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鹏 朱静文 +3 位作者 许开伟 张玉 傅海峰 杜文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麻下行非急诊大手术的7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 h内是否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非延迟拔管... 目的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分析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全麻下行非急诊大手术的75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2 h内是否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非延迟拔管组(≤2 h)和延迟拔管组(>2 h)。将患者按照7∶3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通过LASSO回归、Logistic回归筛选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因素,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并验证预测模型。结果有123例(1.6%)出现术后延迟拔管。ASA分级、科室、术中使用氟比洛芬酯、右美托咪定、激素、术中出现低钙血症、重度贫血、术中输血、气道痉挛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1(95%CI 0.742~0.778),敏感性98.1%,特异性41.9%。结论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建立的非急诊大手术后拔管延迟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利用该模型有助于预防非急诊大手术后延迟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大手术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鲁卫华 金孝岠 +2 位作者 秦雪梅 陈群 姜小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基于定量测试的临床分型((MGFA分型)及定量评分(QMG评分)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MG行胸骨正中切口胸腺切除手术的6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情况分为正常拔管组(47例)和延迟拔管组(14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术前MGFA临床分型、QMG评分、肝肾功能、电解质、术前新斯的明及强的松用量等情况。绘制术前MGFA分型及QMG评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QMG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MGFA分型及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延迟拔管组(14例)在术毕麻醉苏醒后需呼吸支持或拔管后48h内再次插管,延迟拔管率为22.95%。MGFA分型、QMG评分预测术后延迟拔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3、0.866,以QMG评分8.5为阈值,预测延迟拔管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7.2%,而MGFA分型预测的灵敏度为78.5%,特异度为63.8%。结论术前MGFA分型、QMG评分可作为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胸腺切除术 延迟拔管 MGFA分型 QMG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应激性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赵立红 尹宁宁 +5 位作者 李倩 陈晗 史中华 徐明 石广志 周建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4-968,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性用于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镇静时对应激性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择期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右美托咪定组或0.9%(质量分数)氯化钠...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性用于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镇静时对应激性激素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的择期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配到右美托咪定组或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组。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10 mg/L)或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持续泵入至拔管后30 min。测定用药前、用药后2、4、8 h和研究结束时的血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皮质醇的浓度,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右美托咪定组较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组血中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皮质醇的浓度降低(P<0.05),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α2受体激动剂,以0.6μg·kg-1·h-1的速度持续泵入应用于开颅术后延迟拔管患者,可以降低血中应激性激素的水平,稳定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重症监护病房 开颅手术 应激 延迟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被引量:5
4
作者 苏云艳 范阜东 +1 位作者 熊剑秋 李丽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3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 目的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促进围术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6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气管插管是否延迟拔除,将患者分为延迟拔管组(96例)及非延迟拔管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的危险因素。结果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发生率为65.7%(96/146)。96例延迟拔管患者中2013年以前收治的有62例,占64.5%(62/96);2013年以后收治的有34例,占35.4%(34/96)。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气管插管拔管延迟组年龄高于非延迟组年龄,心肌阻断时间长于非延迟拔管组(均P<0.05),延迟拔管组患者总输血量明显增加(P<0.001)。结论气管插管延迟拔除影响患者围术期康复,因此,对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外科治疗的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尽量减少围术期血制品的输入,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延迟拔管患者的护理,提高围术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低血糖导致延迟拔管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虹 陈芝兰 +1 位作者 赵文晖 叶铁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61-761,共1页
关键词 直肠癌 术后低血糖 麻醉手术 应激反应 延迟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延迟拔管在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中的应用
6
作者 黄俊梅 孙家骧 +2 位作者 孙晓东 任俊卿 龚维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控制性延迟拔管 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
