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油水层成因分析与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为例
1
作者
姚东华
陈言
+2 位作者
许承武
孙先达
潘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0,共11页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弱地质信号增加测井解释的多解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实验,分析研究区复杂油水层成因;采...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弱地质信号增加测井解释的多解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实验,分析研究区复杂油水层成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采用交会图版法和随机森林法建立流体性质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黏土矿物附加导电、碳酸盐胶结物和炭质沥青堵塞孔隙、原油以束缚态和半束缚态形式存在,是研究区延长组6段致密油储层油水关系复杂的主要因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的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精度;采用交会图版法可有效识别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包括含油水层);采用随机森林法建立的流体性质识别模型,可精确区分油层、一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上)、二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下)及水层(包括含油水层),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储层的经济开发和有效动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复杂油水层
孔隙结构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延长组6段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
15
2
作者
陈世加
雷俊杰
+5 位作者
刘春
姚泾利
李勇
李士祥
苏恺明
肖正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紧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但油藏分布不均匀、油水分布复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裂缝统计,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综合分析,通过东西部含油区和中部出水区砂体发...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紧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但油藏分布不均匀、油水分布复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裂缝统计,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综合分析,通过东西部含油区和中部出水区砂体发育规模、储集层物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和裂缝发育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块成藏差异,总结双物源沉积背景下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吴起地区东、西部区块原油姥植比和甾烷存在差异,油气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优质的烃源岩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区油藏大面积发育奠定了基础。垂向上,砂体发育规模与储集层物性差异控制了延长组6段不同亚段的油气富集程度;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主要受砂体连通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储集层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控制。东、西部富含油区单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泥质纹层少且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运聚与成藏。中部物源沉积交汇区单砂体薄而多,岩性、物性变化快,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续性差,源储间泥质纹层发育,裂缝不发育,阻碍了油气垂向运移,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低。对于陆相多物源复杂致密储集层而言,不应只考虑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更应重点考虑源储接触关系以及裂缝对油气运移富集的影响。该认识对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区油气富集带及甜点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6段
油藏分布
成藏差异
姬塬—吴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淡卫东
张昌民
+1 位作者
张尚峰
庞锦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15,共3页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坪北油田
延长
统长
6
段
第二砂层
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油水层成因分析与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为例
1
作者
姚东华
陈言
许承武
孙先达
潘毅
机构
东北石油大学陆相页岩油气成藏及高效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苏州冠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163)。
文摘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弱地质信号增加测井解释的多解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实验,分析研究区复杂油水层成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采用交会图版法和随机森林法建立流体性质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黏土矿物附加导电、碳酸盐胶结物和炭质沥青堵塞孔隙、原油以束缚态和半束缚态形式存在,是研究区延长组6段致密油储层油水关系复杂的主要因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的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精度;采用交会图版法可有效识别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包括含油水层);采用随机森林法建立的流体性质识别模型,可精确区分油层、一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上)、二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下)及水层(包括含油水层),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储层的经济开发和有效动用提供支持。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复杂油水层
孔隙结构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延长组6段
鄂尔多斯盆地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P624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
被引量:
15
2
作者
陈世加
雷俊杰
刘春
姚泾利
李勇
李士祥
苏恺明
肖正录
机构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5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2165
41572137)
+1 种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7003-007
2017ZX05001002-003)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紧邻长7段优质烃源岩,但油藏分布不均匀、油水分布复杂。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和裂缝统计,结合储集层物性、压汞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地球化学参数等综合分析,通过东西部含油区和中部出水区砂体发育规模、储集层物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和裂缝发育对比分析,明确研究区东、中和西部不同区块成藏差异,总结双物源沉积背景下的油气运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吴起地区东、西部区块原油姥植比和甾烷存在差异,油气主要以垂向运移为主。优质的烃源岩和有利的生储盖组合为研究区油藏大面积发育奠定了基础。垂向上,砂体发育规模与储集层物性差异控制了延长组6段不同亚段的油气富集程度;平面上,油气富集程度主要受砂体连通性、源储间泥质纹层、储集层物性以及裂缝等因素的控制。东、西部富含油区单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储集层物性好、非均质性弱、泥质纹层少且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垂向运聚与成藏。中部物源沉积交汇区单砂体薄而多,岩性、物性变化快,储集层非均质性强,砂体连续性差,源储间泥质纹层发育,裂缝不发育,阻碍了油气垂向运移,导致油气富集程度低。对于陆相多物源复杂致密储集层而言,不应只考虑优质烃源岩和储集层,更应重点考虑源储接触关系以及裂缝对油气运移富集的影响。该认识对研究区以及类似地区油气富集带及甜点预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延长组6段
油藏分布
成藏差异
姬塬—吴起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Member
oil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ifference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淡卫东
张昌民
张尚峰
庞锦莲
机构
江汉石油学院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15,共3页
文摘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可划分出中期旋回一个、短期旋回四个,通过对三种主要类型的短期基准面旋回结构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建立了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分析了沉积演化过程、沉积相演化序列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为精细储层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关键词
坪北油田
延长
统长
6
段
第二砂层
组
高分辨率
层序地层格架
基准面旋回
Keywords
base-level cycle, framework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C
6
2 oil-bearing formation in Yanchang se-ries , Pingbei oilfield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P539.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油水层成因分析与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为例
姚东华
陈言
许承武
孙先达
潘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6段成藏控制因素
陈世加
雷俊杰
刘春
姚泾利
李勇
李士祥
苏恺明
肖正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坪北油田延长统长6段第二砂层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淡卫东
张昌民
张尚峰
庞锦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