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塞油田延长组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
1
作者 刘雨航 强微 +4 位作者 党鑫 刘波 文志刚 田伟超 樊云鹏 《地质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06-521,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面临常规油气资源潜力匮乏、储量接替难度大的难题,目前增储的主要目标为页岩油储层。延长组7段(长7段)作为安塞油田的关键开发层系,其孔隙结构直接控制着储层质量,进而对页岩油开发产生显著影响。以安塞油田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扫描电镜、铸体薄片、低温氮气吸附、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明确不同尺寸孔隙对于储层品质的影响,并从沉积环境与成岩作用的角度揭示储层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长石溶孔、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黏土晶间孔以及少量的微裂缝;其中长石溶孔主要发育微米级孔隙,而黏土晶间孔以纳米级孔隙为主。储层整体排驱压力较高,进汞饱和度较低,孔喉半径以纳米级为主,孔径在500μm以下的孔隙多呈开放型的平行板状和狭缝形,同时发育少量的墨水瓶型孔隙。储层孔径主要小于300μm,且随着物性变好,储层内较大尺寸的孔隙占比也在逐渐增大。优质储层的成因主要划分为2类:东北方向靠近物源,水动力强,岩石颗粒分选性好,储层内容易发育绿泥石膜,而绿泥石膜可以保护颗粒间的原生粒间孔,压实作用后可保留较多的残余粒间孔而形成优质储层;西南方向远离物源方向,水体深度增加,水动力变弱,因靠近烃源岩发育区,储层容易被烃源岩产生的有机酸溶蚀改造,发育较多溶蚀孔隙,从而形成优质储层。研究成果可为安塞油田页岩油藏的高效勘探开发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延长组7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夹层型页岩油 储层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及预测
2
作者 徐庚 严雪 +3 位作者 吴楠 胡琮 雷宇 张文选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60,I0004,I0005,共18页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主要的含油层系。根据测井、地震、岩心、薄片、物性及含油气性等资料,分析研究区延长组中上段前积层段储层特征及有利砂体控制因素,对有利砂体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中上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孔隙度主要分布于8.0%~12.0%,渗透率主要分布于(0.10~0.30)×10^(-3)μm^(2),属于致密储层。有利砂体发育受古地貌、沉积相及岩相因素控制,缓坡带和坳陷带为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地貌单元,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及深水重力流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是有利砂体形成的主要沉积相带,块状层理细砂岩相是有利砂体最发育的岩相类型。研究区有利砂体可分为Ⅰ—Ⅲ类,Ⅰ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Ⅱ类砂体主要分布于缓坡带及坳陷带的砂质碎屑流沉积微相,Ⅲ类砂体主要分布于斜坡带和坳陷带远端的河道侧缘及浊流沉积微相。该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的下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因素 有利砂体 储层特征 三叠系 延长组中上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复杂油水层成因分析与测井评价——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为例
3
作者 姚东华 陈言 +2 位作者 许承武 孙先达 潘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70,共11页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弱地质信号增加测井解释的多解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实验,分析研究区复杂油水层成因;采... 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孔隙结构复杂,微弱地质信号增加测井解释的多解性,油水层识别难度大。以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性、物性、孔隙结构、流体性质及其赋存状态实验,分析研究区复杂油水层成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采用交会图版法和随机森林法建立流体性质识别模型。结果表明:黏土矿物附加导电、碳酸盐胶结物和炭质沥青堵塞孔隙、原油以束缚态和半束缚态形式存在,是研究区延长组6段致密油储层油水关系复杂的主要因素;采用BP神经网络法建立的储层物性、含油性测井解释模型,可提高储层参数计算精度;采用交会图版法可有效识别油层、油水同层和水层(包括含油水层);采用随机森林法建立的流体性质识别模型,可精确区分油层、一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上)、二类油水同层(日产油2 t以下)及水层(包括含油水层),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该结果为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延长组6段储层的经济开发和有效动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复杂油水层 孔隙结构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延长组6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层系岩性组合模式及其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何鑫 陈世加 +6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牟蜚声 陆奕帆 代林锋 付晓燕 韩玫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5-1337,共13页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 为明确陆相页岩层系原油岩性组合模式类型及其对原油富集的影响,优选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本次研究在岩心观察与测井解释的基础上,通过储层物性测试、镜下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和储层叠置关系与特征进行分析,并基于不同区块油藏解剖,探讨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对原油差异性富集的控制作用。本次研究将长7段岩性组合模式划分为8种类型(A型—H型)。