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王怀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4期6-10,共5页
目的分析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目的分析延迟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纳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8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心衰)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0%,远高于对照组的87.97%,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LVEDV、LVESV、LVEDD、LVESD、LVEF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DV、LVESV、LVEDD、LVESD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LVEF较治疗前有所升高,且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LVEDV、LVESV、LVEDD、LVESD更低,LVEF更高,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NT-proBNP(150.22±23.85)pg/ml、CK-MB(26.62±8.21)IU/L低于对照组的(240.82±24.98)pg/ml、(39.92±9.47)IU/L,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3.16%,低于对照组的9.49%,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心功能改善,降低NT-proBNP、CK-MB水平,延缓左心室重构,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功能 心血管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光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66-67,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检测,两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包括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较治疗1周后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较治疗1周后升高,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各项心脏超声指标,治疗效果良好,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溶栓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景隆 李美瑜 吕明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9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 目的探究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延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药物治疗,延迟组配合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延迟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患病1年内死亡率和1年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复发率,适合延误早期介入治疗后有严重狭窄和完全梗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彭虹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 目的:观察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病情复发的情况和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更高,其病情的复发率更低,接受治疗后6个月其LVDd、LVSd均更短,其LVEF更高(P<0.05)。结论 :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脉介入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病情的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探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郗盘山 贺刚柱 边坤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5期23-24,共2页
目的:研究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某院接受治疗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这53例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27例患者,对照组有26例患者。对对... 目的:研究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在某院接受治疗的5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这53例患者入院的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有27例患者,对照组有26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溶栓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溶栓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经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脏的功能,而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延迟经冠脉介入 效果 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核素心肌显像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静静 高传玉 +2 位作者 王宪沛 张优 肖文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577-579,共3页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 目的分析^(99)Tc^m-MIBI/^(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双核素检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49例,冠脉造影后分为A组(行PCI术,25例)与B组(行药物保守治疗,24例)。术前行双核素检查,根据梗死区有无存活心肌分为有存活心肌组(31例)与无存活心肌组(18例)。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静息心脏超声心动图。结果 (1)无存活心肌组: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均无改善(P>0.05)。(2)有存活心肌组:行PCI术者术后3个月LV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优于行药物保守治疗者(P<0.05)。行药物治疗者术后1、3个月LVEF值较术前无改善(P>0.05)。结论双核素评价AMI患者存活心肌,能预测延迟PCI治疗后室壁功能改善情况,为治疗决策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延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化断层显像 脱氧葡萄糖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60-63,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来院时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共113例。按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窗下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且来院时发病时间>12 h的患者共113例。按患者接受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时间窗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12~24 h,56例;B组:延迟PCI治疗时间窗>24 h^5 d,57例。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置入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2、8周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访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1年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合并病史、心肌梗死部位、罪犯血管分布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支架植入数量、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最大扩张压力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8周时,两组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同时间窗LVEF、LVE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随访期内MACE合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即使错过最佳再灌注时机(12 h内)的STEMI患者,尽早行PCI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干预,仍可使患者获得同等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不同时间窗 急性ST段抬高 心肌梗死 预后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急诊冠脉介入对近晚期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霞 曹艳君 +1 位作者 张红雨 赵志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9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晚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药物保守治疗对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近晚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入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70岁以上初发AMI未行静脉溶栓治疗或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7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是否行冠脉介入治疗分为:采用延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治疗组38例和药物保守治疗的对照组35例,记录并比较住院及随访3个月内超声心动图、B-型钠尿肽的情况。结果两组入院后即刻、7 d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访3个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延迟急诊PCI手术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型钠尿肽在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低于药物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延迟急诊PCI对近期心功能改善不明显,但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降低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延迟急诊冠脉介入 药物保守治疗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魏振衡 韩丽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188-190,共3页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组,其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a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58例患者设... 目的 探讨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149例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预后结果分组,其中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 a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58例患者设为预后不良组,其余91例设为预后良好组,对两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预后良好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脑卒中史、心功能分级、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血管病变程度、糖化血红蛋白及联合用药情况与预后不良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联合用药情况、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6.5% 、心功能分级≥2级、糖尿病史及年龄≥60岁是影响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 联合用药情况、症状开始至灌注时间、糖化血红蛋白≥6.5% 、心功能分级≥2级、糖尿病史及年龄≥60岁是影响S 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效果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对患者及早进行有针对性干预,以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急诊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洪伟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急性STEMI患者,按照PCI时机将其分为延迟组(45例)和溶栓组(55例)。延迟组患者发病12~24 h内被确诊,并立即行PCI治疗;溶栓组患者发... 目的探讨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疗效及预后情况。方法 100例急性STEMI患者,按照PCI时机将其分为延迟组(45例)和溶栓组(55例)。延迟组患者发病12~24 h内被确诊,并立即行PCI治疗;溶栓组患者发病6 h内被确诊,并行溶栓药物治疗,择期行PCI治疗。对两组患者PCI治疗前后梗死相关动脉(IRA)情况[以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评价]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PCI治疗前IRA情况比较,延迟组TIMI 0~1级所占比例100.0%明显高于溶栓组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治疗后IRA情况比较,延迟组TIMI0~1级所占比例13.3%与溶栓组1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组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26.7%、28.9%高于溶栓组9.1%、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急诊PCI应用于急性STEMI的治疗中有助于及时疏通IRA,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与早期溶栓成功再行PCI相当,不过术后严重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梗死相关动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给予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后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根群 郑晓群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8期581-584,共4页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给予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TIMI〈1级...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给予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的影响、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TIMI〈1级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出现无复流现象后分别经冠脉给予法舒地尔和硝酸甘油。观察两组注射药物后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TMPG分级、心电图sT段回落、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及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AMI行急诊PCI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给予法舒地尔可改善冠脉血流和梗死区的心肌再灌注,改善近期预后,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血栓抽吸 法舒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低剂量的替格瑞洛联合脉络通对接受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后续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继红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的替格瑞洛联合脉络通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后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接受急诊PCI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的替格瑞洛联合脉络通对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后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接受急诊PCI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6)和联合治疗组(n=46).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急诊PCI术.术后,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大剂量的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进行后续治疗,为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低剂量的替格瑞洛和脉络通进行后续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的第1个月和第3个月时其血小板聚集率(PAR),并比较用药后的6个月内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累计发生率.结果:在用药前、用药后的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两组患者的PAR相比,P>0.05.在用药后的6个月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联合治疗组患者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患者MACE的累计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为接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低剂量的替格瑞洛和脉络通进行后续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其小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替格瑞洛 脉络通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激光穴照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先润 罗荣辉 +7 位作者 魏娜 娄云霄 张辉 苗莉 李朝辉 曹程浩 牛颖 毋小茜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67,共1页
本研究通过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应用绿激光内关穴照射治疗和单纯西药干预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对血脂、心功能EF(%)、Hs-CRP等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绿激光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提示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应用绿激光内关穴... 本研究通过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应用绿激光内关穴照射治疗和单纯西药干预两组临床疗效观察,对血脂、心功能EF(%)、Hs-CRP等相关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绿激光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作用。结果提示PCI术后冠心病患者应用绿激光内关穴照射治疗,能更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激光 冠心病 冠脉介入治疗(PCI术)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