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建构式心理重演”的化学教学实施策略
1
作者 杨小祥 胥兰 赵宇思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8,共5页
理想的教学是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心理重演”是个体模拟知识探索的路径,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度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通过对“建构式心理重演”核心机制的深入分析,从问题驱动、镜像赋型、证据推理、模型建构四个维度,阐述“建构式心理重演... 理想的教学是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心理重演”是个体模拟知识探索的路径,进而对问题进行深度理解和阐释的过程。通过对“建构式心理重演”核心机制的深入分析,从问题驱动、镜像赋型、证据推理、模型建构四个维度,阐述“建构式心理重演”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不断的体验、实践与反思,重构学习样态,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式心理重演 核心机制 实施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工组织与志愿组织互助建构式联动治理的逻辑及进路 被引量:3
2
作者 付钊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5,共10页
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以独特的组织效能和专业优势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生型志愿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面临情景合法性缺失、乡村融入掣肘、资源获取障碍、社会关系拓展受阻等问题,导致志愿服务失灵。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基于共同的职... 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以独特的组织效能和专业优势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生型志愿组织参与乡村治理面临情景合法性缺失、乡村融入掣肘、资源获取障碍、社会关系拓展受阻等问题,导致志愿服务失灵。社工组织和志愿组织基于共同的职业愿景和趋同的价值理念通过联合入场、主体共建、行动赋能和结构再造促进志愿创新、社工增效与乡村发展。社工组织与志愿组织以互利互信机制维护价值系统、以互构互补机制建构目标系统、以互助互动机制优化行动系统,共同构成互助建构式联动。这种联动机制解释了不同治理主体和要素之间有组织的合作行动的具体过程及因果逻辑和程序,为社会组织和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社工组织 志愿组织 乡村治理 互助建构式联动 合作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顶尖大学研究生建构式课程的实践逻辑——以帝国理工学院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董学敏 李慧瑶 王茹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基于构建价值引领、内容设计、方法支撑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分析模型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建构式课程进行解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目标定... 研究生课程改革是创新人才培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基于构建价值引领、内容设计、方法支撑和考核评价四维度分析模型对帝国理工学院研究生建构式课程进行解析,呈现出“以生为本”的目标定位、知识整体化的课程体系、多样教学方式与全面服务支持和多元学生考核与严格质量评价等实践逻辑。据此,为我国研究生课程改革提出建议,即明确课程目标定位,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与支持形式,改革学生考核与课程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课程改革 建构式课程 研究生教育 教学卓越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建构式探究:科学教学改革的新路向 被引量:15
4
作者 钟媚 苏咏梅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42-49,共8页
根植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扬弃了传统的科学方法式教学理念,提出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开... 根植于现代科学本质观的模型建构式探究教学扬弃了传统的科学方法式教学理念,提出基于模型的科学推理思想,倡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建构、使用、评价、修订模型以解释自然现象,将学习科学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和增进科学本质理解融为一体,开辟了一条全方位提升科学教育质量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模型建构式探究 科学教学 科学方法 科学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式社会工作与灾后社会重建:核心理念与服务模式——基于上海社工服务团赴川援助的实践经验分析 被引量:86
5
作者 徐永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3,15,共4页
本文围绕灾后社会重建这个主题,首先讨论了灾后社会重建进程中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张扬的三大核心概念和理念,即"嵌入、建构、增能";接着论述了建构式社会工作在灾后社会重建中的四个基本服务模式及其作用;最后结合上海社会工作... 本文围绕灾后社会重建这个主题,首先讨论了灾后社会重建进程中社会工作服务需要张扬的三大核心概念和理念,即"嵌入、建构、增能";接着论述了建构式社会工作在灾后社会重建中的四个基本服务模式及其作用;最后结合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式社会工作 灾后社会重建 经验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iki的文献检索建构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冯晓娜 刘文云 《现代情报》 CSSCI 2010年第11期146-149,共4页
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基于Wiki的文献检索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以Wiki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实现建构式教学,并对文献检索课与其他课程的渗透教学做了初步探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建构式教学 文献检索 WIKI 信息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部控制制度演化的道路选择:经验式还是建构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程安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5-130,共6页
