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邱祥亮
孙虎
+4 位作者
张冕
郑晓梅
张宏忠
郭京哲
谭成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量丰富,近年来在侏罗系延安组发现了一系列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的岩性-构造油藏,油藏规模小,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利用三维地震、镜下观测、...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量丰富,近年来在侏罗系延安组发现了一系列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的岩性-构造油藏,油藏规模小,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利用三维地震、镜下观测、光谱测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油源条件、古地貌、构造及储层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古地貌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同时从油源充注条件、不整合面与连通砂体、古地貌、构造和储层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生烃并排出油气,在剩余压差作用下,油气沿断层、裂缝和高渗透砂体侧向顺层、纵向穿层不断向上覆侏罗系延安组储层运移,并在构造高部位、上覆及侧向泥岩遮挡条件下聚集成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是以晚期成熟—高成熟的油源充注为主,由古地貌主导的,断层及裂缝、沉积储层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其成藏规律为“古河控制、砂体输导、高点富集”,油藏在平面上呈“串珠状”分布。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基于不整合面、裂缝和河道高渗透砂体构建的三维输导网络体系,为其油藏的规模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延安组油藏
古地貌
油源条件
成藏主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邢蓝田
徐丽
+2 位作者
赵阳
王鑫
周丹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7,151,共4页
运用储层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林镇地区延安组中新发现的多个高效油藏的油气来源、运移路径与动力,同时系统研究了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探讨了油藏的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延长组长7烃源...
运用储层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林镇地区延安组中新发现的多个高效油藏的油气来源、运移路径与动力,同时系统研究了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探讨了油藏的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延长组长7烃源岩。油气在高剩余压力推动下由长7烃源岩向上驱动至长6、长4+5段中,而后在浮力的推动下,以深切河谷做为运移通道,油气继续向上运移到延安组延10段至延9段中,进入延安组河道砂体,沿储层砂体发育且砂体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横向运移进入林镇地区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中成藏。研究结果对完善河流相油藏成藏理论和指导油气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形成机制
延安组油藏
河流相
油藏
林镇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军锋
段毅
+5 位作者
刘一仓
余永进
吴保祥
何金先
徐丽
张晓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0-416,共7页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油气纵向运移受充注点和"石油运移窗"的控制,横向运移输导体为联通的多分支河道砂体,运移动力为地层高异常压力与浮力;圈闭具有构造鼻隆圈闭、差异压实、鼻隆圈闭、古残丘鼻隆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5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河流相
延安组油藏
成藏条件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
2
1
作者
邱祥亮
孙虎
张冕
郑晓梅
张宏忠
郭京哲
谭成仟
机构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
西安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8,共12页
基金
“十四五”中国石油前瞻性基础性技术攻关项目“复杂碳酸盐岩气藏持续稳产关键技术研究”(2021DJ3301)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核磁共振测井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的控制机理研究”(2023JCQN0304)。
文摘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油气资源量丰富,近年来在侏罗系延安组发现了一系列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度高的岩性-构造油藏,油藏规模小,成藏主控因素不明确。为了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机理及主控因素,利用三维地震、镜下观测、光谱测试、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油源条件、古地貌、构造及储层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总结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古地貌控制下的成藏模式;同时从油源充注条件、不整合面与连通砂体、古地貌、构造和储层几个方面分析总结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的成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生烃并排出油气,在剩余压差作用下,油气沿断层、裂缝和高渗透砂体侧向顺层、纵向穿层不断向上覆侏罗系延安组储层运移,并在构造高部位、上覆及侧向泥岩遮挡条件下聚集成藏。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是以晚期成熟—高成熟的油源充注为主,由古地貌主导的,断层及裂缝、沉积储层控制的岩性-构造油藏,其成藏规律为“古河控制、砂体输导、高点富集”,油藏在平面上呈“串珠状”分布。提出了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基于不整合面、裂缝和河道高渗透砂体构建的三维输导网络体系,为其油藏的规模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侏罗系
延安组油藏
古地貌
油源条件
成藏主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reservoir in Jurassic Yan’an Formation
paleo-geomorphology
oil source condition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
11
2
作者
邢蓝田
徐丽
赵阳
王鑫
周丹妮
机构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兰州大学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7,15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淡水湖泊环境沉积单体脂类生物标志化合物氢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41272125)
文摘
运用储层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林镇地区延安组中新发现的多个高效油藏的油气来源、运移路径与动力,同时系统研究了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探讨了油藏的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延长组长7烃源岩。油气在高剩余压力推动下由长7烃源岩向上驱动至长6、长4+5段中,而后在浮力的推动下,以深切河谷做为运移通道,油气继续向上运移到延安组延10段至延9段中,进入延安组河道砂体,沿储层砂体发育且砂体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横向运移进入林镇地区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中成藏。研究结果对完善河流相油藏成藏理论和指导油气进一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形成机制
延安组油藏
河流相
油藏
林镇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Keyword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reservoir in Yanan formation
fluvial-facies reservoir
Linzhe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
被引量:
9
3
作者
刘军锋
段毅
刘一仓
余永进
吴保祥
何金先
徐丽
张晓丽
机构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四超低渗项目部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10-416,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05CB4221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872092)研究成果
文摘
马岭油田延安组油藏是河流相油气藏的典型代表,认识这类油藏的形成规律,对指导河流相油藏的石油勘探和开发都是重要的。从油气生成、储层、运移、圈闭和聚集成藏诸方面,系统地研究了该油田油藏的形成条件,动态地探讨了油藏的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马岭油田原油来自其下覆的延长组烃源岩;储层主要为下侏罗统延安组河道砂体;盖层为煤层、碳质泥岩和泥岩;油气纵向运移受充注点和"石油运移窗"的控制,横向运移输导体为联通的多分支河道砂体,运移动力为地层高异常压力与浮力;圈闭具有构造鼻隆圈闭、差异压实、鼻隆圈闭、古残丘鼻隆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5种类型。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马岭油田
河流相
延安组油藏
成藏条件
形成机制
Keywords
Ordos basin
Maling oilfield
fluvial facies
Yan'an Formation oil reservoir
formation condition
form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侏罗系延安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
邱祥亮
孙虎
张冕
郑晓梅
张宏忠
郭京哲
谭成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油气成藏规律
邢蓝田
徐丽
赵阳
王鑫
周丹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油田成藏条件与机制
刘军锋
段毅
刘一仓
余永进
吴保祥
何金先
徐丽
张晓丽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