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华莱士访华: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最终成行
被引量:7
- 1
-
-
作者
胡越英
-
机构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6-162,共7页
-
文摘
二战后期,美国副总统华莱士作为整个战争期间,甚至近代中美关系史上最高级别的访华者,其出访目的至今仍有争论。究竟是像当时美国国内有人猜测的那样,是罗斯福总统竞选政治战略致使将华莱士调离美国?还是如蒋介石希望的那样充当中苏冲突的调解人?又或像延安期待的那样,充当国共关系的中间人?通过对华莱士访华经过及同时期其他历史事件的整体考察,尤其考虑到美国时在中国实施的马特霍恩计划"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具有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最高有限权",为马计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促成延安美军观察组的成行就成了华莱士访华充分而必要的动因。
-
关键词
华莱士访华
延安美军观察组
马特霍恩计划
-
分类号
K265.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与子同袍:美军延安观察组的酝酿及中共与美国的合作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卢晓娜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62,共11页
-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抗战时期美国观察家的敌后考察及美国对华战略调整”(2023M733861)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创新项目“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的战略考察及认知”。
-
文摘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一批批美国观察家来到华北,对根据地展开深入考察。他们的报告向世人呈现了真实的中共与八路军,引发了美国公众与政府对敌后战场的关注。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扩大升级,美国政府对中共力量的关注不断增加。美军延安观察组便是在此种背景下派出的。观察组在敌后实施了广泛细致的考察,中共的作战效能、战略潜力,以及能为美军提供的战略协助,都超乎他们的预计。在中共鼎力支持下,双方展开了多方面军事合作。这段与子同袍的协作对今人理解战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思考中美关系发展趋势,都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美军延安观察组
抗日战争
中美关系
战略合作
-
分类号
K269.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抗战时期美国新闻档案中的延安形象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朱叶
-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28,共1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抗战广播史研究”(16CZS053)。
-
文摘
1936年,著名美国记者斯诺撰写《西行漫记》,拉开了西方记者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抗日根据地情况的序幕。此后,这一类报道陆续增加,但数量有限。1944年夏,中外记者参观团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到达延安,美国记者、外交和情报人员在延安开展全方位观察和对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的采访,发回大量新闻报道和调查报告,把美国对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报道推向高潮。本文根据新闻报道和观察组的调查报告档案,梳理记者团和观察组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详实描述展示延安抗日根据地的整体形象。记者团的报道和美军驻延安军事观察组的报告,构成了美国政府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和军事力量的观察与评估依据,并对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
关键词
建党100周年
抗战时期
美国新闻档案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延安形象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全民族抗战时期美国对中共军事力量的评估
- 4
-
-
作者
吴文浩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4-133,共10页
-
文摘
抗战时期是中共与美国关系的起点,相关研究极为丰富,但主要基于美军延安观察组考察中共对美政策、观察组的派遣与工作,以及美国对中共的认知与评价、对国共之争前景的预判、中共国际形象的建构等①,较少关注美国对中共军事力量的评估。实际上,美国之所以对战时国共之争有诸多担忧,甚至直接介入调停国共关系,是因为中共不同于民盟等中间党派,它是掌握军队的政党,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在牵制、打击日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美国转向彻底支持国民党,也与其对中共军事力量的评估有关。
-
关键词
中间党派
全民族抗战
军事力量
国际形象
认知与评价
直接介入
美军延安观察组
抗战时期
-
分类号
E297.3
[军事—军事理论]
D829.712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