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十一烷/空气在宽温度范围下着火延迟的激波管研究(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巍锋 鲜雷勇 +4 位作者 雍康乐 何九宁 张昌华 李萍 李象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16-2222,共7页
在加热激波管上测量了气相正十一烷/空气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温度为宽温度范围731-1399 K,着火压力在2.02×10^5和10.10×10^5Pa附近,化学计量比分别为0.5、1.0和2.0。通过监测管侧壁观测点处的反射激波压力和OH*发射光... 在加热激波管上测量了气相正十一烷/空气混合物的着火延迟时间,着火温度为宽温度范围731-1399 K,着火压力在2.02×10^5和10.10×10^5Pa附近,化学计量比分别为0.5、1.0和2.0。通过监测管侧壁观测点处的反射激波压力和OH*发射光测出着火延迟时间。实验结果显示:在910 K以上,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而变长,从910到780 K,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而变短(显示出了负温度系数效应),在780 K以下,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火温度的降低再次变长。在所研究的压力下,着火压力的增加使着火时间变短。化学计量比对着火延迟的影响在着火压力为2.02×10^5和10.10×10^5Pa时是不同的,与在高温区相比,着火延迟在低温区对化学计量比非常敏感。在整个温度范围内,当前实验结果和LLNL(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机理的预测值表现出了很好的一致性。现在的正十一烷/空气的着火数据和先前实验测量的正庚烷/空气、正癸烷/空气和正十二烷/空气的着火延迟时间相比较显示了着火延迟时间随着直链烷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敏感度分析显示,高、低温条件下影响正十一烷着火延迟过程的反应是显著不同的。在高温条件下起最大促进作用的反应是H+O2=O+OH,然而在低温条件下,起最大促进作用的反应是过氧十一烷基(C11H23O2)的异构化反应。本文研究首次提供了正十一烷/空气的激波管着火延迟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火延迟时间 正十一烷 激波管 温度系数效应 敏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缸内流场扰动对快速压缩机着火中间物种采样测量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武颖韬 饶伯暄 +1 位作者 汤成龙 黄佐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0-68,共9页
针对燃料自燃活性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TC)效应时的快速压缩机缸内流场扰动对物种采样精度影响不明的问题,建立了燃料自燃过程物种采样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活塞缝隙容积在燃烧缸内产生了不同强度的气流扰动,探究了NTC及气流扰动共同作用... 针对燃料自燃活性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TC)效应时的快速压缩机缸内流场扰动对物种采样精度影响不明的问题,建立了燃料自燃过程物种采样的数值模型,通过控制活塞缝隙容积在燃烧缸内产生了不同强度的气流扰动,探究了NTC及气流扰动共同作用对正丁烷混合气自燃过程物种采样精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燃料NTC效应的影响,两种典型的物种采样方法均出现了反向稀释现象,即燃料的采样浓度偏低,中间产物的采样浓度偏高。反向稀释与采样方法的系统误差产生抵消,导致NTC区域内物种采样精度受气流扰动的敏感性降低。抑制燃烧缸内的气流扰动有利于提高采样精度,然而在绝对无扰动的流场下,整体冻结法的采样误差受热边界层作用反而会略微提高。该研究为燃料自燃过程中物种采样实验的设计及数据不确定性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采样 气流扰动 温度系数 着火延迟时间 快速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点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赵兵兵 何立明 +2 位作者 兰宇丹 丁未 王育虔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87-1691,共5页
为获得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点火特性,在实验燃烧段中进行了丙烷/空气混合气的点火实验,并与常规电火花点火器进行了对比。研究了2种点火方式下可燃混合气的点火过程,燃烧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点火延迟时间随可燃混合气余气系数的... 为获得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器的点火特性,在实验燃烧段中进行了丙烷/空气混合气的点火实验,并与常规电火花点火器进行了对比。研究了2种点火方式下可燃混合气的点火过程,燃烧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点火延迟时间随可燃混合气余气系数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射流点火时,可燃混合气的燃烧温度上升速率大于电火花点火的,但2种点火方式下的稳定燃烧温度均为1 053K;等离子体射流点火延迟时间小于电火花点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射流 电火花 点火 余气系数 燃烧温度 点火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薄膜生长及声表面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罗景庭 钟鑫 +5 位作者 朱茂东 古迪 柯鹏飞 刘梓昇 钟增培 范平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共8页
