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建中汤干预胃溃疡的药理实验及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 被引量:8
1
作者 刘琴 宋厚盼 +4 位作者 罗倩 陈思清 韩运宗 周姝 周赛男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30-1237,1245,共9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收集黄芪建中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基...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黄芪建中汤治疗胃溃疡(GU)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中收集黄芪建中汤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利用基因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 Bank)等提取GU疾病靶点;在Cytoscape 3.7.2软件中获取黄芪建中汤防治GU的“活性成分-潜在治疗靶点”图,借助STRING和DAVID数据库依次获取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基因本体(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通过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验证黄芪建中汤防治GU的可能机制。结果:黄芪建中汤治疗GU有131个潜在靶点,其中核心靶点为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蛋白激酶B1(AKT1)等,KEGG分析提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着重要作用。分子对接提示核心靶点与核心成分对接良好。动物实验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溃疡指数增高、胃组织出现炎性浸润,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显著升高(P<0.01),胃组织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胃损伤明显减轻,IL-6、IL-β、TNF-α表达显著下调(P<0.01),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对GU的干预作用具有多途径、多靶点的特性,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加速胃黏膜修复,并降低炎症而减轻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分子生物学 网络药理学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WISTA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脑互动”探讨大建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痛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静 王慧 +3 位作者 李尧锋 王俊霞 杨毅 陈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6,I0016,I0017,I0018,共8页
目的研究大建中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影响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新生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组(IBS组)、酮替芬组(Ketotifen组)、低剂量... 目的研究大建中汤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痛的影响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的分子机制。方法将新生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组(IBS组)、酮替芬组(Ketotifen组)、低剂量大建中汤治疗组(DJZT-L)、中剂量大建中汤治疗组(DJZT-M)、高剂量大建中汤治疗组(DJZT-H)。采用母婴分离法制备IBS内脏痛大鼠模型,利用腹壁撤退反应(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下丘脑星形胶质细胞(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小胶质细胞(OX-42);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WB)检测结肠和下丘脑P物质(substance P,SP);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结肠组织肥大细胞(mast cell,MC)脱颗粒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分析结肠组织SP、特异性IgE(sIgE)和组胺。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模型大鼠中60、40和20 mm Hg压力下AWR评分明显升高(P<0.05),下丘脑GFAP、OX-42、SP表达显著上升(P<0.05),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率、sIgE、组胺和SP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大鼠相比,大建中汤高剂量组(40和20 mm Hg压力),大建中汤中剂量组(60、40和20 mm Hg压力)的AWR评分,下丘脑GFAP、OX-42、SP,结肠肥大细胞脱颗粒率、sIgE、组胺、SP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大建中汤能够降低IBS模型大鼠内脏痛,可能与其抑制SD大鼠结肠组织中肥大细胞活性,进而影响免疫神经网络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内脏痛 肥大细胞 建中汤 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以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应旭卿 姚群 史裔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以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的IBS-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以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期间该院接收的IBS-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艾灸,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胃肠激素指标[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血清浓度变化。同时采用IBS生活质量问卷(IB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IBS-QOL)、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所有患者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IL-2R、L-1β、TNF-α以及SS均低于对照组(P<0.05),MTL、GAS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IBS-QP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联合艾灸对可以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炎症水平以及胃肠功能,缓解其不良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黄芪建中汤 艾灸 临床症状 胃肠激素 炎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曾格格 刘天琪 +3 位作者 戴全武 黄振阳 何嘉伟 刘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5-291,共7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芪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通路,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综合因素建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黄芪建中汤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黄芪建中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键成分、核心靶点及主要通路,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综合因素建立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模型,验证黄芪建中汤对模型小鼠的干预作用,并对相关靶点与通路进行探讨。结果PPI网络分析得到37个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显示,黄芪建中汤主要通过调控HIF-1、PI3K-Akt、MAPK信号通路等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信号通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与核心靶点Akt1、EGFR、CASP3、VEGFA具有较好亲和力。动物实验显示,黄芪建中汤可升高功能性消化不良小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P<0.05),降低血清GAS、IL-6水平(P<0.05),升高血清MTL、5-HT水平和十二指肠组织p-Akt、p-PI3K、EGFR蛋白表达(P<0.05);各组小鼠胃组织病理结构无明显异常,但模型组十二指肠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现象,给药组则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黄芪建中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对脾胃虚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产生协同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抑制炎症、激活PI3K/Akt通路、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脾胃虚寒 网络药理学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心源性恶病质大鼠白色脂肪消耗及BMAL1/REV-ERBα节律环路的影响