其中,A型—C型为重力流型,以长7段发育厚层重力流砂体和黑色页岩与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A型、C型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B型在全盆地均有分布。D型—G型为三角洲前缘型,以发育三角洲前缘砂和暗色泥岩为主要特征,主要分布在陕北地区。H型为页岩型,长7_(3)至长7_(1)均为泥页岩,中间夹薄层泥页岩。重力流型(A型—C型)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明显好于三角洲前缘型(D型—G型)烃源岩,是重力流沉积地区原油富集程度高于三角洲前缘沉积地区的主要原因。B型、G型和H型储层物性最差,导致同一沉积地区、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岩性组合模式岩性变化控制不同亚段和不同区块原油富集程度,A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高,长7_(1)和长7_(2)均有规模性油藏被发现;G型岩性组合原油富集程度最低,长7_(1)至长7_(3)油藏零星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组合模式 富集控制机理 页岩层系原油 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力学特征及类型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李勇 毛金昕 刘佳杰 张鑫 李柏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9-1088,共10页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 细粒沉积岩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了研究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结构及力学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7段细粒沉积岩为例,开展了扫描电镜观察和纳米压痕实验分析,据此研究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特征和微观力学性质。研究认为:用粒径、扁平度、棱角性、硬度和弹性模量5个特征参数,可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粒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型、扁平度+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弹性模量+硬度型、棱角+弹性模量+硬度型和粒度+棱角+弹性模量型6种主要颗粒类型;接着,根据颗粒类型的相对含量,进一步将颗粒类型划分为5种组合类型;最后,分析了细粒沉积颗粒类型与矿物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细粒沉积岩颗粒微观分类方案的建立,有助于理解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预测地质“甜点”空间分布,对细粒沉积岩的油气资源评价和效益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电镜 纳米压痕 分类方案 细粒沉积岩颗粒 页岩 延长组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解馨慧 邓虎成 +5 位作者 胡蓝霄 毛金昕 刘佳杰 夏宇 王园园 张鑫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I0001,共13页
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是岩石的基本属性,影响细粒沉积岩的物理化学行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根据多尺度多视域扫描电镜拼接和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形貌特征,探讨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颗粒几何形状和排列... 细粒沉积岩微观结构特征是岩石的基本属性,影响细粒沉积岩的物理化学行为。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为例,根据多尺度多视域扫描电镜拼接和图像识别技术,分析细粒沉积颗粒的几何形貌特征,探讨沉积环境对细粒沉积颗粒几何形状和排列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半深湖—深湖相细粒沉积颗粒为细颗度(2~3μm)、扁平和棱角形,颗粒沿某一段连续区间呈定向分布,强度分布呈扁平的仿锥状,定向排列程度好;浅湖相细粒沉积颗粒为中细颗度(2~8μm)、扁平和棱角形,颗粒沿某一区间呈尖状分布,规律性不明显,定向排列程度中等;三角洲相细粒沉积颗粒为细粒度(8~12μm)、似圆形,颗粒分布杂乱无章,强度分布呈似圆形或椭圆形。颗粒周长棱角性指数和扁平度越好,越有利于定向排列结构的形成;颗粒各向异性率和粒度越大,越不利于定向排列结构的形成。该结果有助于了解细粒沉积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建立岩石微观结构和宏观结构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 微观结构 几何特征 定向排列 扫描电镜 页岩 延长组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7段油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8
作者 陈星兆 王喜鑫 +5 位作者 李少华 何右安 黄天镜 薛婷 喻思羽 韩茂洲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6628-6641,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7段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泥质含量非均质性强,导致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不清,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为提高油水层识别效率、精度,明确油水分布规律,以测井、试油、试采等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智能方...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南地区长7段储层地层水矿化度高、泥质含量非均质性强,导致油水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不清,严重制约了油田的高效开发。为提高油水层识别效率、精度,明确油水分布规律,以测井、试油、试采等数据为基础,利用随机森林智能方法对单井油水层进行了解释,明确了合水南地区长7段的油水分布规律。结合恒速压汞、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扫描、核磁共振等实验,从多角度分析油水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应用随机森林方法解释合水南地区长7段油水层,精度可达到78.9%;垂向上长71砂组油层发育优于长72砂组,油水同层和水层主要发育在长72砂组;在平面上,东部油层厚度较大且分布连续,西南部B60井区附近含水程度较高;储层中泥质含量、孔隙结构与原油黏度共同控制了储层内部流体性质,泥质含量的高低影响了储层孔径大小和孔喉连通性,储层孔隙结构与原油黏度影响流体可动性,从而控制研究区油水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水南地区 延长组7 随机森林 油水分布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地区长7段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及有利区优选
