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电影团的历史功绩与经验 被引量:4
1
作者 吕达 刘瑞儒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36,共4页
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作为新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教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专门的电教组织机构——延安电影团的成立。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专业电教机构,详细介绍其成立的背景渊源、人员组成及机构变迁历程;着重... 延安时期的电化教育作为新中国早期电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教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一个专门的电教组织机构——延安电影团的成立。作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专业电教机构,详细介绍其成立的背景渊源、人员组成及机构变迁历程;着重梳理叙述电影团成立后的八年时间里所开展的主要工作:拍摄制作了三部电教宣传纪录影片:《延安与八路军》(未最终完成)、《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又名《南泥湾》)、《苏联红军是不可战胜的》;拍摄制作了大量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的珍贵照片与视频素材;坚持为边区民众放映宣传教育影片;举办电教培训班、开设照相馆等电教实践活动。最后得出延安电影团四方面的历史功绩与三条宝贵的电教经验在新的信息化时代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弘扬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电化教育实践 功绩与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电影团:历史贡献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春 刘美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64-66,共3页
延安电影团是人民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延安电影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专业的艺术素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为抗战时期的全民抗战、电影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做出过突出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延安电影团的纪实... 延安电影团是人民新闻纪录电影事业的开创者和践行者。延安电影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专业的艺术素养、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为抗战时期的全民抗战、电影发展以及民族精神的传承做出过突出贡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延安电影团的纪实美学影像,推动了我国现实主义影片的发展;延安电影团的电教化事业,为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建构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延安精神也激励着中国电影人,在困境中谋求突破,在机遇中寻求发展。延安电影团的当代价值不断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纪实美学 电影产业 延安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延安电影团的创作及影响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杰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0-33,共4页
延安电影团,全称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成立于抗战时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专业电影机构。抗战时期,物资和人力上的极度匮乏,延安电影团留存于世的完整作品仅余《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一部。因此,学界围绕延安电... 延安电影团,全称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成立于抗战时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属于中国共产党的专业电影机构。抗战时期,物资和人力上的极度匮乏,延安电影团留存于世的完整作品仅余《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一部。因此,学界围绕延安电影进行的史论研究处于比较边缘的状态。近几年,越来越多围绕抗战时期解放区的史料被陆续发掘,使学者们得以在纷繁冗杂的抗战区域文化中拨云见日,于电影创作的角度重新思考在抗战时期发轫的延安电影团对于中国电影创作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纪录电影 共产主义 能指 所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电影艺术中党的形象研究——以延安电影团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少飞 陈玥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3-98,共6页
延安时期的电影艺术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影像代表,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与时代风貌,勾画了党的革命图谱。其中,艺术与政治合二为一,形象与内涵合二为一,影像与宣传合二为一,这展现了党领导艺术事业高超的领导... 延安时期的电影艺术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要影像代表,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与时代风貌,勾画了党的革命图谱。其中,艺术与政治合二为一,形象与内涵合二为一,影像与宣传合二为一,这展现了党领导艺术事业高超的领导技艺,也彰显了党自身的独特文化魅力。深切把握延安时期电影艺术的特征与本质,既能挖掘延安时期党的形象构建的历史根基,又能为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形象构建带来深刻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延安电影团 中国共产党 政治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风格”与早期东北抗联电影(1949—1950)
5
作者 张珊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3,共5页
1938年9月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隶属下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拍摄了一批反映根据地政治、军事、建设、生活的纪录片,形成了“延安风格”,这一风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纪录片向故事片转型在思想和艺术上奠定... 1938年9月在八路军总政治部隶属下成立了“八路军总政治部电影团”即“延安电影团”,拍摄了一批反映根据地政治、军事、建设、生活的纪录片,形成了“延安风格”,这一风格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纪录片向故事片转型在思想和艺术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中华女儿》《赵一曼》两部抗联电影,两部影片在题材选择和主题思想、剧本创作和演员表演以及艺术方向和艺术方法方面都很好地承袭和展现了“延安风格”,彰显了抗联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延安风格” 东北抗联电影 抗联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解放区电影创作的大众化转向
6
作者 张杰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7-60,共4页
一、解放区的抗战纪实影像抗战时期解放区的电影创作是由延安电影团所主导的,而延安电影团的诞生又与抗战的全面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日寇的疯狂入侵,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蒋介石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 一、解放区的抗战纪实影像抗战时期解放区的电影创作是由延安电影团所主导的,而延安电影团的诞生又与抗战的全面爆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对日寇的疯狂入侵,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蒋介石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在国统区开展抗敌的宣传工作。1938年5月底,时任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阳翰笙找到上海知名影人袁牧之,询问其是否愿意到解放区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电影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电影团 纪实影像 袁牧之 政治部第三厅 电影创作 阳翰笙 抗战时期 主任秘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现代性情境下袁牧之生平创作再审视
7
作者 王晓旭 史可扬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14,共7页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 袁牧之被称为“舞台千面人”[1],提到他艺术上的贡献,会提及多个“第一”:他自编自演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有声片《桃李劫》(应云卫,1934),编导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都市风光》(袁牧之,1935);创办中国第一个党的电影放映机构“延安电影团”;筹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影生产基地“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新中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2]时至今日,袁牧之留给人们的艺术理念和先锋精神,具有丰富的挖掘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电影制片厂 袁牧之 延安电影团 电影 《都市风光》 电影放映 中国现代性 先锋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