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Weibull背景下的延展目标的CFAR检测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军 秦江敏 +1 位作者 蔡春 邓斌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09年第5期373-379,共7页
针对Weibull杂波背景下延展目标的恒虚警率(CFAR)检测问题,研究了三种积累检测器———二进制积累检测器、非相参积累检测器和秩积累检测器。首先在单脉冲情况下分别从理论上导出了这三种检测器均满足CFAR性以及对应的检测性能解析式,... 针对Weibull杂波背景下延展目标的恒虚警率(CFAR)检测问题,研究了三种积累检测器———二进制积累检测器、非相参积累检测器和秩积累检测器。首先在单脉冲情况下分别从理论上导出了这三种检测器均满足CFAR性以及对应的检测性能解析式,然后将单脉冲条件下CFAR方法推广到多脉冲积累情况,给出了四种可能的处理方案。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展目标 CFAR检测 WEIBULL分布 检测性能 CFAR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参数化稀疏成像模型的延展目标多径抑制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袁跳跳 王岩 +2 位作者 匡辉 汪子文 丁泽刚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6-1607,共12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与传统光学传感器不同,其利用主动发射电磁波和接收电磁波技术来获取目标区域的二维图像。在实际场景(特别是城区场景)成像中,存在大量直线型延展目标,如建筑物的边缘、桥梁等,且SAR的回波信号中不仅含有电磁波经过目... 合成孔径雷达(SAR)与传统光学传感器不同,其利用主动发射电磁波和接收电磁波技术来获取目标区域的二维图像。在实际场景(特别是城区场景)成像中,存在大量直线型延展目标,如建筑物的边缘、桥梁等,且SAR的回波信号中不仅含有电磁波经过目标返回的直接回波,还包括电磁波经过目标与环境背景(地面、水面等)多次反射的干扰回波(即“多径效应”),造成SAR成像中存在多径“鬼影”。现阶段多径抑制方法大多基于点目标模型,难以解决实际场景中由直线型延展目标与环境背景产生的多径鬼影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SAR参数化稀疏成像模型的延展目标多径抑制方法,在稀疏目标与环境背景产生多径效应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直线型延展目标的高质量成像。首先,基于不同回波路径下目标的散射模型,建立了延展目标多径观测模型,有效描述了不同回波路径下点目标与线目标散射特性;然后,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对上述延展目标多径观测模型中不同回波路径下目标的散射系数向量进行了精确估计;最后,基于上述估计结果,提出不同回波路径下的图像重构方法,将各条回波路径的能量都集中到真实目标区域,实现了直线型延展目标的高质量成像。高精度电磁计算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多径抑制 延展目标 稀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参数化成像技术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曾涛 温育涵 +3 位作者 王岩 丁泽刚 卫扬铠 袁跳跳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41,共15页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可视为点目标散射模型约束下数据空间到图像空间的映射。然而,真实目标多为延展目标,与传统线性成像处理中的点目标散射模型存在失配,会导致SAR图像表征失真。常见的现象是使延展目标多呈现为孤立强点,阻碍了... 传统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可视为点目标散射模型约束下数据空间到图像空间的映射。然而,真实目标多为延展目标,与传统线性成像处理中的点目标散射模型存在失配,会导致SAR图像表征失真。常见的现象是使延展目标多呈现为孤立强点,阻碍了基于SAR图像的目标辨识等应用。SAR参数化成像技术是为解决上述模型失配问题而诞生的一种非线性成像方法,特点是兼顾点目标和延展目标的散射模型。具体来说,是通过利用不同类别目标的回波或图像的相位与幅度特征对观测角度的敏感性,辨识目标类型,反演目标散射参数,进而根据目标散射的参数化模型,重建目标图像的技术。在对延展目标成像时,可获得比传统线性成像方法更好的图像质量。该文主要介绍了线型延展目标的参数化成像技术,对应真实场景中的孤立强点和连续边缘,深入讨论了基于回波域、图像域的参数化成像技术和试验结果,展望了未来SAR参数化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参数化成像 延展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