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技术与方法 被引量:91
1
作者 张延 黄佩诚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5,共15页
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尤其是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意义重大。不论是电信通讯、芯片设计等工程实践,还是原子物理、天文观测实验等理论研究,以及激光测距、卫星定位等航天军事技术,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 时间间隔测量技术,尤其是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意义重大。不论是电信通讯、芯片设计等工程实践,还是原子物理、天文观测实验等理论研究,以及激光测距、卫星定位等航天军事技术,都离不开高精度的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目前已经有多种测量方法。在阐明插值原理之后,依次介绍了直接计数法、扩展法、时间幅度转换法、游标法、抽头延迟线法和差分延迟线法等主要方法。然后对影响测量的几个因素,包括非线性和不定态作了讨论。针对这些不良影响,还探讨了一些提高精度和稳定度的方法,比如非线性校正、PLL(Phase Lock Loop)和DLL (Delay Lock Loop)技术。最后,对时间间隔测量技术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观测设备与技术 时间间隔测量 综述 TDC 插值 扩展 游标 延迟线法 差分延迟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涂硼热中子MWPC探测器的时间信号读出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波 曹平 +3 位作者 孙维佳 张莹 安琪 陈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5-150,共6页
基于^(10)B薄膜的二维灵敏探测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热中子探测器,其灵敏面积大,时间和位置分辨好,n/γ抑制能力高,抗辐射能力强,可二维读出且具有良好的耐计数能力。针对新型的涂硼灵敏热中子多丝正比(MWPC)探测器,在延迟线时间差方法的... 基于^(10)B薄膜的二维灵敏探测器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热中子探测器,其灵敏面积大,时间和位置分辨好,n/γ抑制能力高,抗辐射能力强,可二维读出且具有良好的耐计数能力。针对新型的涂硼灵敏热中子多丝正比(MWPC)探测器,在延迟线时间差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中子击中位置数字信息的读出方法,并设计NIM读出插件用以验证该方法对于二维中子探测位置信息的读出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完成4通道探测器信号的实时测量,其时间测量精度好于50ps。结合FPGA片上系统实时数据控制和处理技术,单插件可支持最高1.3MHz的探测计数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线法 二维读出 FPGA 中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结合高分辨率TDC的快速全数字锁相环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侯强 揭灿 +1 位作者 姚亚峰 钟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3-88,共6页
针对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的分辨率较低,全数字锁相环(All Digital Phase-Locked Loop,ADPLL)锁定参考信号的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在高精度TDC基础上快速实现锁定的全数字锁相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运用... 针对时间数字转换器(Time-to-Digital Converter,TDC)的分辨率较低,全数字锁相环(All Digital Phase-Locked Loop,ADPLL)锁定参考信号的时间较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在高精度TDC基础上快速实现锁定的全数字锁相环.提出的时间数字转换器运用抽头延迟线法和双通道差分延迟线法提高量化精度,采用对称式层次型结构实现对负时间间隔的量化,设计的相调电路将量化的脉冲信号还原为时间长度信号,通过状态机对反馈信号的相位提前或延迟,实现对参考信号的快速锁定,在环路锁定后使用下降沿检测电路适时关闭鉴频鉴相器和时间数字转换器,降低整体电路的功耗.在Xilinx KC705开发平台上进行仿真与验证,并在Xpower软件上与传统的基于游标尺链型的全数字锁相环进行功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全数字锁相环的量化误差控制在0.2 ns之内,反馈信号可在3个参考信号时钟周期内快速锁定参考信号,整体电路功耗相比传统的基于游标尺链型的全数字锁相环降低约18.1%.本文提出的全数字锁相环具有实时性强、锁定速度快、量化精度高、功耗低等优势,更适用于高速、低功耗的现代数字通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数字锁相环 时间数字转换器 数控振荡器 抽头延迟线法 双通道差分延迟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PC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全会 曹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3-246,共4页
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高精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实现方法,以SOPC系统作为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的核心。利用非门延迟线法的原理进行设计。系统设计方法是基于一种系统级电路,通过QuartusⅡ和SOPC Builder实现对此系统的定... 介绍了一种基于SOPC技术高精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实现方法,以SOPC系统作为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的信号处理和控制的核心。利用非门延迟线法的原理进行设计。系统设计方法是基于一种系统级电路,通过QuartusⅡ和SOPC Builder实现对此系统的定制。与传统的时间间隔测量系统相比具有测量精度高、扩展灵活、可靠性强的优点。本系统电路集成度高、结构简洁,能有效克服温度和频率稳定度等噪声的干扰。能够广泛地应用到不同的时间同步系统中,是一种很好的时间间隔测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PC 时间间隔测量 延迟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F+p共振态弹性散射实验中PPAC性能测试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朋 鲁辰桂 +11 位作者 王建松 段利敏 耿朋 唐述文 鲁皖 梅波 严鑫帅 胡正国 张雪荧 杨彦云 李祖玉 张金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6-359,共4页
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进行的17F+p共振态弹性散射实验中,用到的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探测器(PPAC)使用延迟线读出法,使得PPAC有着很干净的本底噪声和较好的信噪比。对实验所用的PPAC进行了性能测试,经分析,位置分辨好于1mm、... 在兰州放射性次级束流线(RIBLL)上进行的17F+p共振态弹性散射实验中,用到的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探测器(PPAC)使用延迟线读出法,使得PPAC有着很干净的本底噪声和较好的信噪比。对实验所用的PPAC进行了性能测试,经分析,位置分辨好于1mm、时间分辨为0.29ns、探测效率为97%以上,达到了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灵敏平行板雪崩探测器 延迟线读出 位置分辨 时间分辨 探测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sing multi-threads to hide deduplication I/O latency with low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被引量:1
6
作者 朱锐 秦磊华 +1 位作者 周敬利 郑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6期1582-1591,共10页
Data deduplication, as a compress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st backup systems to improve bandwidth and space efficiency. As data exploded to be backed up, two main challenges in data deduplication are the C... Data deduplication, as a compression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ost backup systems to improve bandwidth and space efficiency. As data exploded to be backed up, two main challenges in data deduplication are the CPU-intensive chunking and hashing works and the I/0 intensive disk-index access latency. However, CPU-intensive works have been vastly parallelized and speeded up by multi-core and many-core processors; the I/0 latency is likely becoming the bottleneck in data deduplication. To alleviate the challenge of I/0 latency in multi-core systems, multi-threaded deduplication (Multi-Dedup) architecture was proposed. The main idea of Multi-Dedup was using parallel deduplication threads to hide the I/0 latency. A prefix based concurrent index was designed to maintain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deduplication index with low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On the other hand, a collisionless cache array was also designed to preserve locality and similarity within the parallel threads. In various real-world datasets experiments, Multi-Dedup achieves 3-5 tim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incorporating with locality-based ChunkStash and local-similarity based SiLo methods. In addition, Multi-Dedup has dramatically decreased the synchronization overhead and achieves 1.5-2 time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comparing to traditional lock-based synchronization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THREAD MULTI-CORE parallel data deduplic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