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退休政策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生发机理及治理策略——基于NLP的网络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永健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9,共13页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以微博和抖音平台主流媒体的评论内容为研究对象,借助Python数据挖掘和NLP情感分析等研究工具,总结公众对此次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意见及看法,以期呈现该项政策的网络舆... 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以微博和抖音平台主流媒体的评论内容为研究对象,借助Python数据挖掘和NLP情感分析等研究工具,总结公众对此次延迟退休政策的态度、意见及看法,以期呈现该项政策的网络舆情特征与演化规律,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研究支持。结果显示,公众对于延迟退休政策的评价总体呈积极和中立态度,“支持”“自愿”“弹性”“灵活”等高频词反映了多数公众对此次延迟退休政策的肯定态度,期望政策能够根据个体需求灵活调整。此外,该政策的舆情效应还具有讨论主体多元、讨论深度提升、次生议题迅速扩散、社会心态趋于理性的演化特征。这一“意外性”的网络舆情现象的形成与政府预期管理与舆情调试、民众利益分化与反应各异、政策灵活措辞与情绪安抚、官方舆论引导与精选评论以及网民道德受制与自我审查等因素紧密关联。为此,需要从善待民众期待关切、强化权威信息传播、回应公众核心诉求、构建舆情监控体系等方面采取优化思路和应对举措,进而促进政策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推动延迟退休政策的有效执行与日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延迟退休政策 网络舆情 NLP情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能提升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吗
2
作者 曾益 张镐炜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2-101,共20页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份结余减少、缺口省份缺口扩大,削弱了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延长缴费年限、增加基金收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限,其对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份结余减少、缺口省份缺口扩大,削弱了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延长缴费年限、增加基金收入、推迟养老金领取年限,其对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具有一定的影响。精算平衡模型结果表明: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显著改善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推迟绝大部分省份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赤字开始的时间,大幅减少累计财政补贴;政策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2035年前对东部省份的提升作用更明显,此后则对西部省份的作用更强;辅以提高征缴率的举措可进一步降低财政补贴。因此,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通过开源节流、优化区域负担分配,提高全国统筹制度财务可持续性,并且通过提升征缴率等举措,可为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提供可行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 养老保险 全国统筹制度 财务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退休政策的功能替代、系统拓展与协同治理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熙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0,共10页
传统延迟退休政策的思路在国际实践中已遭遇瓶颈,且日益不适应中国延迟退休的推进目标,昭示着应跳出既有政策思维定式,寻找政策设计的新突破。延迟退休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劳动者生命历程重构,应以公平清晰的养老金制度设计来替代养... 传统延迟退休政策的思路在国际实践中已遭遇瓶颈,且日益不适应中国延迟退休的推进目标,昭示着应跳出既有政策思维定式,寻找政策设计的新突破。延迟退休政策的核心目标在于推动劳动者生命历程重构,应以公平清晰的养老金制度设计来替代养老金延迟领取,以老龄多元就业代替职业生涯的固化延续,建立延迟退休政策推进的新思维。需要从养老金制度的保障性和清晰性、生命历程的纵贯性和交叉性、退休阶段的适老化和过渡性出发,对延迟退休政策进行系统化拓展及功能分解,推动养老金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协同优化,强化老龄劳动能力提升和老龄多元角色协调。通过延迟退休政策的系统拓展和协同推进,可以探索延迟退休政策从消极被动走向积极有为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政策 老龄多元就业 系统拓展 制度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退休、生育政策调整与中国经济增长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立群 周晓波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101,共9页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 政府在放松生育政策的同时,配合退休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构建延迟退休和生育调整的理论模型发现:从劳动力增量看,延迟退休能够产生即期效应,而生育调整具有滞后效应,且两者导致的劳动力增量差距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特点,节点在2031年;从社会总负担看,在实行延迟退休后,总抚养比迅速下降到一个低水平位置;从总产出看,同时实施延迟退休和放松生育政策,经济中潜在的福利损失最小;从产出增速看,放开生育的同时配合延迟退休,经济增速下降最慢;从人均产出看,放开生育的同时最好配合延迟退休,否则人均收入提升的效果不如政策不变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生育政策 延迟退休政策 人口红利 生育政策调整 抚养比 经济增长 婴儿潮 代际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退休波及的不同群体差异:源于职业生涯 被引量:11
5
作者 周二华 张天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5-71,共7页
基于劳动者的视角,依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性别差异理论,剖析延迟退休对不同工作性质、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的影响。为更好地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应小步渐进,保留一定的选择权;以法律法规保障老年劳动者的权益;做... 基于劳动者的视角,依据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和性别差异理论,剖析延迟退休对不同工作性质、处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和不同性别的劳动者的影响。为更好地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应小步渐进,保留一定的选择权;以法律法规保障老年劳动者的权益;做好配套制度和服务建设;逐步推动男性劳动者和女性劳动者同龄退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退休政策 职业生涯阶段 人口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休年龄政策方案制定需要考虑政策关键要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席恒 翟绍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247-248,共2页