尽管内部控制制度法规化已经作为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但对内部控制实践提供理论设计以供其进行权衡选择的道路问题却鲜有论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道路选择存在历史经验和逻辑建构两类困境,通过对经验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 尽管内部控制制度法规化已经作为内部控制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但对内部控制实践提供理论设计以供其进行权衡选择的道路问题却鲜有论述。目前,我国内部控制制度道路选择存在历史经验和逻辑建构两类困境,通过对经验理性主义和建构理性主义两种思想指导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进行研究与比较,在分析经验式与建构式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内部控制制度道路选择的基本理念:在沟通经验与建构的基础上进行有机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控制制度 道路选择 经验 建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给定实在”与“建构式认知”——理解“资本主义”研究的两重视角及其启示
8
作者 曹龙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60,共8页
面对"资本主义"研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复杂的研究脉络,如何从中梳理出一条反映该研究议题逻辑属性和内在发展脉络的线索,成为一项难题。"给定实在"和"建构式认知"作为一种哲学认识论上的区分,可以为梳理&q... 面对"资本主义"研究丰富的文献资料和复杂的研究脉络,如何从中梳理出一条反映该研究议题逻辑属性和内在发展脉络的线索,成为一项难题。"给定实在"和"建构式认知"作为一种哲学认识论上的区分,可以为梳理"资本主义"研究的相关文献提供独特的视角。概而论之,第一种视角的"资本主义"研究有着很强的本质主义色彩,大体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派、德国唯心主义学派和纯粹的经济形态研究三种类型;而第二种视角的"资本主义"研究的认识论基础是后现代主义的相关思潮,其主要的研究路径是遵循知识考古学的相关原则,追溯其概念,分析其被政治化、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和效果。从更一般的意义上说,这两种研究视角的划分,可以帮助我们厘清其他人类既定政治社会认知的形成过程,从而突破既有的认知束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给定实在 建构式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式新闻如何引导西方新闻业的价值重寻与功能救赎 被引量:2
9
作者 贺岭 李敏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71-73,共3页
建构式新闻是目前西方新闻界开始探索的一种新闻模式,即站在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层面,重新审视和关注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价值所在,并着重于更深层次的公众参与,以扭转新闻低俗化趋势,再现媒体的正向文化传播理念,重塑新闻伦理标准。由于尚... 建构式新闻是目前西方新闻界开始探索的一种新闻模式,即站在社会道德、责任意识层面,重新审视和关注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价值所在,并着重于更深层次的公众参与,以扭转新闻低俗化趋势,再现媒体的正向文化传播理念,重塑新闻伦理标准。由于尚处于探索阶段,同时在技术、资金等硬件设施方面有较高要求,建构式新闻须更进一步发掘新闻伦理的内涵和价值,以实现深层次的新闻伦理构建与内容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式新闻 价值重寻 功能救赎 新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式”在“花的结构”教学中的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然 《生物学教学》 2000年第2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生物 建构式互动教学模 花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建构式教学设计
11
作者 彭睿婷 《生物学教学》 2022年第7期37-39,共3页
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的教学中,以表格呈现细胞核相关实验,以资料分析形式呈现细胞核各部分结构,促使学生主动建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展“结构与功能观”。
关键词 细胞核 建构式教学 结构与功能观 高中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史的“重演式建构”教学设计及价值研究
12
作者 杨小祥 杨玉琴 《化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46,共6页
化学史是化学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记录了知识的积累过程,还揭示了科学思想的演变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基于化学史,实施“重演式建构”教学,符合教学逻辑和认知逻辑,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起源和形成脉络,揭示知识的本质... 化学史是化学教育中的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不仅记录了知识的积累过程,还揭示了科学思想的演变和科学方法的发展。基于化学史,实施“重演式建构”教学,符合教学逻辑和认知逻辑,能帮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起源和形成脉络,揭示知识的本质、结构及其内在联系,构建科学观念与模型,从而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以及追求真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史 重演建构 科学思维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德式建构主义的客观性:一种基于契约主义的证成
13
作者 黄妍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3,共8页
