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中国墨文化的建构历程和文化表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伟 方晓阳 胡凤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184,共4页
人工制墨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工艺,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体系完整的墨文化。中国墨文化体系经过前墨文化时代,到唐宋时正式形成,对传统制墨工艺的发展产生了多重影响。
关键词 中国墨文化 建构历程 文化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建构历程及其内在关联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发祥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1-85,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由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和社会互构论等组成。作为中国本土一个较为完整、系统的社会学理论,其理论建构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内在关联。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 建构历程 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代诗学“应物斯感”论的建构历程——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正天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8-170,188,共4页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 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从主体与客体微妙的审美联系中探寻诗生成之源,从先秦《乐记》开始,经汉魏,一直到明清,建构了“物—心(感)—乐”的艺术生成论,是谓“应物斯感”,成为中国古代心理诗学的重要的本体论命题。这一理论无论其形成过程,还是理论内涵都深得中华文化智慧,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物斯感 建构历程 民族特色 中国 古代心理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话语建构百年历程、结构特征及未来展望——以建党话语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郑彬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0年第12期5-18,共14页
百年大党,建党为要。围绕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极具中国气派的建党话语。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建党话语坚持了话语发展的一惯性、接续性、创新性,实现了话语来源上从“一元”到“多... 百年大党,建党为要。围绕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形成了极具中国气派的建党话语。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建党话语坚持了话语发展的一惯性、接续性、创新性,实现了话语来源上从“一元”到“多元”的跨越,形成了立场坚定、生动活泼、逻辑严密、学理丰富的话语内容,构建了相互衔接、系统完善的话语体系,愈发显示出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构历程 特征分析 话语阐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机制与历程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晓娟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8-85,共8页
百年中国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百年中国社会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互动、联动关系,深刻地反映着、建构着现代的中华文化,成为人们理解现代中国、现代中国女性、现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少数民族文学实际上参与了中国文学史的建构过程,... 百年中国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与百年中国社会和文化形成了紧密的互动、联动关系,深刻地反映着、建构着现代的中华文化,成为人们理解现代中国、现代中国女性、现代中华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少数民族文学实际上参与了中国文学史的建构过程,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建构亦体现少数民族女性解放的过程。综观百年少数民族文学女性形象的变迁,可以看到她们不仅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文化内涵转变而呈现出不断发展的轨迹,而且表现出精神突围的重要意义。从启蒙现代性、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到革命话语叙事,从现代性的建构、解构以至于重构,民族国家叙事始终贯穿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始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影响着女性形象的塑造,并使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精神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女性形象 建构机制与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