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体系的延胡索总生物碱萃取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爽 王帅 +1 位作者 孟宪生 包永睿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1,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抗溃疡活性来评价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机溶剂萃取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延胡索总生物碱纯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有机溶剂萃取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并采用MTT法测定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对总生物碱纯... 目的通过体外抗溃疡活性来评价延胡索总生物碱有机溶剂萃取的纯化工艺。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以延胡索总生物碱纯度为指标,考察大孔吸附树脂结合有机溶剂萃取纯化的总生物碱纯度,并采用MTT法测定GSE-1细胞相关活性评价,对总生物碱纯度和药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佳纯化工艺为1 mol/L的HCl溶解树脂纯化物,1倍药液体积的三氯甲烷除杂,药液加氨水碱化,以1倍药液体积的有机溶剂,按照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的顺序分段综合萃取,合并有机溶剂层。结论所建立的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总生物碱纯度>90%,体外抗GSE-1溃疡量效关系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 萃取 纯化工艺 抗溃疡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总生物碱对慢性癫痫大鼠皮层NLRP3/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齐雅芝 唐娅 +4 位作者 李君 曹睿 翟燕玲 韩玉生 徐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38-1946,共9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戊四氮(PTZ)所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大脑皮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消皮素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抽...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戊四氮(PTZ)所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对大脑皮层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caspase-1/消皮素D(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抽取6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其余大鼠采用PTZ(35 mg/kg)腹腔连续注射28 d复制慢性癫痫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TAC组和高剂量TAC组,每组6只。低、高剂量TAC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7和14 mg/kg的TAC,连续给药14 d,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大鼠全面强直阵挛发作(GTCS)和极小阵挛发作(MCS)的潜伏期;采用HE染色观察颞叶皮层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皮层组织核因子κB(NF-κB)、NLRP3、caspase-1和GSDMD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L-18)和IL-1β蛋白表达;RT-qPCR检测各组NLRP3、caspase-1和GSDMD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GTCS和MCS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模型组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增加,皮层组织中TNF-α、IL-18和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NF-κB、NLRP3、caspase-1 p20和GSDMD N端片段(GSDMD-N)的mRNA及蛋白表达也显著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TAC组大鼠GTCS和MCS的潜伏期显著延长,皮层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显著减少,皮层组织中TNF-α、IL-18和IL-1β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少,NF-κB、NLRP3、caspase-1 p20和GSDMD的mRNA及蛋白表达也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TAC可能通过NLRP3/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分泌,抑制神经细胞焦亡,从而对PTZ诱导的慢性癫痫大鼠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延胡索总生物碱 NLRP3/caspase-1 GSDMD信号通路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胡索总生物碱对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君 齐雅芝 +4 位作者 唐娅 曹睿 翟燕玲 韩玉生 徐强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37-845,共9页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慢性脑缺血(CCH)大鼠海马CA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AC高剂量... 目的研究延胡索总生物碱(TAC)对慢性脑缺血(CCH)大鼠海马CA1区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肿瘤抑制基因P53蛋白(P5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TAC高剂量组(14 mg/kg)、TAC低剂量组(7 mg/kg),每组6只。运用改良版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BCCAO)法建立CCH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对双侧颈总动脉做分离处理。造模完成1周后,每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药物或等体积等渗盐水,每日1次,治疗持续14 d。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区病理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尿三磷酸缺口末端标记测定(TUNEL)法检测其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测定Sirt1、P53、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在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各组间比较。结果(1)4组凋亡细胞数量和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417、76.835,均P<0.01)。4组间Sirt1、P53、PUMA、BAX、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78.390、42.465、867.413、110.656和131.801,均P<0.01)。4组间Sirt1、P53、PUMA、BAX、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497、11.863、58.552、186.855和12.466,均P<0.01)。(2)模型组大鼠海马区脑组织神经元较假手术组排列紊乱,胞核固缩增多,胶质细胞和炎细胞明显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10.8±1.5)个比(2.0±0.9)个和(35.5±4.5)%比(6.2±2.6)%;均P<0.05];Sirt1、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降低(84.6±6.6比244.6±4.9,138.5±6.7比210.9±10.0;均P<0.05),P53、PUMA、BAX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明显升高(156.8±11.6比93.5±11.6,151.3±3.3比38.0±4.0,87.0±5.0比38.4±5.5;均P<0.05);Sirt1、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51±0.07比0.74±0.07,0.36±0.03比0.53±0.05;均P<0.05),P53、PUMA、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37±0.06比0.21±0.02,0.62±0.06比0.23±0.02,1.08±0.06比0.45±0.03;均P<0.05)。(3)TAC高、低剂量组大鼠海马区组织结构较模型组相对紧密均匀,神经元排列整齐,细胞结构也相对清晰完整。与模型组比较,TAC高、低剂量组神经元凋亡细胞数量[高、低剂量组分别为(3.8±0.7)、(6.2±1.2)个]及凋亡率[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2.4±2.8)%、(20.2±3.9)%]均明显下降(均P<0.05);Sirt1、Bcl-2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低剂量组Sirt1分别为150.0±4.8、131.3±1.3,Bcl-2分别为207.1±7.4、169.5±3.9)明显升高(均P<0.05),P53、PUMA、BAX蛋白阳性表达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高、低剂量组P53分别为105.9±8.8、115.5±9.0,PUMA分别为56.8±5.1、74.4±3.9,BAX分别为40.5±5.6、48.4±5.0)明显降低(均P<0.05);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高、低剂量组分别为0.53±0.05、0.47±0.02,P<0.05),P53、PUMA、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降低(高、低剂量组P53分别为0.21±0.02、0.24±0.04,PUMA分别为0.36±0.02、0.28±0.04,BAX分别为0.52±0.02、0.54±0.03;均P<0.05),TAC高剂量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71±0.05,P<0.05),TAC低剂量组Sirt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0.52±0.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C可以减轻CCH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降低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的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TAC激活Sirt1/P53通路、抑制P53蛋白活性,从而调控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总生物碱 慢性脑缺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P5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