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据库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探索——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贾翠玲 雷小倩 +1 位作者 牛永洁 陈彬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3,共8页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见证了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历史实践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红色... 延安时期红色文献见证了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历史实践的重要载体,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研究价值和时代价值。文章以延安大学图书馆为例,系统总结了延安时期红色文献数据库的建设目标、总体思路、技术方案、建设成果及其社会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文章探讨了保障数据库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实现其建设目标和价值,为国家数字化战略、高校学科建设以及地域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红色文献 数据库建设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发展
2
作者 李惠 《河北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1,共8页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无疑是值得关注与研究的重点。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出发,以民族国家的视角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他们通过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编译出版系统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教材,辩证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等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将文学纳入革命实践,不仅纠正了以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中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倾向,提升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影响力,而且深度参与延安文艺生产、传播、接受、批评等各个环节,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形态。探究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对于厘清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传播与发展 中国形态 文艺反映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上海岁月”到延安时期: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及其长远影响——一项历史政治学的考察 被引量:1
3
作者 贺东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7,共12页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 中共从成立初期的“上海岁月”至延安时期党建策略的演变对党的建设及中国革命的长远发展影响深远。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中共上海时期的党建工作确立了党的基本组织原则和运作模式,完成了从研究团体向初生政党的转变。这一时期党的基本框架、路径和规则得到确立,包括党的组织原则、内部治理结构、党员标准以及党的日常运作,等等。在延安时期,中共通过“整风运动”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党建策略,实现了思想统一和组织整合,为应对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战争挑战提供了坚实保障。特别是延安时期党建的特点和成就,包括思想建设、组织结构优化、领导层的示范作用、军队党建实践等方面,表明中共党建策略的演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当时面对的政治环境变化以及中国革命的进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策略 “上海岁月” 延安时期 “整风运动” 政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
4
作者 李彩霞 李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44,共4页
延安时期在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的自我革命新途径,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自我革命根本原则,建构了自我革命的系统推进体系;锻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取得的宝贵经验是聚焦党... 延安时期在党的自我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开创了党内集中教育的自我革命新途径,确立了坚持实事求是的自我革命根本原则,建构了自我革命的系统推进体系;锻造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这一时期党推进自我革命取得的宝贵经验是聚焦党的政治路线的贯彻和执行,确保自我革命的正确方向;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淬炼自我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兴调查研究,推动自我革命从思想自觉走向行动自觉;调动高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性,塑造党的自我革命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党推进自我革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实现理论武装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坚持重点突破与系统推进相结合,调动“关键少数”和广大党员的内生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延安时期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宣传的图像叙事
5
作者 马爽 吴云志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23,共7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图像叙事的宣传方式,通过“情境重现”“视觉对比”“形象塑造”“文化提升”的方式发挥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的功能效用。从“情、艺、理、行”的运行逻辑出发,实现了从情...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图像叙事的宣传方式,通过“情境重现”“视觉对比”“形象塑造”“文化提升”的方式发挥了“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的功能效用。从“情、艺、理、行”的运行逻辑出发,实现了从情感表达到行为指引的成功示范,在立场传递、政治动员方面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思想教化上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图像叙事应汲取延安经验,在宣传的主题、内容、方式、载体上要做到“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新度”,充分发挥图像叙事的宣传优势,为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形象、扩大政治影响力提供有益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政治宣传 图像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呈现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经验
6
作者 江兰兰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1,共1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自发向自觉阶段的飞跃,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思想文化建设成就。薛金慧的《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事业实现历史性转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思想文化建设,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自发向自觉阶段的飞跃,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取得了突出的思想文化建设成就。薛金慧的《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文化建设中的政治智慧研究》(人民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一书,从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科视野出发,系统考察总结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文化建设的背景、内容和特点等,深度阐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本色和政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思想文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内部的性别反思——以延安时期丁玲女性叙事的探索与转变为中心
7
作者 王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2,共8页
