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全过程实施的现状底图建构方法及表达研究——以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底图建设为例
1
作者 王青 梁涛 蔡凌雁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单一维度的现状调查数据无法满足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一张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现状底图是实施全域治理的基础。对应全过程的3个关键环节,现状底图的研究范畴应从调查、规划实施、用途管制3个维度深化完善,提出现... 单一维度的现状调查数据无法满足自然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治理现代化的需要,一张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现状底图是实施全域治理的基础。对应全过程的3个关键环节,现状底图的研究范畴应从调查、规划实施、用途管制3个维度深化完善,提出现状底图应界定为在调查的基础上,融合规划管理、管制意图的“空间既定状态”的土地利用综合表达。以南京市实践为例,通过多源数据整合集成的方法,建构面向精细化实施管理的多场景应用技术框架和数据组织方式,推动“所见即所得”的调查数据向全过程实施管理的土地利用现状底图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实施 现状底图 建构方法 空间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建构方法试探
2
作者 赵炎秋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共9页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 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建构方法,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第一,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其具体的结论和方法则可能有过时或不太符合中国传统和实际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要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就存在一个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存在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第二,中国文论还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国学派”。这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理论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较大,主体性不够,文化自信不够,紧扣中国文学现实不够。要克服这些不足,就必须立足中国现实,进行理论原创,增强理论工作者的理论原创性。第三,在理论创新与思想借鉴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合适的度,是建构文学理论中国学派的一个重要方法问题。第四,中国学派的话语体系可以分为学科话语和公共话语两个方面,应该从提炼概念、形成体系、获得认可等三个环节发力,完成话语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理论 中国学派 建构方法 中国实际 理论创新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模型的可视化建构方法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6
3
作者 陆枫 陈传波 卢正鼎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2003年第4期4-6,共3页
研制具有良好认知意义的可视化软件是可视化技术本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提出可视化建构方法的基础上,就发现类可视化的最高目标———交互模型给出了可视化建构的解决方案。通过相关软件的制作和实践,总结了可视化软件的评价原则。
关键词 可视化建构方法 交互模型 计算机 图象变换 图形绘制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 被引量:1
4
作者 杨世宏 朱颖洁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30,共5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2)在民族平等的全球视野中考察世界历史的构成;(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4)联系社会制度的演...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建构方法的特点包括四个方面:(1)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2)在民族平等的全球视野中考察世界历史的构成;(3)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动态过程,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4)联系社会制度的演变,研究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这些建构方法对于人们确立科学的世界历史观和研究当今全球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世界历史理论 建构方法 实践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世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6-37,共2页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方法 ,体现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 ;联系社会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历史...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建构方法 ,体现了世界历史研究的新思路、新特点。包括三个方面 :从实践角度理解世界历史的生成 ;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审视世界历史的大趋势 ,强调了世界历史作为整体的规范作用 ;联系社会制度的演变 ,研究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这些建构方法对于研究当今全球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历史理论 建构方法 实践 资本主义 共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构—建构方法的情景强化理论的多维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智光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5-51,135,共7页
将情境领导理论的思想引入斯金纳强化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构想——情境强化理论。首先通过解构激励过程,建立改进的激励结构模型(IMSM)。再对IMSM中的反馈型激励过程——强化过程进一步解构,从而建立强化理论的反馈激励结构模型(FMSM... 将情境领导理论的思想引入斯金纳强化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构想——情境强化理论。首先通过解构激励过程,建立改进的激励结构模型(IMSM)。再对IMSM中的反馈型激励过程——强化过程进一步解构,从而建立强化理论的反馈激励结构模型(FMSM)。根据FMSM所揭示的强化理论的本质属性和作用机理,对斯金纳等人提出的强化类型进行解构,进而建立强化理论的二维结构模型(2DSM)。通过研究隐含在2DSM中的第三个维度——应用情境维及其特征,将2DSM拓展为情境强化理论的三维结构模型(3DSM)。通过应用案例分析和理论推导,分别构建3DSM中每一种情境下的具体强化结构模型,同时表明情境强化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强化理论 解构-建构方法 结构模型 反馈激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杜威实用主义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华初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非常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著名"五步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其中,建构方法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却相当重要的一种经验方法。杜威的建构方法是建立在他的新经验观基础上的,它以自然与文化之... 作为美国实用主义的集大成者,杜威非常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提出了包括著名"五步法"在内的多种方法,其中,建构方法是常常被人们忽视但却相当重要的一种经验方法。杜威的建构方法是建立在他的新经验观基础上的,它以自然与文化之间的连续性为前提,是一个基于具体历史情境的、反复建构的综合性过程。建构方法与逆向追溯事物发展过程的"起源方法"相辅相成,分别从分析和综合两个方面解释着经验及经验过程。建构方法在杜威教育、心理学、社会政治、文化、宗教等各方面思想中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运用,在帮助人们实现在政治、伦理学和宗教等诸方面的圆满经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方法 杜威 实用主义 工具主义 起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建构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卫国 《湖湘论坛》 2004年第4期7-8,共2页
