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国十七年群众歌曲的风格探索
1
作者 马叶林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9期108-111,共4页
建国初期,群众歌曲创作上渐趋出现单一地向聂耳、冼星海三十年代进行曲风格革命音乐创作传统学习的创作问题,由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新时代内容对群众歌曲创作有着新需求,专业作曲家们对写作方式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反思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对... 建国初期,群众歌曲创作上渐趋出现单一地向聂耳、冼星海三十年代进行曲风格革命音乐创作传统学习的创作问题,由于新中国成立这一新时代内容对群众歌曲创作有着新需求,专业作曲家们对写作方式进行了更加丰富的反思与思考。基于此,本文对建国十七年的群众歌曲创作在创作和表演上所呈现的风格予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歌曲 建国十七年 补充 反思 风格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十七年音乐民族化思潮下的琵琶乐曲创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盈盈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63-68,共6页
“音乐民族化思潮”是建国后我国主要的音乐思潮之一。这一思潮脈调音乐的民族化,在当时音乐实践和音乐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反映此时期琵琶乐曲创作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结构等多方面的突破,诞生了一批雅俗共赏的琵琶乐曲,开发出... “音乐民族化思潮”是建国后我国主要的音乐思潮之一。这一思潮脈调音乐的民族化,在当时音乐实践和音乐生活中产生重要作用,反映此时期琵琶乐曲创作的旋律、节奏、音色、和声、结构等多方面的突破,诞生了一批雅俗共赏的琵琶乐曲,开发出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演奏技法和技法组合,探索出一条实践性较强的民族化创作道路。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乐曲结构和旋律风格曲单一性,对传统的琵琶文化内涵也有所忽略,深入分析和研究此时期琵琶乐曲创作模式的表现形式和曲式变革发展,以期帮助我们明晰其创作走向和新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 音乐思潮 民族化 琵琶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十七年间(1949-1966)菜谱述论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宏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8年第3期14-19,共6页
菜谱是烹饪文化重要的载体之一,菜谱可以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图景。对建国十七年间(1949-1966)期间公开出版的菜谱进行了分类,详数了菜谱的作者、出版时间、出版单位,其中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菜谱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 菜谱 烹饪文化 书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国十七年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征
4
作者 孙丹青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115,共3页
建国十七年期间的钢琴音乐改编曲创作在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的钢琴改编曲创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荒芜到繁荣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时期,通过这一段时间的... 建国十七年期间的钢琴音乐改编曲创作在整个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史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时期的钢琴改编曲创作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一个从幼稚到成熟、从荒芜到繁荣的过渡时期,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时期,通过这一段时间的积累,中国钢琴音乐在和声民族化、织体钢琴化、风格中国化、旋律内在化方面,均有了一个极大的提升。因此,这一时期的钢琴改编曲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正是基于此,旨在通过对这一时期钢琴改编曲宏观上的归纳与梳理,来阐明其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年 钢琴改编曲 承上启下 技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胡艺华 《毛泽东研究》 2014年第1期75-80,共6页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的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共产党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需要出发,根据人民大众的特点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路径问题,开辟出了文本传播、媒体宣传、教育引导、思想改造、制度安排、组织推进等一系列行之有效而又相互配套的具体路径。总结归纳这些基本路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基本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规训中“成长”——建国后十七年长篇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叙事策略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晓楠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知识分子形象 建国十七 叙事策略 长篇小说 “成长” 小资产阶级 规训 无产阶级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运动评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胡艺华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87-92,共6页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典范,其具有以下主要历史效果: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一公认的科学世界观在人民大众头脑里落地生... 建国后十七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一个典范,其具有以下主要历史效果: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新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一公认的科学世界观在人民大众头脑里落地生根,使人民大众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锐利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其教训主要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时政治实践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全理顺,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中存在简单化、庸俗化和极端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实用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等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内在规律研究不够、把握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 中国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十七年中国电影音乐的融合性分析
8
作者 吴琼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38-139,共2页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电影音乐在经过了之前三十年的探索之后,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表现出较为独立的美学特征。纵观这十七年的电影音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性。包含与西方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电影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电影音乐在经过了之前三十年的探索之后,也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成为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表现出较为独立的美学特征。纵观这十七年的电影音乐,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性。包含与西方音乐的融合,与音响的融合,与地方音乐的融合以及与舞蹈的融合。本文结合多部优秀的作品,对该时期内电影音乐的融合性特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从而为更好地欣赏该时期的电影音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 电影音乐 融合性风格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经典的批评与文学批评的经典化——以建国后十七年文学经典的批评为中心
9
作者 李松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4期24-24,共1页
由于文学经典是一种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典范形态,因此围绕它而进行价值评判通常是文学批评界争执的焦点。文学经典的内涵既具有实在本体的意义,又具有外在因素参与建构的关系性特征。研究文学经典的批评,值得关注的主要不是文学经典的... 由于文学经典是一种思想和艺术方面的典范形态,因此围绕它而进行价值评判通常是文学批评界争执的焦点。文学经典的内涵既具有实在本体的意义,又具有外在因素参与建构的关系性特征。研究文学经典的批评,值得关注的主要不是文学经典的性质和特征,而是应该追问:为什么要以“这些”经典作为批评对象,对于这些“经典”的批评反映了什么样的“批评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经典 文学批评 建国十七 经典化 价值评判 外在因素 批评对象 批评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激情谱写出多彩篇章——回眸湖北省汉剧团建国后的“十七年”
10
作者 叶良才 《戏剧之家》 2005年第5期17-20,共4页
经历和经验是人生和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前者反映从无知到成熟的过程;后者是从实践中悟得的智慧和谋略,它们包含着对时代、对人生、对事业的总结,成败得失尽在其中;它们常常是一面镜子,认清自我,启迪后人。回眸湖北省汉剧团建国... 经历和经验是人生和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前者反映从无知到成熟的过程;后者是从实践中悟得的智慧和谋略,它们包含着对时代、对人生、对事业的总结,成败得失尽在其中;它们常常是一面镜子,认清自我,启迪后人。回眸湖北省汉剧团建国后十七年的发奋图强之路,其意义也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十七 湖北省 十七 剧团 回眸 篇章 激情 人生 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化与大众化的艺术实践——建国后十七年文艺创作一瞥
11
作者 岳凯华 《中国文学研究》 1998年第1期77-82,共6页
本文从民族化、大众化的角度,审视建国后十七年文学创作歌得的艺术成就,认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毛泽文艺思想的生命活力。
关键词 民族化.大众化 建国十七文学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