延安时期的丁玲对于女性叙事的探索及其个人的生命实践,为革命内部反思性别问题提供了重要窗口。丁玲对以往抗战女性受辱的叙述模式进行调整,凸显了女性作为新的政治主体的诞生与“人民战争”的意义。《“三八”节有感》对革命内部的性... 延安时期的丁玲对于女性叙事的探索及其个人的生命实践,为革命内部反思性别问题提供了重要窗口。丁玲对以往抗战女性受辱的叙述模式进行调整,凸显了女性作为新的政治主体的诞生与“人民战争”的意义。《“三八”节有感》对革命内部的性别政治提出挑战,构成了革命内部自我革新、扩容的潜在动能,并折射出“四三决定”前后妇女工作基于本土实践的战略性调整。丁玲在受挫之后开启“翻心”改造历程,“双女主角”等文本形式是丁玲试图弥合自我与革命裂缝的表征,“有情”的女性书写见证着丁玲成长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女性叙事 延安时期 妇女解放 中国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创性贡献
8
作者 赵梓涵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11,共13页
延安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借鉴中西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系统建构。毛泽东赋予“实践”“劳动”等基本范畴以中国特色,以“现实”为统摄自下而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概而论之,这一贡献主... 延安时期毛泽东立足中国革命实践,借鉴中西哲学思想,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具有原创性的系统建构。毛泽东赋予“实践”“劳动”等基本范畴以中国特色,以“现实”为统摄自下而上建构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概而论之,这一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统一“物质”与“实践”的现实观深化了本体论;予“物质”以“运动”的辩证唯物论丰富了世界观;融通认识论与实践论的唯物辩证法完善了方法论;以人民为起点和终点的人民主体观升华了价值观。毛泽东的这一建树奠定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质和最初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毛泽东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原创性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农村教科书编撰与劳动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
9
作者 刘加翠 杨涛 《中国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0,共4页
延安时期,编辑出版适应根据地社会实际的农村教科书是构建农村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1944年之前,在农村教科书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话语体系弱化的弊端。随着整风运动深入推进到文化教育领域,通过对教科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城市化... 延安时期,编辑出版适应根据地社会实际的农村教科书是构建农村劳动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1944年之前,在农村教科书编辑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话语体系弱化的弊端。随着整风运动深入推进到文化教育领域,通过对教科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城市化问题的全面反思和改进,基本上实现了教科书编撰与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的有机结合,在内容上构建起了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相适应的劳动教育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农村教科书 编辑出版 劳动教育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与“变”——从《白毛女》的艺术表现机制看延安时期戏剧创作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延秀 惠雁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40,共7页
从艺术表现的内在机制而言,新歌剧《白毛女》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机制的创新性,即西方歌剧体式中中国传统戏剧音乐元素的“融入”和经创造性转化后产生的“新变”两个方面。这种内在于艺术本体的生成路径,不但促成了新的音乐艺... 从艺术表现的内在机制而言,新歌剧《白毛女》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机制的创新性,即西方歌剧体式中中国传统戏剧音乐元素的“融入”和经创造性转化后产生的“新变”两个方面。这种内在于艺术本体的生成路径,不但促成了新的音乐艺术元素在整体艺术架构内的和谐共存,且较为圆满地坚持了歌剧的基本艺术特征,从而形成了延安时期戏剧创作的重要历史经验。这一历史经验在当时的新秧歌剧和平剧改革中已有一定的呈现,并对当代戏剧的民族化路向与现代化探索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新歌剧《白毛女》 艺术表现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建构的历史叙事与价值意蕴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改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5,共14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重要起步阶段,有其特殊的话语背景、独特的话语建构方式、鲜明的话语内容和丰富的话语表达方式。为了澄清国民党的“污化”和国际社会的“猜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积极成...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的重要起步阶段,有其特殊的话语背景、独特的话语建构方式、鲜明的话语内容和丰富的话语表达方式。为了澄清国民党的“污化”和国际社会的“猜疑”,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积极成立“外宣”机构,允许外国记者自由采访,积极开展细致而周到的接待,充分发挥各种媒介的作用,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的自主、能动、诚挚、热情,全面树立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抗战、担当作为、自由民主、自信自立、为民服务等国际形象。探究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的历史叙事,对新时代中共提升对外话语能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话语 延安时期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戏剧作品的劳动叙事及其文化表征
12
作者 李有军 王慧茹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倡导大生产运动,间接完成了对边区军民的组织动员工作。“劳动”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于延安时期的戏剧作品中,“劳动”与戏剧以连接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想象的姿态出场。有关劳动叙事戏剧作品的涌现,既是戏剧生...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通过倡导大生产运动,间接完成了对边区军民的组织动员工作。“劳动”作为关键词频繁出现于延安时期的戏剧作品中,“劳动”与戏剧以连接边区军民民族国家想象的姿态出场。有关劳动叙事戏剧作品的涌现,既是戏剧生产组织对边区中央政策的主动响应,亦是剧作家群体在充分考量边区军民主体情感诉求基础上的有意识书写。延安戏剧作品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具典型性的“文本”,通过劳动叙事及其文化表征,具象呈现了边区“新人”的形象塑造与“新式家庭”的生成过程,进而有效激发了军民团结抗战的革命热情,促进了新的革命主体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劳动叙事 翻身想象 新型伦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
13
作者 田新民 刘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4-96,共3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别重视教育工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教育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国难教育、国防教育、生产(经济)教育和整风教育、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这四个阶段。延安时期,党中央给予教育以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制定了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别重视教育工作。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教育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国难教育、国防教育、生产(经济)教育和整风教育、战时(解放战争时期)教育这四个阶段。延安时期,党中央给予教育以非常重要的地位,明确制定了教育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的方针政策及一系列具体政策和措施,特别是“两次教育改革”在中国共产党教育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一页。延安时期教育工作的宝贵经验已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四个阶段 创造性方针政策 两次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与经验启示
14