关键词 邓小平 社会主义本质论 建构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本解读”转向“方法建构”
9
作者 刘颖异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6-57,共2页
“熟读精思”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阅读方法。钱蒙莹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根据单元学习重点,以掌握“精思”阅读方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依循“了解‘精思’-实践‘精思’-迁移‘精思’”这一... “熟读精思”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阅读方法。钱蒙莹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根据单元学习重点,以掌握“精思”阅读方法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依循“了解‘精思’-实践‘精思’-迁移‘精思’”这一逻辑链条设置课堂学习活动,把对课文的阅读与鉴赏融入对“精思”阅读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文学阅读从“文本解读”到“方法建构”的学习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法建构 文本解读 阅读方法 阿长与山海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丽艳 欧阳谦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卢卡奇从“总体性范畴”出发对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其现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还原论解读,由此来反思社会革命带来的问题,最终用历史辩证法的思想逻辑来解释... 卢卡奇从“总体性范畴”出发对于历史主动性方法论的理论建构,有着其现实而又深刻的思想动机,就是为了克服庸俗马克思主义及其经济决定论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的还原论解读,由此来反思社会革命带来的问题,最终用历史辩证法的思想逻辑来解释历史决定论与历史主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历史主动性的哲学论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不仅从社会存在论意义上规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总体思想,而且从革命实践论意义上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当然,卢卡奇的哲学论证有着矫枉过正的偏向,他将历史辩证法解释为一种意识辩证法,将他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的历史哲学”变成了一种观念论的历史哲学。这种偏向也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从而推动了之后各种“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性 方法建构 总体性范畴 阶级意识 同一的主体—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泾渭水系”生态廊道建构理念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定青 曹象明 张崇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3-117,共5页
泾渭水系形成西安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架,在历代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极大制约了城镇可持续发展。从优化区域景观格局、促进城镇生态化建设出发,提出依托泾渭水系建构生态... 泾渭水系形成西安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构架,在历代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代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流生态系统破坏严重,极大制约了城镇可持续发展。从优化区域景观格局、促进城镇生态化建设出发,提出依托泾渭水系建构生态廊道的理念,分析了泾渭水系生态廊道的基本特征及内涵,提出其建构原则,从宏观、中观及微观3个层面论述了廊道系统结构的建构方法,并对典型廊道功能与结构进行了具体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泾渭水系 生态廊道 建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罗布江村 赵心愚 +1 位作者 冯瑛 李永政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52,共4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特征进一步凸显,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深入推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初步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模式。应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客观实际,着眼于促进大学生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特征进一步凸显,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深入推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术,初步形成了一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模式。应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客观实际,着眼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全面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凝练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的建构原则,提出构建测评体系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测评 建构原则 建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拉波-达尼列夫斯基的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
13
作者 张广翔 邓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8-114,共7页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是彼得堡历史学派的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从19世纪末起,其史学思想从实证主义逐步过渡到新康德主义批判哲学上来,《历史方法论》的出版标志着他的史学思想演进的完成,最终形成实证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创造性综合。拉...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是彼得堡历史学派的理论家和社会学家。从19世纪末起,其史学思想从实证主义逐步过渡到新康德主义批判哲学上来,《历史方法论》的出版标志着他的史学思想演进的完成,最终形成实证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创造性综合。拉波-达尼列夫斯基提出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方法并从历史学角度分析社会学。在讨论历史知识理论问题时,他思考一般社会知识认识论问题,进而形成了历史与社会学理论的独特综合,即历史社会知识理论。拉波-达尼列夫斯基认识到该理论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知识理论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相互关系。在实证主义和新康德主义历史哲学语境下,系统解读他的历史社会知识理论建构,再现他构建人文主义科学体系的愿景,有助于我们了解和研究他的科学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拉波-达尼列夫斯基 实证主义 新康德主义 批判建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建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马仁锋 王筱春 +1 位作者 张猛 刘修通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 主体功能区划对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创新提出了挑战。在研习区划理论和省级主体功能区划试点省实践的基础上发现:(1)主体功能区划既是综合性区域划分的方法与过程,又是其结果,同时,还是地域空间管制的科学方法之一。