9
作者 杨迪 赵卫卫 +5 位作者 李富康 肖颖 吴佳 朱星庆 杨浩原 白耀龙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4-1125,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点层位,主要发育黑色页岩、暗色泥岩两类烃源岩,中-上段砂泥互层,发育多套以粉砂—细砂岩为主的含油砂体。综合钻井、测井资料,利用总有机碳测定、岩石热解、储层物性分析、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对延安地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特征、储层特征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明确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对研究区“甜点”进行分类评价,并优选出有利区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延安地区长7段烃源岩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整体大于1%,生烃潜量(S1+S2)整体大于2 mg/g,热演化程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1型干酪根为主,具备良好的生烃潜质;2)延安地区长7段属于低孔、低—特低渗储层,孔隙之间的连通性较好,孔隙裂缝较为发育,不仅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微观通道,也为油气的富集创造了更多的储集空间;3)延安地区长7段发育页岩下伏型、页岩上覆型、互层型和页岩型4类源储组合关系,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保障;4)在富集主控因素的基础上,根据页岩油评价等关键参数,建立长7段“甜点”综合评价标准,在延安地区长71亚段与长72亚段,优选出15个有利区。研究结果对该区后续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延长组长7 延安地区 富集因素 有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评价 被引量:72
10
作者 姜呈馥 王香增 +4 位作者 张丽霞 万永平 雷裕红 孙建博 郭超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80-1888,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含油气盆地,发育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段、长9段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的勘探潜力.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 鄂尔多斯盆地为大型富含油气盆地,发育本溪组、山西组、延长组长7段、长9段等多套页岩层系,具备页岩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的勘探潜力.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分析、含气量测试、等温吸附曲线测定等多种手段,分析了延长组长7段页岩的基本地质、地化及含气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长7段页岩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长7段陆相页岩埋深和厚度适中、有机质类型以I、Ⅱ型为主,有机质丰度和脆性矿物含量高,含气量可达1.25~6.45ml/g。与北美地区典型页岩相比,研究区长7段页岩有机质类型、有机碳含量类似,粘土矿物含量和长石含量偏高.碳酸盐和石英含量偏少,有机质成熟度偏低。研究区内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资源量为1528.409亿m^3.可作为常规油气勘探的重要补充,志丹-甘泉-线西南部为页岩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7 陆相页岩气 地质特征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发现与资源潜力 被引量:86
11
作者 付金华 刘显阳 +3 位作者 李士祥 郭芪恒 周新平 杨伟伟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共11页
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提出了“十四五”页岩油发展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重力流夹层型、三角洲前缘夹层型、纹层页岩型、页理页岩... 在梳理总结“十三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勘探成果、理论技术进展的基础上,分析长7段页岩油的资源潜力,提出了“十四五”页岩油发展方向。鄂尔多斯盆地发育重力流夹层型、三角洲前缘夹层型、纹层页岩型、页理页岩型4类页岩油,其中在湖盆中部发现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在湖盆周边初步落实5×108t规模储量;纹层页岩型页岩油风险勘探展现出新苗头。研究表明,优质烃源岩为页岩油富集提供了大量富烃优质流体,多类型的储集空间和源内生烃增压形成的持续高压充注是长7段页岩油规模成藏、甜点高产的核心,深水区广泛发育的砂质沉积构成了页岩油的勘探甜点;攻关形成的地质工程甜点综合评价技术、丛式水平井防塌优快钻完井技术和水平井“超前蓄能、细分切割”体积压裂技术等配套勘探技术系列是发现页岩油规模储量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丰硕的勘探成果,更加坚定了在湖盆中部扩大重力流夹层型页岩油规模含油富集区,以及在湖盆周边开拓三角洲前缘夹层型页岩油勘探新领域的信心,同时积极探索页岩型页岩油新类型技术攻关试验,为长庆油田页岩油高质量快速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页岩油 延长组长7 勘探发现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富集机理 被引量:64
12
作者 李士祥 牛小兵 +4 位作者 柳广弟 李继宏 孙明亮 游富粮 何昊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19-729,共11页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 页岩油是亟待开发利用的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岩石地球化学和烃源岩地球化学的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富集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长7段沉积了平均残余有机碳丰度达7.4%的特高丰度富有机质泥页岩,该套泥页岩中发育丰富的微纳米孔隙,为页岩油的富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7段页岩油富集的主要机制包括:①高有机物生产力和强还原水体令长7段沉积期的超富营养化湖盆中的有机质得以有效保存,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泥页岩,为页岩油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长7段富有机质泥页岩生油能力强、转化效率高、排油强度大,为页岩油的规模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③有机质吸附与孔隙容留双机制的页岩油赋存方式,为页岩油的富集提供了多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富集机理 页岩油 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Ⅱ类页岩油风险勘探突破及其意义 被引量:56
