差等问题,大模型驱动的导学智能体凭借其多模态交互、动态认知诊断等特性,有望与生成式学习深度融合突破上述局限。为此,研究基... 生成式学习在实践中存在学习者参与主动性低、缺乏实时指导、个性化学习过程难以实施和生成式学习产物质量差等问题,大模型驱动的导学智能体凭借其多模态交互、动态认知诊断等特性,有望与生成式学习深度融合突破上述局限。为此,研究基于生成式意义建构框架构建导学智能体促进生成式意义建构理论模型,并结合眼动、EEG及问卷量表深入探究导学智能体对生成式意义建构过程及结果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学习者在生成式意义建构过程中使用导学智能体能使大脑保持“低放松、高投入”状态,优化视觉认知行为,提高生成式学习产物质量;在学习结果上,学习者知识保持与迁移成绩显著提升,但导学智能体未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高阶思维能力,反而削弱问题解决能力。PLS-SEM分析发现,借助导学智能体提高生成式学习产物的质量是生成式意义建构成功的关键。最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破解生成式学习与AI融合的潜在教育风险,为生成式学习数智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学智能体 大语言模型 生成式意义建构 高阶思维能力 PLS-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生成的建构与作为构造的建构——对科学的常人方法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邢冬梅 《哲学分析》 2010年第3期141-147,共7页
同科学的社会建构一样,对科学的常人方法论研究秉承着建构论的科学主张,但取代把科学作为社会建构的结果,视科学为一种情境性内在生成的地方性成就。基于"方法的唯一适用要求",用作为生成的建构超越作为构造的建构,在一定意... 同科学的社会建构一样,对科学的常人方法论研究秉承着建构论的科学主张,但取代把科学作为社会建构的结果,视科学为一种情境性内在生成的地方性成就。基于"方法的唯一适用要求",用作为生成的建构超越作为构造的建构,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科学的理性和客观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科学的常人方法论研究 作为生成建构与作为构造的建构 方法的唯一适用要求 科学理性与客观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情感-表现”诗学体系的生成与建构--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中获得的视角出发
5
作者 孙宗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86-91,共6页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以跨文化的眼光和视野将文类划分为戏剧、抒情诗和叙事文学,同时指出中国诗学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的"诗学产生于抒情诗的背景。这种以文类为基础构建理论体系的特殊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诗学体... 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以跨文化的眼光和视野将文类划分为戏剧、抒情诗和叙事文学,同时指出中国诗学作为一种"情感—表现的"诗学产生于抒情诗的背景。这种以文类为基础构建理论体系的特殊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反观自身诗学体系的方法性启示。从文类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中国诗学体系,我们会对它的"情感—表现"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作为基础文类的抒情诗歌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创性诗学观念,对于这种"情感—表现"诗学的生成与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表现”诗学 抒情诗 原创性诗学观念 生成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众世代的裂变:未来受众的生成与建构——媒介观范式革命视野下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曲慧 喻国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媒介观是媒介研究的“元认知”,对于受众,尤其是伴随新媒介系统成长的未来受众,其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应该从媒介观的辨析入手。本文结合传播学与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依据个体心理认知发展阶段与我国媒介技术变更的环境变革相叠加,... 媒介观是媒介研究的“元认知”,对于受众,尤其是伴随新媒介系统成长的未来受众,其媒介素养教育与研究应该从媒介观的辨析入手。本文结合传播学与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尝试依据个体心理认知发展阶段与我国媒介技术变更的环境变革相叠加,划分出不同的受众世代,并分析不同世代受众在媒介认知上的基础差异。在对以往研究与报告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尝试分析当下媒介素养教育因忽视这种“媒介观变迁”而造成的两个基础悖论,进而提出从“概念工具”与“关系隐喻”两个层面入手,建立可持续应用于不同世代间、对于“媒介观”的解释路径,尝试与“未来受众”建立新的理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世代 媒介革命 未来受众 媒介观 生成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图抵千言:多媒体学习中的自我生成绘图策略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燕青 王福兴 +3 位作者 谢和平 陈佳雪 李文静 胡祥恩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3-635,共13页
自我生成绘图是指学生使用可视化的学习方法绘制一幅能反映每一段文字中重要观点的图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的一种策略。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先前研究通过操纵文本、动画等学习材料来考察自我生成绘图在学习中的作用,发现自我... 自我生成绘图是指学生使用可视化的学习方法绘制一幅能反映每一段文字中重要观点的图画,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促进学习的一种策略。综述以往研究发现,先前研究通过操纵文本、动画等学习材料来考察自我生成绘图在学习中的作用,发现自我生成绘图的效果并不稳健: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激发积极的情感状态而提高学习效果,得到了绘图建构生成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增加认知负荷而阻碍学习,得到了认知负荷理论的支持。整体而言,自我生成绘图策略还是有利于学习的,已有研究在学习效果上的效应量中值为d_(保持)=0.13, d_(理解)=0.46, d_(迁移)=0.38。未来的研究仍需要关注自我生成绘图策略的材料操纵、效果评定以及潜在变量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生成绘图 绘图建构生成理论 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 多媒体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