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语的特性是现代传统诗词延续发展的根本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咏梅 郑家治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2,共3页
20世纪传统诗词产生于现代社会,创作与接受主体都具有现代性,其文本内蕴与审美的现代性则不容怀疑。其载体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持了文言单音词、双音词占绝对多数,词语与句式结构具有多义性、可塑性、模糊性及凝练... 20世纪传统诗词产生于现代社会,创作与接受主体都具有现代性,其文本内蕴与审美的现代性则不容怀疑。其载体汉语是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保持了文言单音词、双音词占绝对多数,词语与句式结构具有多义性、可塑性、模糊性及凝练性等特性。这些语言特性是传统诗词的体式特点如对偶、平仄、齐言化等产生延续发展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特性 传统诗词 延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
作者 杨青 杨继路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I0025-I0025,共1页
撕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撕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人才匮乏、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技艺逐渐流失等诸多严峻挑战。孙枫玲所著的《沂蒙记忆:孙枫玲撕... 撕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撕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人才匮乏、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技艺逐渐流失等诸多严峻挑战。孙枫玲所著的《沂蒙记忆:孙枫玲撕纸艺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撕纸传承人孙枫玲的艺术作品,揭示撕纸作品中所蕴含的地方记忆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保护与传承撕纸艺术的方式方法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将参考该书探讨撕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一些浅薄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撕纸艺术是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撕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人才匮乏、市场需求下降,以及技艺逐渐流失等诸多严峻挑战。孙枫玲所著的《沂蒙记忆:孙枫玲撕纸艺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撕纸传承人孙枫玲的艺术作品,揭示撕纸作品中所蕴含的地方记忆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保护与传承撕纸艺术的方式方法提出具体建议。本文将参考该书探讨撕纸艺术的文化价值,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期为这一传统艺术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一些浅薄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撕纸 非物质文化遗产 延续发展 艺术作品 图文并茂 保护与传承 实践指导 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的活态传承——以汕尾市东尾红色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为例
3
作者 黄惠升 罗秋灵 《花卉》 2024年第4期187-189,共3页
为了在乡村振兴整治建设中保护传统文化、人文地理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的活态传承研究,根据乡村现状环境、人文地理特色、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阶段村庄的发展目标。不能以“推... 为了在乡村振兴整治建设中保护传统文化、人文地理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的活态传承研究,根据乡村现状环境、人文地理特色、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实际情况,科学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阶段村庄的发展目标。不能以“推土机式”执行,直接铲平重建,建立新农村新街道,却把乡村的记忆、乡村的文化抹去,失去原来的样子。提出应该保护自然地形地貌和乡村建设肌理、传承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历史、延续地方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性,将科学与现实融合在当代景观的塑造中,使景观设计与文化延续和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活态传承 延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抑或中心:美国印第安女性主义 被引量:2
4
作者 许晓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35-141,327,共7页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强调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性,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本文聚焦多元美国女性主义中的一角——美国印第安女性,从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的维度,挖掘印第安女性中心传统文化,揭示当代印第安女性的边缘现实,以此考量美国当代印... 当代美国女性主义强调种族、阶级和文化差异性,呈现多元发展的趋势。本文聚焦多元美国女性主义中的一角——美国印第安女性,从文化传承和历史发展的维度,挖掘印第安女性中心传统文化,揭示当代印第安女性的边缘现实,以此考量美国当代印第安民族的女性身份,并探究美国印第安女性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印第安 女性主义 中心传统 边缘 延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沿江风光带历史地段景观规划设计——以宁远泠江风光带为例
5
作者 郑滢 朱南冬 《广东园林》 2014年第3期21-24,共4页
继承历史并为城市提供新的增长点,往往是城市滨河风光带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宁远滨河风光带建设以原生地理条件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复合功能为组织手段,以塑造可持续的文化城市为目标,通过多元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的拼贴,将地方... 继承历史并为城市提供新的增长点,往往是城市滨河风光带建设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宁远滨河风光带建设以原生地理条件为基础,以整合资源和复合功能为组织手段,以塑造可持续的文化城市为目标,通过多元时间要素与空间要素的拼贴,将地方文化记忆和未来城市的科学设想融入当代城市景观的塑造中,保持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使景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河风光带 地方特色文化 延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