(2)现有方法研究集中在实践层面的具体方法上,且仍停留在实证主义和结构主义相融合的哲学基础上,缺乏对区划方法的人本主义探讨。(3)现有研究虽初步形成了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程序,但区域功能判别和功能区域定界及指标体系构建仍未取得突破。基于此,首次提出了由区划哲学层次方法论、区划科学层次基本方法、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构成三层一体的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体系,深入阐述了方法体系中每层的功能及逻辑关联,各层方法的内涵、基本内容,梳理出区划实践层次具体方法的方法路线、区划技术程序及其关键步骤常用方法等一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功能区 省级主体功能区划 方法体系 方法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研究中建构主义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及其方法应用——兼议旅游世界的本质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凌 朱竑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0-107,共8页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 范式是研究者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世界观,决定着知识生产的过程。方法论是某一种研究范式的体现,也是方法的理论。文章对建构主义范式在社会科学中的演进逻辑进行简要分析,并通过分析旅游世界的本质指出其方法论的合法性基础。从康德和李凯尔特哲学出发,文章指出,旅游世界是一个具有价值建构和带有主观体验的现象和意识的双重世界。旅游世界的本质决定了旅游研究的范式和方法论不能在本体论上化约人的主观意识;同时指出科学主义立场和价值中立应用于旅游研究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概括阐释了建构主义运用的两大类方法:理解释义法以及表征研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方法 方法 合法性 旅游世界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分析方法建构:一种三元认知框架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昊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7,共9页
本文基于对一元认知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二元认知的理性主义分析范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三元认知框架。三元认知可以有效弥合"两分问题"之间的裂痕,从而显著增强经济分析的解释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分析表明,经济... 本文基于对一元认知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二元认知的理性主义分析范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三元认知框架。三元认知可以有效弥合"两分问题"之间的裂痕,从而显著增强经济分析的解释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分析表明,经济减速是经济结构多重失衡相互交叠的结果。从三元分析范式得出的全新"制度"建设的结论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分析方法建构 分析范式 “两分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元认知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对高师钢琴课教学的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敏 《音乐创作》 2007年第4期107-109,共3页
以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和随机访问教学为代表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应用于高师钢琴教学,在促进学生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的迁移方面十分有效,对高师钢琴课的教学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在未来的教学中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学方法 高师钢琴课教学 教学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政治的文化建构——对建构主义方法论的一种解读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智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7,共5页
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伴随着社会学的转向,建构主义成为了继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制度主义)之后的显学。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文化建构、对国家行为体的文化建构与对国家行为体的... 在西方国际政治学界,伴随着社会学的转向,建构主义成为了继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制度主义)之后的显学。建构主义,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方法,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国际社会的文化建构、对国家行为体的文化建构与对国家行为体的社会建构———实现国际文化对国际政治的完整建构。建构主义方法为国际文化及其所建构的国际政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方法 国际文化 国际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教育专业综合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路径选择——基于建构主义评估方法论的视角 被引量:13
19
作者 袁东敏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0,共6页
建构主义评估方法论,强调教育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评价,支持多重价值观并存,主张通过利益相关者们反复论辩、协商来建构一种共同认识。从建构主义方法论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专业综合评价存在结构性缺失,评价理念上缺乏多元角度,价... 建构主义评估方法论,强调教育活动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评价,支持多重价值观并存,主张通过利益相关者们反复论辩、协商来建构一种共同认识。从建构主义方法论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专业综合评价存在结构性缺失,评价理念上缺乏多元角度,价值取向缺乏"人化"的价值理性,技术方法缺乏质性分析。基于此,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综合评价在价值取向应该做到多元价值与一元价值相统一,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相统一,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主体多元化,鼓励评价方式多样化,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专业综合评价 建构主义方法 价值多元 质性评价 主体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之概念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28
20
作者 冯果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111,共11页
法学概念体系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石。构建中国自主法学概念体系应遵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等原则,尊重法学概念体系生成发展规律,通过在经典中寻找突破、在“经验的世界”提炼、... 法学概念体系是自主法学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石。构建中国自主法学概念体系应遵循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两个结合”、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等原则,尊重法学概念体系生成发展规律,通过在经典中寻找突破、在“经验的世界”提炼、在重思历史中建构、在开放性对话中拓宽等途径,结合具体法学知识自主性层级的不同,采取对中外传统法学概念的扬弃、对当代中国新生法治现象进行概念化转化以及对国外法学概念的借用或化用等具体方法来实现对中国自主法学概念的提炼。在概念提炼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法学概念间的规定性的梳理,以元概念或关键概念为起点或核心,构建起内容完整、逻辑严谨、层次分明的具有开放性的法律概念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概念体系 建构原则 建构路径 建构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