采用传统射频磁控溅射技术,通过引入Si O2缓冲层以及调节工作气压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具有高度(1120)择优取向的Zn 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Zn O薄膜的晶体特性和择优取向.研究发现,引入Si O2缓冲层能显著减小Zn O/... 采用传统射频磁控溅射技术,通过引入Si O2缓冲层以及调节工作气压的方法,在Si衬底上制备具有高度(1120)择优取向的Zn O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Zn O薄膜的晶体特性和择优取向.研究发现,引入Si O2缓冲层能显著减小Zn O/Si O2/Si三层结构声表面波器件的温度延迟系数(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delay,TCD),当Si O2缓冲层厚度为200 nm时,Zn O薄膜同时具有(0002)和(1120)择优取向,且TCD值仅为2×10-6℃-1左右,说明器件温度稳定性佳.当工作气压降低时,Zn O(1120)择优取向增强,相应的声表面波器件的机电耦合系数(K2)也增大.在大机电耦合系数和高温度稳定性的Zn O/Si O2/Si三层结构的基础上,有望制作出高性能的Love波声表面波生物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聚态物理 ZNO薄膜 ( 1120 ) 择优取向 Love波声表面波器件 机电耦合系数 温度延迟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快速压缩机的二甲醚燃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石智成 刘昊 +1 位作者 张红光 卢海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40-1346,共7页
为了研究二甲醚(DME)的燃烧特性,在初始温度293 K、驱动压力0.6 MPa、初始压力0.04~0.08 MPa、氮气稀释率47.29%~60.81%、压缩比8.82~12.02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快速压缩机(RCM)研究了初始压力、氮气稀释率、压缩比对DME-O2-N2混合气... 为了研究二甲醚(DME)的燃烧特性,在初始温度293 K、驱动压力0.6 MPa、初始压力0.04~0.08 MPa、氮气稀释率47.29%~60.81%、压缩比8.82~12.02的实验条件下,利用快速压缩机(RCM)研究了初始压力、氮气稀释率、压缩比对DME-O2-N2混合气着火延迟期和最高燃烧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DME-O2-N2混合气出现两阶段放热现象与两阶段着火延迟期;随着压缩比的增加,混合气的着火延迟期出现负温度系数(NTC)现象,随初始压力的升高,出现NTC现象的温度向高温方向发展;随氮气稀释率的增加,出现NTC现象的温度向低温方向发展;初始压力一定,不同压缩比下,随氮气稀释率的增加,混合气的最高燃烧压力和第2阶段着火延迟期呈相反的变化趋势;氮气稀释率一定,不同初始压力下,随压缩比的增加,混合气的最高燃烧压力和总着火延迟期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快速压缩机 着火延迟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TeO2/36°Y-X LiTaO3 SAW基板
6
作者 商晓莉 公勋 +1 位作者 熊军 章德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8,共3页
研究了非晶态TeO2/36°Y-X LiTaO3层状结构的延迟温度系数(TCD),并计算了该结构中声表面波(SAW)的其他重要特性,如声波模式和机电耦合系数(k2)。非晶态TeO2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具有负温度系数的材料,当将其沉积于具有正温度系数的36... 研究了非晶态TeO2/36°Y-X LiTaO3层状结构的延迟温度系数(TCD),并计算了该结构中声表面波(SAW)的其他重要特性,如声波模式和机电耦合系数(k2)。非晶态TeO2薄膜作为一种新型具有负温度系数的材料,当将其沉积于具有正温度系数的36°Y-X LiTaO3上时,在膜厚仅为传统SiO2薄膜的1/3情况下就可实现零延迟温度系数。另外,该结构中被利用的1阶Love波模式很纯,没有和其他模式明显的耦合,而且其k2高达8.61%。故此结构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复合SAW应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温度系数(tcd) 非晶态TeO2薄膜 36°Y-X LITAO3 LOVE波 层状结构 声表面波(S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浓度分层下正庚烷自点火过程的直接数值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吴煜杨 叶桃红 朱旻明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3-358,共6页
针对实际内燃机内存在浓度分层的情况,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浓度分层对正庚烷在空气中的自点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2.4MPa,初始温度860K(位于负温度系数区域)下,随着浓度分层的增加,整体着火时间提前,但是第1阶段点火延迟时... 针对实际内燃机内存在浓度分层的情况,采用直接数值模拟,研究了浓度分层对正庚烷在空气中的自点火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压力2.4MPa,初始温度860K(位于负温度系数区域)下,随着浓度分层的增加,整体着火时间提前,但是第1阶段点火延迟时间几乎没有变化.第2阶段着火位置的混合物分数随着浓度分层的增加而变大,说明两阶段着火不存在统一的最易着火的混合分数.通过budget分析,揭示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阶段存在不同的火焰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点火过程 点火延迟时间 浓度分层 直接数值模拟 温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