13
作者 付金华 李士祥 +3 位作者 侯雨庭 周新平 刘江艳 李树同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8-92,共15页
2019年长庆油田分公司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3段(长73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类型的页岩油(Ⅱ类页岩油),部署城页1井和城页2井两口水平井开展风险勘探攻关试验,两口水平井试油分获121.38t/d和108.38t/d的高产油流,有力推动了... 2019年长庆油田分公司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3段(长73段)厚层泥页岩夹薄层粉—细砂岩类型的页岩油(Ⅱ类页岩油),部署城页1井和城页2井两口水平井开展风险勘探攻关试验,两口水平井试油分获121.38t/d和108.38t/d的高产油流,有力推动了Ⅱ类页岩油的勘探进程。重点利用城页1、城页2两口水平井及城页1井导眼井的岩心、薄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对长73段Ⅱ类页岩油储层储集条件及资源潜力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两口水平井水平段储层类型主要为厚层泥页岩夹多层薄层粉—细砂岩,单砂体的垂向单层厚度主要为1~5m、水平段砂体横向延伸长度主要分布在25~50m、侧向宽度主要为100~300m,单砂体规模较小。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溶蚀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及裂缝等,其中粒间孔孔隙半径集中分布在0.1~3μm,最大可达21μm,导眼段和水平井段的储层中高导缝、裂缝发育且呈东西向展布。砂岩储层的孔隙度主要为6%~12%,渗透率一般小于0.3mD;泥页岩储层储集性能差,孔隙度一般小于2%,渗透率小于0.01mD。综合利用岩石热解法、石油醚抽提法、二氯甲烷萃取法等方法,对城80区块220km2范围内长73段泥页岩及砂岩可动烃页岩油资源量进行评价,初步评价结果约为(0.692~0.783)×10^8t。鄂尔多斯盆地长73段Ⅱ类页岩油分布面积约为1.5×10^4km^2,综合评价长73段Ⅱ类页岩油远景资源量达33×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风险勘探 延长组7 Ⅱ类页岩油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特征 被引量:27
14
作者 张晓辉 冯顺彦 +4 位作者 梁晓伟 冯胜斌 毛振华 任继胜 陈韶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57-967,共11页
利用大量的岩芯、露头剖面观察和测井资料,在总结分析重力流沉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陇东长7段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局部发育滑动、滑塌岩;受多物源、... 利用大量的岩芯、露头剖面观察和测井资料,在总结分析重力流沉积理论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7段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研究认为陇东长7段主要发育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局部发育滑动、滑塌岩;受多物源、湖盆底形、湖岸线迁移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砂体并未呈现出明显的扇形,受西南陡窄斜坡控制的泾川-华池一带砂体呈条带状分布,发育水道型重力流沉积,沉积微相可分为限制型水道、非限制型水道、侧翼溢漫、水道间、前缘朵体和深湖泥6种,在湖盆底庆城-华池一带多期水道交汇叠置,形成了大面积的连片砂体;受南部物源控制的宁县-合水地区,由于斜坡坡度相对较缓、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以滑塌为主的斜坡沉积模式,根据滑动的距离可分为近源沉积和远源沉积2个亚相,沉积微相可分不规则滑塌体、砂质碎屑流舌状体、朵叶状浊流岩和深湖泥4种,研究区南部主要以砂质碎屑流舌状体为主,在斜坡处多期舌状体纵横叠置,形成了多期薄、厚砂体互层的连片砂体。通过对陇东长7段沉积模式的建立和沉积微相的识别与划分,为研究区砂体展布的精细刻画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该区致密油水平井规模建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7 致密油 重力流沉积 砂体成因类型 重力流水道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与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致密油形成条件的对比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妮妮 刘洛夫 +2 位作者 苏天喜 吴康军 赵园园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0-1130,共11页
自北美Bakken组致密油成功开发以后,致密油资源已成为各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地质背景、岩性特征、生油岩特征、储集条件等方面,将威利斯顿盆地Bakken... 自北美Bakken组致密油成功开发以后,致密油资源已成为各国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的热点领域,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的勘探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从地质背景、岩性特征、生油岩特征、储集条件等方面,将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致密油的成藏机理和富集规律进行系统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两者在构造背景、源储配置关系、生油岩特征、储集层特征等方面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延长组的泥页岩平均厚度大于Bakken组。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和威利斯顿盆地Bakken组致密油具有极其相似的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威利斯顿盆地 Bakken组 延长组长7 致密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0
16