5
作者 吴涛 曲一玮 +3 位作者 徐圣洁 李晓 王咏 马度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61-3967,共7页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对心源性恶病质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过度消耗的影响以及BMAL1/REV-ERBα节律环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节律组、正常节律中药组、颠倒节律组、颠倒节律中药组,每组8只,除... 目的 探究黄芪建中汤对心源性恶病质大鼠白色脂肪组织(WAT)过度消耗的影响以及BMAL1/REV-ERBα节律环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Dahl盐敏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节律组、正常节律中药组、颠倒节律组、颠倒节律中药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饲喂高盐饲料(8%NaCl)以诱导心源性恶病质;颠倒节律组、颠倒节律中药组在昼夜颠倒条件下饲养,其余各组则置于正常光暗条件下饲养。记录各组大鼠心功能和体质量,HE、油红染色观察WAT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WAT中UCP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WAT中HSL、 PKA、p-PKA、 BMAL1、 REV-ERBα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节律组大鼠心功能及体质量均降低(P<0.05),WAT油红染色阳性面积以及脂肪细胞内径均降低(P<0.01),UCP1蛋白阳性面积增加(P<0.01),WAT中HSL、PKA、 p-PKA、 REV-ER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节律组比较,颠倒节律组WAT油红染色阳性面积以及脂肪细胞内径均降低(P<0.05),WAT中HSL、 PKA、 p-PKA、 REV-ERBα蛋白表达升高(P<0.05),BMAL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正常节律组和颠倒节律组比较,黄芪建中汤干预后,WAT油红染色阳性面积以及脂肪细胞内径均升高(P<0.05),UCP1蛋白阳性面积减少(P<0.01),WAT中HSL、 PKA、 p-PKA、 REV-ERBα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BMAL1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黄芪建中汤可能通过调节BMAL1/REV-ERBα节律环路,减缓白色脂肪水解和棕色化,从而减轻心源性恶病质过量的脂肪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心源性恶病质 脂肪消耗 昼夜节律环路 白色脂肪棕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_IMP_1基因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包素珍 郑小伟 +2 位作者 宋红 曹月娇 孙在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686-688,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脾气虚证肺癌转移小鼠TIMP1基因转录的影响。方法: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气虚证Lewis肺癌转移小鼠模型,药物治疗组小鼠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处理,用药15天后,眼球取血,脱颈椎处死小鼠,无菌剥取瘤块,取肺及肿瘤组织。检测血清木糖及胃泌素水平,计算抗转移率,采用RT-PCR方法检测TIMP1-mRNA转录水平。结果:黄芪建中汤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抑制转移灶,上调TIMP1-mRNA的转录水平,以高剂量组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芪建中汤上调TIMP1-mRNA的转录,可能是其抑制肿瘤转移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脾气虚 肺癌 TIMP1-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二军 邢亚情 +2 位作者 张伟玲 任首臣 郭庆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4-208,共5页
目的对比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传统汤... 目的对比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传统汤剂,研究组给予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效果。记录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胃镜检查评分、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情况、炎症因子、药物安全性及用药满意度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胃镜检查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胃镜检查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16%(47/5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7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IL-6、IL-8、IL-17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对照组有5例出现不良事件,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汤剂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疗效、安全性相当,但患者对黄芪建中汤中药配方颗粒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黄芪建中汤 配方颗粒 疗效 安全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及TLR-2介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宋厚盼 陈小娟 +5 位作者 曾梅艳 陈新怡 蔡雄 喻嵘 谢明霞 彭清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72-1178,共7页
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HQJZ)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治疗效应及其对TLR-2介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HQJZ组,采用复合病因法构建DU模型。... 目的 研究黄芪建中汤(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HQJZ)对大鼠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的治疗效应及其对TLR-2介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HQJZ组,采用复合病因法构建DU模型。观测大鼠整体状态;对DU损伤进行评分;HE染色观察十二指肠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含量;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大鼠十二指肠黏膜发生明显溃疡病变;血清IL-4、IL-10含量明显下降,TNF-α含量明显升高;黏膜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给予HQJZ治疗后,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肛温明显回升;溃疡指数明显降低;十二指肠黏膜形态恢复正常,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明显增加;IL-4、IL-10含量明显增加,TNF-α含量明显下降;黏膜TLR-2、MyD88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HQJZ可促进DU愈合,其机制可能与干预TLR-2介导的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十二指肠溃疡 细胞因子 TOLL样受体 髓样分化因子 免疫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抗大鼠脾气虚证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刘红春 王红霞 刘旺根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16-317,共2页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大鼠脾气虚证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造模组和造模防治组,每组12只。