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展认知技术的五大伦理追问 被引量:6
1
作者 宋春艳 《伦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将认知活动从人脑或身体延展到外部的认知环境的一类技术,互联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延展认知技术给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便捷,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本文首先界定了延展认知技术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 延展认知技术是指将认知活动从人脑或身体延展到外部的认知环境的一类技术,互联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代表。延展认知技术给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便捷,也引发了诸多伦理争议。本文首先界定了延展认知技术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然后探讨了延展认知技术引发的五大伦理追问,最后对伦理问题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认知技术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认知论及其争议 被引量:6
2
作者 范伟伟 王光荣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5-110,共6页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潮的出现,延展认知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展认知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超越颅骨和体肤的限制,延展到外部实体上,认知主体和外部世界构成了巨型的认知耦合系统。延展认知论的出现有助于拓宽研... 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思潮的出现,延展认知作为其中的代表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延展认知论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可以超越颅骨和体肤的限制,延展到外部实体上,认知主体和外部世界构成了巨型的认知耦合系统。延展认知论的出现有助于拓宽研究者的理论视野,使人们对"心-身-环境"的关系产生新的认识,并对认知科学的实际应用有重要贡献。然而同任何心理学的新理论一样,延展认知论观点一经提出也引起了广泛争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延展认知 同等性 认知科学 心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兰茨对延展认知的现象学阐释及其局限
3
作者 戴潘 《哲学分析》 CSSCI 2021年第4期160-174,199,共16页
关于延展认知的诸多争论都可以被归结为有关“认知标志”的分歧,罗兰茨试图发展出一种能够广泛兼容经典认知观与当代认知观的认知标志理论,该理论将认知看作一种揭示或揭蔽的活动,作为揭示的认知并不关心具体的心理学功能描述,而是一种... 关于延展认知的诸多争论都可以被归结为有关“认知标志”的分歧,罗兰茨试图发展出一种能够广泛兼容经典认知观与当代认知观的认知标志理论,该理论将认知看作一种揭示或揭蔽的活动,作为揭示的认知并不关心具体的心理学功能描述,而是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心灵与认知理论,从中可以自然而然地推导出延展认知的结论。罗兰茨的理论借鉴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现象学的一些基本原则,但是他的论证仅仅给出了一种关于认知的先验描述,缺乏对于人与技术融合的构成性分析,而这是从现象学视角来论证延展认知的必需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认知 延展认知 现象学 认知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延展认知论题走向延展的知识论:三条进路及其困难 被引量:1
4
作者 于小晶 刘晓青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延展认知论题试图说明认知过程部分由身体之外的环境过程所构成。延展知识论的产生正是延展认知论题在知识论领域的渗透。但是知识基于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延展性,存在三条不同的进路:基于认知能力延展的进路、基于主体延展的进路和... 延展认知论题试图说明认知过程部分由身体之外的环境过程所构成。延展知识论的产生正是延展认知论题在知识论领域的渗透。但是知识基于什么,在何种意义上具有延展性,存在三条不同的进路:基于认知能力延展的进路、基于主体延展的进路和基于方法延展的进路。通过延展认知论题通向延展知识论的三条进路的剖析,揭示了三条进路的特征及其困难,从而指出如何避免知识膨胀是延展的知识论者要解决的核心理论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论题 延展的知识论 进路 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认知视域下教学认知边界的探讨与重建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永明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32,共7页
传统认知科学认为认知的边界在大脑内,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则证明认知超越了大脑的边界而关系人的整个身体,延展认知理论则将认知从身体延展到外部环境,并诠释了认知延展的机理。基于此,文章提出传统教学认知面临一些新问题... 传统认知科学认为认知的边界在大脑内,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的具身认知理论则证明认知超越了大脑的边界而关系人的整个身体,延展认知理论则将认知从身体延展到外部环境,并诠释了认知延展的机理。基于此,文章提出传统教学认知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通过解析教学的传统认知逻辑,批判由此造成的弊端和问题,进而提出教学认知应延展其边界,实现由语言和知识向身、心、脑与技术、他人、世界的内外双向延展。为此,教学研究需要重新反思一些基本命题,包括确立知识、学生、世界之间的平等关系,诠释教学“耦合—生成”的内涵和原理,拓宽教学主体的构成范围和活动范围,突出教学情境的真切性、典型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传统认知 认知边界 教学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媒介与习惯:一种新的认知延展视角
6
作者 戴潘 《哲学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161,199,共16页