作者 刘强 《社会科学家》 2022年第12期152-160,共9页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坚固组织、坚定政治的过程,为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时期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思想和制度体系,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 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坚固组织、坚定政治的过程,为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时期形成了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的思想和制度体系,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最终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创造了积极条件。而究其原因,是因为通过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最大限度消除或者规避了集权主义、宗派主义、自由主义、惩办主义等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创新和实践了解决党内矛盾、思想分歧的科学思路与科学方法,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彼此支撑、讨论与批评的有序展开,让各项规章制度趋于健全和完善。文章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发展历程等问题进行梳理,借其经验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党内政治生活 发展历程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诗内外的声音意味——以延安时期的“朗诵诗人”何其芳为中心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君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在1940年前后的延安朗诵诗运动中,何其芳及其新诗的多重声音意味有助于打破曾有的“何其芳现象”从文学到政治的二元对立观点,因此值得探寻:首先,其以《叫喊》为代表的诸多延安诗作充满声音意象,夹杂了何其芳在“明朗”政治色调之下的... 在1940年前后的延安朗诵诗运动中,何其芳及其新诗的多重声音意味有助于打破曾有的“何其芳现象”从文学到政治的二元对立观点,因此值得探寻:首先,其以《叫喊》为代表的诸多延安诗作充满声音意象,夹杂了何其芳在“明朗”政治色调之下的痛苦与困惑;其次,诗人在鲁艺晚会上以川话进行诗朗诵的方言策略,也因其曾有的“京派”体验彰显了其思想的多重内涵和复杂震荡;最后,在何其芳抵延前后,其朗诵诗理论构想的悖反,以及《夜歌》初版最终呈现的内部语言结构,都诠释了诗人关于文学理想的隐在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音 延安时期 朗诵诗人 何其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的变化与调整 被引量:2
16
作者 万军杰 王文浩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08,共6页
延安初期,深具“妇女主义”倾向的妇女解放实践,在伸张广大妇女权益的同时,深刻改变了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拖曳旧有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秩序陷入剧烈震荡之中,致使革命阶级内部出现裂隙。伴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中的... 延安初期,深具“妇女主义”倾向的妇女解放实践,在伸张广大妇女权益的同时,深刻改变了传统乡村的社会结构,拖曳旧有的家庭伦理和社会道德秩序陷入剧烈震荡之中,致使革命阶级内部出现裂隙。伴随着整风运动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妇女工作中的“妇女主义”倾向得以根本扭转。此外,基于对严峻的抗战形势和边区财政经济困难的考量,以及组织妇女参加生产活动的多重价值的认知,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策略,作别“妇女主义”的狭隘视角,转而探寻在发展生产的框架内实现妇女解放的路径。以“四三决定”颁布为标志,中国共产党妇女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向,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妇女工作,促进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妇女主义 妇女解放 妇女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星卓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延安时期,为了适应理论武装和舆论斗争的需要,尽快培养大批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党员干部,以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借助以往的理论积累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使... 延安时期,为了适应理论武装和舆论斗争的需要,尽快培养大批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党员干部,以应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具体条件,借助以往的理论积累和相对稳定的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党员干部教育工作,使党员干部教育工作逐步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并在此过程中摸索出诸多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时代,应当有效、合理借鉴延安时期的预防教育、实践教育、典型教育、感染激励教育、自我教育与朋辈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自我精准定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身教与言教相结合、物质与信仰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等五个方面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闭环,实现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循环,促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的螺旋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党员干部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文艺期刊出版历史探析——基于发刊词的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成 石曼丽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53,共6页
以延安时期文艺期刊的发刊词为镜,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宣传文献等历史资料对沉潜其中的三组结构性关系: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现实展开细致分析,发现文艺期刊发刊词通过对这三组关系的辨析与争鸣实事求是地改造了文... 以延安时期文艺期刊的发刊词为镜,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宣传文献等历史资料对沉潜其中的三组结构性关系:文艺与政治、文艺与人民、文艺与现实展开细致分析,发现文艺期刊发刊词通过对这三组关系的辨析与争鸣实事求是地改造了文艺理论与文艺实践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文化自觉愈发浓烈。对这段波澜壮阔的出版史的勘探,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国化的必然性提供了生动鲜活的历史证据与启人心智的历史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文艺期刊 出版 发刊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局与塑造: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开展外宣工作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学彦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46,共6页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舆论封锁,中国共产党坚持“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工作方针,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介党的方针政策、抗日主张、英勇战绩和根...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工作,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越来越深刻认识到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延安时期,面对国民党的舆论封锁,中国共产党坚持“宣传出去、争取过来”的工作方针,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介党的方针政策、抗日主张、英勇战绩和根据地建设成就,赢得国际正义力量的支持,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重温党在延安时期破局发声、塑造形象的壮阔历史,对于烛照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对外宣传 经验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的历史考察
20
作者 孟召然 朱陆民 易大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2,180,共8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民族实际相结合,与党的任务策略相结合,在民族区域治理的政策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一,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重要观点;其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将其付之...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与具体的民族实际相结合,与党的任务策略相结合,在民族区域治理的政策与实践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一,提出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重要观点;其二,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并将其付之于局部执政实践;其三,创造性提出了民族团结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其四,跳出“民族自决”的桎梏,逐步探索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模式;其五,积极支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延安时期民族区域治理政策的形成和变化,背后有生存需要、国家利益、政党竞争、价值理念等复杂因素的考量和影响。对其进行深入考察,对于全面理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和政策、提升新时代民族区域治理工作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民族平等 民族自决 民族区域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