单纯造模组和造模防治组造脾气虚大鼠模型,其中造模防治组给予黄芪建中汤(2 ml/d),连续8周。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血液成...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大鼠脾气虚证的效果。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造模组和造模防治组,每组12只。单纯造模组和造模防治组造脾气虚大鼠模型,其中造模防治组给予黄芪建中汤(2 ml/d),连续8周。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血液成分及有关细胞免疫指标。结果:正常对照组与造模防治组一般情况良好,单纯造模组则出现精神萎靡、摄食差,体肌瘦削等症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造模组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含量明显降低,C3b-RR淋巴细胞转化率降低(P均<0.01),IC-RR升高(P<0.01),造模防治组上述各指标均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能改善脾气虚大鼠的贫血、低蛋白血症,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大鼠 脾气虚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抗疲劳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闫曙光 任杰 +2 位作者 潘亚磊 谢培 周永学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9-803,共5页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予每天0.5 mL蒸馏水灌胃,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量为0.154 g·... 目的探究黄芪建中汤抗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km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空白组、模型组予每天0.5 mL蒸馏水灌胃,黄芪建中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生药量为0.154 g·mL^(-1)、0.308 g·mL^(-1)、0.616 g·mL^(-1)的水煎剂0.5 mL/d灌胃,给药30 d,除空白组外,对各组小鼠干预1 h之后测试运动能力(疲劳转棒仪观察运动时间和掉落次数);测量肝脏以及肌肉的ATP和糖原含量,测量血浆中的尿素氮、乳酸脱氢酶、乳酸和SOD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建中汤各剂量组治疗后,小鼠运动时间显著延长(P <0.01),掉落次数也明显减少(P <0.01),其耐力运动时间与剂量成正比,掉落次数与剂量呈反比。其中,模型组小鼠肝脏和肌肉的ATP、糖原,血清SOD、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低于空白组(P <0.01),血清乳酸和尿素氮的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1)。黄芪建中汤各剂量组小鼠肝脏和肌肉ATP、糖原,血清SOD、乳酸脱氢酶含量明显升高(P <0.01),血清乳酸和尿素氮含量明显下降(P <0.01)。结论黄芪建中汤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促进机体能量代谢可能是其抗疲劳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抗疲劳 能量代谢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琨 梁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2-903,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以嘈杂(胃虚证)为主证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对照组给予四君子汤加减,疗程四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以嘈杂(胃虚证)为主证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对照组给予四君子汤加减,疗程四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并做出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3.08%结论:黄芪建中汤重用大枣治疗嘈杂(胃虚证)能显著改善患者嘈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嘈杂 胃虚证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脾胃虚寒型胃痉挛中的运用——黄芪建中汤加吴茱萸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乃文 王丽 +1 位作者 唐程 朴春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3-5,共3页
脾胃虚寒型胃痉挛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胃肠并发症。中医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减少慢性胃病发作次数,可明显减轻病人痛苦。脾胃虚寒型胃痉挛主因贪凉饮冷、素体脾胃虚寒,有部分患者虽表现热态,看... 脾胃虚寒型胃痉挛是临床常见疾病,可见于多种疾病的胃肠并发症。中医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仅能改善症状,还能减少慢性胃病发作次数,可明显减轻病人痛苦。脾胃虚寒型胃痉挛主因贪凉饮冷、素体脾胃虚寒,有部分患者虽表现热态,看似湿热,但追本溯源仍责之于寒。治病必求于本,需从本而治。仝小林院士以"脾胃虚寒"为态,胃脘冷痛、恶心呕吐为"症状靶",以黄芪建中汤温中散寒止痛,白芍止平滑肌痉挛之痛,配合吴茱萸散寒止痛之力效果更强,态靶结合,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痉挛 态靶辨证 仝小林 黄芪建中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加减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虹 刘敏 +2 位作者 张大铮 李晓红 贾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288-289,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左旋咪唑。疗程均为5天。结果:中医...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加减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4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片、左旋咪唑。疗程均为5天。结果:中医证候与口腔局部病损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50%、87.50%,对照组分别为62.50%、65.00%。两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复发率为17.65%,对照组复发率为3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控制口腔溃疡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复发性口腔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长运 刘财堂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59-261,共3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服用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治疗。治疗组56例,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2次/d...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2例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服用雷贝拉唑20mg,每日1次治疗。治疗组56例,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2次/d,雷贝拉唑2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结果:经4周治疗,两组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治疗组改善总有效率98.21%,对照组总有效率总89.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联合雷贝拉唑胶囊治疗老年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能更有效的促进溃疡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 黄芪建中汤(中药免煎颗粒) 雷贝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韦丽君 秦琴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925-926,共2页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照组40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 目的:观察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味黄芪建中汤,对照组40例,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证候及血液流变学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建中汤是治疗气虚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安全有效的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黄芪建中汤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气虚血瘀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疗溃疡病的机理 被引量:16