认知科学较少关注文化濡化,而媒介以及媒介人工物在认知的文化濡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芬格赫特试图通过一般媒介理论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揭示如何从媒介视角出发来描述人类认知的文化濡化;通过发展出一种媒介性人工习惯概念,阐释了认... 认知科学较少关注文化濡化,而媒介以及媒介人工物在认知的文化濡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芬格赫特试图通过一般媒介理论与认知科学的交叉研究,揭示如何从媒介视角出发来描述人类认知的文化濡化;通过发展出一种媒介性人工习惯概念,阐释了认知的物质参与中的核心解释层次;通过神经媒介性概念阐释了大脑神经过程与媒介过程的融合,以及认知延展的机制,进而重构了与认知延展相兼容的大脑预测加工理论。但其论证缺少心智研究的本体论维度,需要从物质能动性理论以及主动性媒介能动性理论来加以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濡化 延展认知 神经媒介性 习惯 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域延展中的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6
7
作者 周程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5-72,共8页
“认知域”指的是认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场所的集合。长期以来,认知域一直被认为仅局限在大脑之内。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类认知可以部分地由大脑外的因素构成,于是人类的认知域延展到了大脑之外,并纳入了认知技术等要素。在认... “认知域”指的是认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场所的集合。长期以来,认知域一直被认为仅局限在大脑之内。然而,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人类认知可以部分地由大脑外的因素构成,于是人类的认知域延展到了大脑之外,并纳入了认知技术等要素。在认知域不断延展的过程中,人们担心自身的认知域会受到虚假信息的侵扰和他人意志的操控。为了应对认知域延展带来的安全挑战,我们应该对认知域中的“人—技”关系保持清醒的认识。同时,政府、专家和个人都应该付诸努力,从伦理法律、技术设计和数字素养等多个方面来保护认知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 延展认知 认知安全 虚假信息 人机协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延展心灵”假说的哲学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戴潘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2期127-141,199,共15页
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 当代认知科学哲学出现了以延展心灵理论为代表的新的范式革命,引发了学界的广泛争论。斯马特等人近年来积极提倡信息和网络科学在延展心灵的论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并提出了"网络延展心灵"假说。尽管当前的互联网发展尚不足以满足严格的延展认知的条件,但是未来的技术发展,例如数据网络和真实世界网络等将能够实现心灵的延展。斯坦利提出,互联网和大脑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认知耦合系统,代表了在扩展心灵能力的历史—进化的长期过程中的下一个阶段。这一新的阶段可被称为人机共生智能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互联网 延展认知 延展心灵 人机共生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认知科学的语言“文化进化”解释
9
作者 殷杰 申晓旭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0-99,共10页
语言“基因进化”解释将认知内化于人脑,忽略了语言进化过程中大脑内部与外部的协调互动作用。认知科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实证研究,在消解语言基因进化解释核心假说的同时,为新的语言“文化进化”解释提供了证据支持。文化进化解释以外部... 语言“基因进化”解释将认知内化于人脑,忽略了语言进化过程中大脑内部与外部的协调互动作用。认知科学相关领域的最新实证研究,在消解语言基因进化解释核心假说的同时,为新的语言“文化进化”解释提供了证据支持。文化进化解释以外部选择压力与内部进化适应、神经发育与文化发展、自我驯化与语言进化等三个维度的互动,揭示了语言结构的文化进化过程及其内在机制,充分契合了认知科学观的转换,为语言进化的神经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的方法论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进化 文化进化 自我驯化 延展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心智:脑是实现心智的唯一基础吗?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佳佳 叶浩生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89-1902,共14页
当今时代,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 当今时代,人类正处于科学技术试图催生新文明的前夜。互联网、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科技将人类的认知能力延伸到机器之中,甚至改变了人类的情感和意识体验,使得人们逐渐接受“心理生活并不局限于脑”这样一种信念。这引发了人们对“延展心智”问题的关注。延展心智曾经主张,记忆、思维、情绪和情感等心理过程并非局限于有机体的脑或中枢神经系统。相反,在某些条件下,有机体非神经部分的身体、身体之外的环境和世界都是实现心智的有效成分,发挥了构成性的功用。早期的延展心智研究集中于认知过程的探讨,经历了三波浪潮;后来又扩展到延展情感,探讨了情绪和情感的延展属性。近期,意识体验是否可延展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如果认知、情感和意识体验都可超越个体的生物疆界,包含实现心智过程的外部资源,那么,心理生活可能就不再囿于头颅和皮肤,脑也并非实现心理生活的唯一器官。实际上,延展心智依然是建立在具身认知的理论之上,关键是如何看待“身体”的主动作用。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心理生活的本质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生活 延展心智 延展认知 延展情感 延展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认识论对当代认知科学发展的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小玉 肖峰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共7页