罗尔斯提出的康德式建构主义从一种直觉性的协议概念出发,主张道德客观性并非来自认识,而是来自赞同,即道德客观性并非源自所有人认识到了一个先在的独立的道德秩序,而是源自所有人对同一个权威性的社会视角有所赞同。在康德式建构主义... 罗尔斯提出的康德式建构主义从一种直觉性的协议概念出发,主张道德客观性并非来自认识,而是来自赞同,即道德客观性并非源自所有人认识到了一个先在的独立的道德秩序,而是源自所有人对同一个权威性的社会视角有所赞同。在康德式建构主义的客观性理论中,建构主义对客观性的描述并不追求真确,而是更接近于最合情理,并从三个方面表现出一种契约主义的理论特征:一是在“作为公平的正义”中达成客观性的视角,原初状态下的各方通过无知之幕避免了以具体的依恋关系和利益塑造道德原则,使得道德原则或政治观念能以一种远离个人偶然性的方式获得其客观性。二是在原初状态设定中的“合情理性”对“理性”的优先性,这种优先性体现在无知之幕对偶然性优势的遮蔽以及以“初始善”的形式提出的重叠利益。“合情理性”的优先性是原初状态的各方彼此达成理性协议从而进行公平的社会合作的必要前提。三是公共性证成的两个前提,即良序社会的特征和民主社会中的普遍事实,分别对应着两种不同的公共性证成:道德证成和政治证成,两种证成的目标虽不相同,但仍然一致采取了契约主义的方法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建构主义 道德客观性 契约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接式建构:知识建构研究的新取向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万海鹏 余胜泉 王琦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8,24,共8页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 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对学习和认知的革新,学习的关键除了要构建知识并促进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在此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联通各个知识节点的社会知识网络也变得日益重要。不同于以往知识建构所秉持的行为交互层次、个体知识内化与外化水平以及社区整体知识增长的角度,研究从后现代知识观和联通主义学习观的视角出发,设计了以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为双核驱动的连接式知识建构模型。该模型强调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具有的情境性、进化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以社会知识网络为建构载体,关注知识建构活动中建立的知识与知识、人与知识、人与人之间的可视化连接。随后,基于学习元知识社区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探索,以期为知识建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知识建构 知识网络 社会网络 社会知识网络 学习元知识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的两种推理模式及其内在困境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焕明 张祖辽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6-163,共8页
围绕对普遍性的辩护,建构主义在近代和当代分别呈现为两种推理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蕴含着难以化解的证成困境。近代建构主义的证成形态主要体现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的契约主义推理,当代建构主义则上承康德,发展出一种"康德式&... 围绕对普遍性的辩护,建构主义在近代和当代分别呈现为两种推理模式,但这两种模式都蕴含着难以化解的证成困境。近代建构主义的证成形态主要体现为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等人的契约主义推理,当代建构主义则上承康德,发展出一种"康德式"建构主义学说。这两种实践推理模式,由于其建构立场所持的程度不同,又有"强"和"弱"之分。建构主义的近代模式持较"强"的建构立场,但其推理过程的静态性使之从前提到结论都过于独断,因而在当代多元主义背景下缺乏客观性和实践性。当代的"康德式"建构主义则试图回归较"弱"的建构立场来使实践推理实现动态化。不过,虽然"康德式"建构主义的实践推理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动态化,但其对建构起点的追问却陷入不断后退的逻辑困境,无法在政治哲学中为普遍的政治观念提供充分辩护。在当代多元主义背景下,建构主义的程序化推理、脱离时代背景和个体主义的内在困境突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约主义 康德建构主义 约翰·罗尔斯 奥诺拉·奥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主义:实践的反思 被引量:13
16
作者 宋萑 李子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2-147,163,共7页
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入手进行分析与反思的论述近年来不断见诸教育杂志,然而建构主义并非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其于实践层面亦有自己的主张。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意涵的基础上,从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建构式教学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展开实践的反... 从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入手进行分析与反思的论述近年来不断见诸教育杂志,然而建构主义并非仅停留于理论层面,其于实践层面亦有自己的主张。本文在分析建构主义意涵的基础上,从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建构式教学两个方面对建构主义展开实践的反思,并进而指出建构主义实践的未来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主义 师生关系 建构式教学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SYB+”创业教育:机制、模式和路径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董玉荣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79,共6页
SYB培训已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期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SYB+"教育方式。文章从"SYB+"创业教育的机制、模式和路径三方面着手,提出完善牵引、保... SYB培训已不能充分满足我国社会和经济结构转型期对创业人才的需求,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SYB+"教育方式。文章从"SYB+"创业教育的机制、模式和路径三方面着手,提出完善牵引、保障和评估机制的建议,借助建构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原则论证"SYB+"创业教育的"建构式"模式,从教育主体、课程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等方面指出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SYB+”创业教育 专业教育 建构式”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学科观念的建构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苯酚”的教学为例