16
作者 任光荣 龚正亮 +4 位作者 孔祥亭 朱牧 龚一飞 吴瑞英 林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88年第1期18-20,共3页
对33例经胃内镜杆查证实的溃疡病人,给予黄芪建中汤煎剂治疗。胃酸中BAO、胃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胃泌素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大白鼠胃溃疡模型实验中,给药组的溃疡形成指数、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血清胃泌素及溃疡形成面积均明显... 对33例经胃内镜杆查证实的溃疡病人,给予黄芪建中汤煎剂治疗。胃酸中BAO、胃蛋白酶活性和血清胃泌素在治疗后明显下降。大白鼠胃溃疡模型实验中,给药组的溃疡形成指数、胃液量、总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血清胃泌素及溃疡形成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本方对溃疡病的疗效,与胃酸分泌功能的改变、胃蛋白酶活性的降低与血清胃泌素的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消化道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黄芪建中汤并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67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陆敏 王德明 +2 位作者 夏媛媛 肖庆龄 奚肇宏 《中医药学刊》 2002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 :对奥美拉唑联用黄芪建中汤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近期疗效对比。方法 :6 7例经内镜证实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进行短程治疗后胃镜复查。研究组奥美拉唑每日 1次 ,每次 2 0mg ,中药黄芪建中汤每日 1... 目的 :对奥美拉唑联用黄芪建中汤与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近期疗效对比。方法 :6 7例经内镜证实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病人 ,随机分成两组 ,进行短程治疗后胃镜复查。研究组奥美拉唑每日 1次 ,每次 2 0mg ,中药黄芪建中汤每日 1剂 ,分 2次水煎服。对照组单用奥拉唑每日 1次 ,每次 2 0mg。结果 :两组愈合率分别为 94 .2 %、75 .1% (P <0 .0 5 ) ,症状改善率没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黄芪建中汤 十二指肠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建中汤治疗虚性腹痛62例临床观察——附西药对照组35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人 蔡慎初 《中医药学刊》 2005年第11期2072-2072,共1页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对虚性腹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黄芪建中汤治疗虚性腹痛62例,并设西药对照组35例进行疗效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优于对照组85.7%。结论温建中阳、和里缓急法治疗虚性腹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黄芪建中汤 虚性腹痛 临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叶坤 雷敏 +3 位作者 谢欣 郑晖 陈敏 余曙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14-1824,共11页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运用普遍且疗效肯定,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相关研究亦不多见。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 背景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中药黄芪建中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临床运用普遍且疗效肯定,但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相关研究亦不多见。目的 通过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探讨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黄芪建中汤的活性成分和潜在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Drug Bank、PharmGKB数据库获取IBS-D靶点,对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取交集,获取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String数据库、Metascape数据库分别绘制“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和结果的可视化。结果 最终得到黄芪建中汤活性成分123个,潜在靶点247个,IBS-D相关靶点3 486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180个。GO功能富集分析中生物过程得到2 376个条目,分子功能得到194个条目,细胞成分得到115个条目;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获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通路。分子对接显示,黄芪建中汤治疗IBS-D的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异鼠李素、刺芒柄花素、豆甾醇、毛蕊异黄酮、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与核心蛋白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IL)-6、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IL-1B、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连环蛋白β1(CTNNB1)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 黄芪建中汤可能通过增强肠屏障功能、降低内脏敏感性、减轻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起到治疗IBS-D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黄芪建中汤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态靶辨证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中的运用——黄芪建中汤加蒲公英、白及、生薏苡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林家冉 苟筱雯 +1 位作者 赵林华 仝小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1-4,共4页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发引起重视。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诊疗疾病,分阶段与辨态势相结合,以"调态"为治疗大方向,同时"...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发病率高、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越发引起重视。仝小林院士提出"态靶因果"辨治方略诊疗疾病,分阶段与辨态势相结合,以"调态"为治疗大方向,同时"打靶",以针对疾病、症状、临床指标广覆盖、多靶点,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脾虚湿瘀型慢性胃炎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为因,以胃黏膜变薄、水肿、出血(虚、湿、瘀)为果,选用黄芪建中汤为靶方,以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恢复枢机运转为大方向调态,蒲公英、白及、生薏苡仁为靶药,杀灭幽门螺旋杆菌、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精准专攻打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靶辨证 慢性胃炎 脾虚湿瘀 黄芪建中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