随着4E认知进路的兴起,实践认知科学成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走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实践转向中的当代认知科学“印证”了以实践为基底的毛泽东认识论,展现了毛泽东认识论对当代认知科学发展的意义。当代认知科学所面临的某些局限,如... 随着4E认知进路的兴起,实践认知科学成为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走向。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实践转向中的当代认知科学“印证”了以实践为基底的毛泽东认识论,展现了毛泽东认识论对当代认知科学发展的意义。当代认知科学所面临的某些局限,如理论整合难题、工程实践困境和主体定位困惑可以借助毛泽东认识论加以克服。当代认知科学也启示着我们从变革研究方法、拓宽研究领域、细化研究内容、强化个体研究等方面深化研究毛泽东认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认识论 认知科学 体化认知 嵌入认知 延展认知 生成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展知识困境及其动态解决方案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嘉明 呼文欢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2-59,共8页
延展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延展认知-知识论题,该论题主张延展知识是延展认知能力的产物。延展知识困境认为,在与外在设备互动的认知活动中,认知者要么延展认知,要么延展知识,二者不可兼得,从而对延展认... 延展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研究的新兴领域,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延展认知-知识论题,该论题主张延展知识是延展认知能力的产物。延展知识困境认为,在与外在设备互动的认知活动中,认知者要么延展认知,要么延展知识,二者不可兼得,从而对延展认知-知识论题的合理性构成了挑战。已有的解决方案都致力于消除困境的某一端,其弊端在于切断了延展认知和延展知识的关联性、连续性,不能为延展知识的产生过程提供合理的解释。但通过界定认知与知识的含义,可以梳理二者的关系,借鉴理智德性概念,运用二元过程理论,建构延展认知和延展知识的动态方案来消解延展知识困境。同时,克服延展知识困境的动态方案也能够为认知膨胀、知识的教育等问题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知识 理智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伦理困境中的主体性重建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春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5-40,共6页
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 延展认知系统是包括人类身体和外在认知设备共同构成的认知整体。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延展认知技术与人类身体相互影响,人类在线生存与在世生存无缝嵌入。看上去这似乎为人类带来了便捷,提升了幸福,但不能忽视的是,诸如"人-机-互联网"这样的延展认知系统已经让人类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本性,尤其是主体性。这导致了诸如盲从网络信息使得独立思考能力下降、混淆虚拟与现实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网络成瘾以至于失去对现实生活交往的兴趣等主体性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自我主体意识不强导致人在人机交流中被物化;自我社会定位不准导致认同危机和盲从;自我虚拟身份叠加而约束缺失导致责任感淡漠;自我效能感不高影响到对社会的非适应性认知等。而要走出这种困境,必须在人机交流中重建人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认知 延展认知系统 主体性 “人-机-网” 人际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智能伦理问题的预测研究
14
作者 周成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8-35,共8页
环境智能是可以感应和反馈人的需要和意图,能够主动收集个人资料并进行处理和做出决策的电子系统。在许多领域已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家庭智能系统、各种网站上加载的智能应用程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通讯产品。但是环境智... 环境智能是可以感应和反馈人的需要和意图,能够主动收集个人资料并进行处理和做出决策的电子系统。在许多领域已显示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家庭智能系统、各种网站上加载的智能应用程序、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通讯产品。但是环境智能的发展应用会引发伦理问题。所以伦理学者要负担起社会责任来预测和预防环境智能伦理问题。因为这将会大大减少这些问题大量出现后的治理成本,且更加有益于环境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而用未来学和延展认知理论对环境智能伦理问题进行预测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其伦理问题主要来自环境智能对个人信息隐私的侵犯。所以,提高隐私保护意识、把信息隐私权拓展为信息自决权和从人格权利出发合理选择隐私增强技术是环境智能伦理问题的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智能 伦理问题 未来学 延展认知预测治理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新日常生活回归“以身为媒” 被引量:5
15
作者 薛晨 赵星植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9-184,188,共7页
虚拟现实技术的横空出世为人们重新审视身体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个契机。从历时性角度考察身体在人类传播史中的符号功能衍变可发现,在新日常生活中身体重新成为了物-符号-媒介三联体参与到人类传播活动。因此,在新日... 虚拟现实技术的横空出世为人们重新审视身体在人类认知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一个契机。从历时性角度考察身体在人类传播史中的符号功能衍变可发现,在新日常生活中身体重新成为了物-符号-媒介三联体参与到人类传播活动。因此,在新日常生活语境下,以虚拟现实技术等延展认知技术为先导的物理技术成为了人类大脑的延伸,进而颠覆了人们传统的认知方式,重塑了人们在新语境下的日常生活方式、认知机制及日常交往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新日常生活 “以身为媒” 延展认知 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