席恒、翟绍果撰文《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机制与方案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曼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因此,需要理性探究退休年龄的本质与退休制度的演进,科学分析退休年龄的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综... 席恒、翟绍果撰文《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机制与方案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届曼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因此,需要理性探究退休年龄的本质与退休制度的演进,科学分析退休年龄的决定机制与影响因素,综合制定渐进式、差异化的退休年龄政策方案,并全面评估和系统研究渐进式延迟年龄政策方案的社会经济效应,即客观分析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对劳动力结构与就业、收入分配、经济增长、养老金收支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公众社会预期与社会稳定的影响,从而为政策优化和办案实施提供决策依据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评 书介绍 席恒 翟绍果 《我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机制与方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提前退休 被引量:32
7
作者 邹红 文莎 彭争呈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71,共15页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助力将消失殆尽,提前退休等人力资本利用不充分的劳动力退出行为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家庭分工背景,利用CHARLS2011、 2013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红利对于经济增长的助力将消失殆尽,提前退休等人力资本利用不充分的劳动力退出行为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家庭分工背景,利用CHARLS2011、 2013和2015年三期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分析隔代照料与中老年人提前退休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隔代照料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提前退休概率约18.8%以及显著提前中老年人退休年龄1.4年左右,主观报告的提前退休指标存在严重的测量偏差;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提前退休行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女性、受教育程度低、只有一个子女、在企业工作的中老年人影响更大。进一步讨论发现社区保姆工资与祖辈隔代照料行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隔代照料并没有增加子女对父母提供经济转移的概率,在市场照料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家庭隔代照料仍具有一定刚性需求。这表明中老年人对孙辈提供隔代照料将使渐进、弹性式延迟退休的政策效果变得十分有限。但辅以税收减免或抵扣以及补贴政策,发展和完善社会照料资源市场,可以有效缓解中老年人在家庭照料责任和劳动力市场就业行为之间的冲突,保障我国即将出台的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代照料 提前退休 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照料的延续和嬗变与我国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航空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2,共9页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 利用2010年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个人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儿童照料中的延续与嬗变。从主要照料者来看,本人或者配偶为主要照料者的占63.3%,本人父母或者配偶父母为主要照料者的占31.7%,选择保姆/家政工、托儿所/幼儿园代为主要照顾的占全部被访者的3.9%。回归结果显示,与农村男性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由本人主要照顾0~3岁孩子的可能性更大;与农村男性的配偶父母相比,城市男性、城市女性和农村女性的配偶父母作为O。3岁孩子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延续的是对传统的遵从,即夫妇之间女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双方父母之间男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儿童照料中嬗变的是已经有男性开始成为主要照料者,尤其是城市男性;与农村夫妇父母相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更大,而且城市夫妇双方父母之间的差距更小。儿童照料的延续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模式和性别角色观念的影响,变迁的主要原因是男女平等的宣传和城镇地区女性收入的相对增加可以帮助她们持续地减少家务劳动,男性成为主要照料者的可能性增加。当前政府在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时应充分考虑该政策对上述儿童照料变化趋势的影响,尽快建立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的0~3岁儿童照料服务体系,通过顶层设计、优惠政策和监管政策,以延迟退休为契机,大力发展0~3岁早期教育,并在“十四五”规划中进行全方位的规划,包括立法、经费投入、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照料 0~3岁早期教育 延迟退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打破延退僵局的钥匙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帆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3期149-160,共12页
系统梳理我国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高龄劳动者就业现状相关研究,找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是推进延迟退休政策落实、缓解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延长人口红利进一步收割的工作重点。人口总体老... 系统梳理我国老龄化、延迟退休政策、高龄劳动者就业现状相关研究,找到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是推进延迟退休政策落实、缓解劳动力供给的矛盾、延长人口红利进一步收割的工作重点。人口总体老化促使高龄劳动者数量上的集聚,我国高龄劳动者的就业存在就业方式单一、就业层次较低、平均教育水平落后等问题,高龄劳动者就业整体情况不容乐观。强化法律制度、明确权责、提升个人就业意愿有利于促进高龄劳动者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化 延迟退休政策 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