7
作者 韦玉枝 张欢 +3 位作者 王琳琳 杨博 齐子恒 封春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探讨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339例,男264例,女75例,年龄18~80岁,BMI 14~35 kg/m^(2),ASAⅡ—Ⅴ级。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分为两... 目的探讨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全麻下行肝移植手术患者339例,男264例,女75例,年龄18~80岁,BMI 14~35 kg/m^(2),ASAⅡ—Ⅴ级。根据术后24 h内是否拔除气管导管分为两组:正常拔管组和延迟拔管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延迟拔管相关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肝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有60例(17.7%)患者术后延迟拔管。与正常拔管组比较,延迟拔管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明显升高(P<0.05),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严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术中6%羟乙基淀粉输入量、浓缩红细胞输入量、血浆输入量明显增多,(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LD评分≥17分(OR=1.829,95%CI 1.004~3.333,P=0.049)、浓缩红细胞输入量>4 U(OR=3.264,95%CI 1.650~7.271,P=0.001)和冷缺血时间≥480 min(OR=2.314,95%CI 1.069~5.008,P=0.033)是成人肝移植术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MELD评分≥17分、术中浓缩红细胞输入量>4 U、冷缺血时间≥480 min是肝移植患者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程雪梅 黄格 +2 位作者 徐维维 惠康丽 段满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麻下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366例,男261例,女105例,年龄18~64岁。根据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是否超过1 h分为两组:常规组和...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气管导管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全麻下肾移植手术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366例,男261例,女105例,年龄18~64岁。根据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是否超过1 h分为两组:常规组和延迟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结果有80例(21.9%)患者发生延迟拔管。与常规组比较,延迟组男性比例、亲属活体移植例数明显减少(P<0.05),术前Hb、术前血钙明显降低(P<0.05),冷缺血时间、麻醉时间明显延长(P<0.05),诱导使用罗库溴铵和术中输血例数明显增加(P<0.05),液体总入量、出血量明显增多(P<0.05),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Hb<113 g/L(OR=1.847,95%CI 1.076~3.171,P=0.026)、术前血钙<2.48 mmol/L(OR=2.293,95%CI 1.258~4.179,P=0.007)、冷缺血时间>10.5 h(OR=1.986,95%CI 1.139~3.464,P=0.016)和液体总入量>1975 ml(OR=3.092,95%CI 1.795~5.324,P<0.001)。结论术前Hb<113 g/L、术前血钙<2.48 mmol/L、冷缺血时间>10.5 h、液体总入量>1975 ml是肾移植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延迟拔管出现皮下感染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43-1143,共1页
患者,女,35岁,体重55k,身高148cm,因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重度,疤痕子宫,孕3产2,孕35周,LOA待产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近一周无上感,全身皮肤无感染灶。患者高血压2年,加重20min,近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门诊BP178... 患者,女,35岁,体重55k,身高148cm,因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前期重度,疤痕子宫,孕3产2,孕35周,LOA待产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近一周无上感,全身皮肤无感染灶。患者高血压2年,加重20min,近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门诊BP178/134i-mmHg,尿蛋白2+,Hb115g/L,Hct0.354,WBC11.73×10^9/L,N75.1%,ECG示窦性心动过速,HR101次/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镇痛 皮下感染 延迟拔管 慢性高血压 子痫前期重度 窦性心动过速 剖宫产手术 双下肢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亚青 邵陆怡 +5 位作者 罗冬雪 岳子川 施敏 谷中亚 段满林 徐苗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3-9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0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术后于PACU进行麻醉苏醒的10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延迟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和非延迟...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10月接受非心脏手术且术后于PACU进行麻醉苏醒的100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延迟拔管将患者分为两组: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和非延迟拔管组(拔管时间≤1 h)。采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预测模型对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延迟拔管253例(2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CCI评分(≥3分)、BMI(≤22.66 kg/m^(2))、术中罗库溴铵的使用、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66 min)、留置导尿管、PACU内丙泊酚的使用和PACU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术后延迟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的AUC为0.730(95%CI 0.695~0.765,P<0.001),敏感性81.4%,特异性55.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预测模型对延迟拔管的预测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结论ACCI评分(≥3分)、BMI(≤22.66 kg/m^(2))、术中罗库溴铵的使用、术中输血、手术时间(≥166 min)、留置导尿管、PACU内丙泊酚的使用和PACU内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是非心脏手术后延迟拔管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延迟拔管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迟苏醒拔管对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血压、心率与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昌俊 张贵和 +2 位作者 孙绪德 柴伟 杨永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50-250,共1页
关键词 延迟苏醒拔管 神经外科手术病人 血压 心率 血糖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