作者 王起琮 李文厚 +2 位作者 赵虹 王岚 屈红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63,I000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主要分布于子长县寺湾和横山县庙沟等地区,位于长一段上部。岩石类型包括:块状砂岩,近基的中细粒砂岩,远基的粉砂岩及细砂岩,不规则砂、泥岩互层和深湖相泥岩。据岩石组合类型将该浊积扇...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延长组一段湖相浊积岩主要分布于子长县寺湾和横山县庙沟等地区,位于长一段上部。岩石类型包括:块状砂岩,近基的中细粒砂岩,远基的粉砂岩及细砂岩,不规则砂、泥岩互层和深湖相泥岩。据岩石组合类型将该浊积扇划分为上扇和中扇,其沉积序列为向上粒度变粗、砂层变厚的进积型浊积扇沉积序列。根据底部印模构造指向,物源区大致位于研究区的北东。本文总结了浊积扇的演化,探讨了该浊积扇的发现对于认识区域构造背景及油气勘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浊积岩 包马序列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起琮 李文厚 +1 位作者 赵靖舟 罗静兰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0,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延长组长1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边—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段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起琮 李文厚 +2 位作者 赵虹 王岚 屈红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的沉积相特征及展布。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利用地层对比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划分了靖边—安塞地区长1段沉积相类型。结果靖边—安塞地区晚三叠世末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安塞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的沉积相特征及展布。方法根据野外考察资料,利用地层对比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划分了靖边—安塞地区长1段沉积相类型。结果靖边—安塞地区晚三叠世末期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中心在子长地区;沉积相自下至上依次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深湖;沉积序列自下至上以粒度由粗到细的正旋回为主。结论长1期湖盆的演化受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东西向构造带控制,该湖盆中的湖相暗色泥岩有可能成为子长等地区另一套重要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三角洲 延长组长1 沉积相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ST段水平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忠明 戴萌 +2 位作者 王淑萍 张海涛 马艳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中ST段水平延长≥0.12s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辅助检测中的作用,通过这一新的心电图学指标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效果。方法:184例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ST段水平延长≥0.12s的老年患者100例(延长组),ST段&l... 目的:探讨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心电图中ST段水平延长≥0.12s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辅助检测中的作用,通过这一新的心电图学指标以提高冠心病诊断的效果。方法:184例老年疑似冠心病患者,其中ST段水平延长≥0.12s的老年患者100例(延长组),ST段<0.12 s老年患者84例(非延长组),均做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率与ST段是否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延长组中,男性阳性者58例(93.5%),女性26例(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判断,延长组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84%,阴性预测值88%。结论:ST段水平延长≥0.12 s老年患者心肌缺血可能性大,ST段水平延长≥0.12 s可作为那些既不愿意做冠状动脉造影又不能做心脏负荷试验的老年人诊断冠心病的一个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ST水平延长 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及模式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吕奇奇 辛红刚 +3 位作者 王林 罗顺社 淡卫东 冯胜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23-840,共18页
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砂体是深水盆地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录井及薄片鉴定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沉积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主要... 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砂体是深水盆地勘探的有利目标区。综合利用岩心、钻井、测录井及薄片鉴定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宁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细粒重力流沉积类型、特征、沉积演化过程以及沉积模式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主要发育10种岩相、6种岩相组合和5种深水沉积类型,即滑动—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沉积、混合事件层、浊流沉积和深湖相泥质沉积;并依据其岩相及组合特征、深水沉积类型将半深湖—深湖亚相划分出限制性水道、非限制性水道、堤岸、朵叶体、水道间及半深湖—深湖泥6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受外力作用开始失稳运动,经历了滑动、滑塌、砂质碎屑流、混合事件层、浊流5个演化阶段,伴随着“流体转换分离”及“滑水作用”,致使重力流沉积从湖盆边缘至湖盆中心依次发育限制性水道—堤岸、非限制性水道—堤岸、朵叶体等沉积单元。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湖盆细粒重力流沉积的认识,为深水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重力流沉积 深水沉积类型 沉积模式 延长组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