18
作者 宋靳红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0-65,共6页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下,以苯酚弱酸性为主线,经过三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宏观实验探究解开疑问,微观模型解释探析本质,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苯酚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有机化合物一般性质的认知模型。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下,以苯酚弱酸性为主线,经过三重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宏观实验探究解开疑问,微观模型解释探析本质,从而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苯酚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有机化合物一般性质的认知模型。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苯酚的重要性质,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渗透和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学科观念 建构式学习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智能体支持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ABCKC-AI系统设计与准实验评估
19
作者 欧阳璠 付宏杰 《远程教育杂志》 2025年第5期41-54,共14页
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是协作知识建构的重要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论证技能习得和高阶思维发展。然而,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教学常因学生论证技能欠缺、协作效果不佳、规避认知冲突等问题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已有研究采用教学脚... 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是协作知识建构的重要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创新、论证技能习得和高阶思维发展。然而,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教学常因学生论证技能欠缺、协作效果不佳、规避认知冲突等问题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潜力。已有研究采用教学脚本、协作支架和对话代理等干预加以应对,但存在抑制自然交互、灵活性不足、难以应对复杂教育场景等问题。以大语言模型为核心的多智能体技术因其具备自然交互、动态分析和复杂语义理解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基于此,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多智能体系统ABCKC-AI,从参与、论证、认知和社会共建四个维度设计了自适应的协作动态支持,并开展实验研究以探索系统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ABCKC-AI的动态协作支持显著提升了学习者的论证能力和协作成果质量,拓展了讨论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论证结构和知识建构层级;其易用性与有用性也获得了学习者的高度认可。最后,本文讨论了ABCKC-AI作用于论证式协作知识建构的影响机制、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启示,以及该研究领域的未来推进方向,为大语言模型与协作知识建构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创新思路、技术框架与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生成人工智能 多智能体 论证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 大语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兴技术类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基于认知框架视角的单案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晓华 王金晓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34,共13页
新兴技术类企业通常面临来自技术端和市场端的双重约束,探究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对企业成长意义重大。以认知框架和战略转型为理论视角,通过对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考察了新兴技术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约束... 新兴技术类企业通常面临来自技术端和市场端的双重约束,探究如何建立竞争优势对企业成长意义重大。以认知框架和战略转型为理论视角,通过对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纵向单案例研究,考察了新兴技术类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约束,分析了认知框架和战略转型的互动作用,解析了竞争优势建立的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新兴技术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技术承诺惰性,导致企业逐渐失去技术先进性带来的先发优势;其次,战略转型能有效降低新兴技术类企业的技术承诺惰性,而竞争式建构能使企业重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最后,新兴技术类企业从技术端向市场端转移的过程中会面临合法性约束,企业采用聚焦式建构方式,创造了市场,提高了声誉,培育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新兴技术类企业应该更加关注技术与市场的整合,通过为用户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来提升市场份额;企业管理者应同时关注并获取技术端和市场端的信息,培育新兴技术类企业的竞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技术类企业 认知框架 战略转型 竞争优势 竞争建构 聚焦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