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传播技术与设备的发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周东华 白生良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71,共5页
目的从技术和设备的角度探究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的过程。方法历史辩证与分析。结果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中,从国民党部队吸收的一批无线电人才是延安新华广播无线电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和延安通信材料厂的建立使... 目的从技术和设备的角度探究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的过程。方法历史辩证与分析。结果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中,从国民党部队吸收的一批无线电人才是延安新华广播无线电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军委通信学校和延安通信材料厂的建立使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实现了技术人才和无线电器材的自给;广播技术人才利用早期无线电通信技术在艰苦的环境下自主研发组装了一批广播技术设备。结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建立开创了宣传工作的新阶段,反映了八路军信息化建设的肇始情况;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情报通信技术到口语广播技术和文字广播技术并存的发展过程,广播人才队伍经历了一个从业余到专业,从零散人员到具有一定规模人数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传播技术 无线电技术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宣传作用的传播学解读 被引量:5
2
作者 郑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1,共4页
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传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之所以在宣传党的战略方针、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瓦解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广播这一新媒体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契合了传播... 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宣传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之所以在宣传党的战略方针、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和瓦解打击敌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是与当时历史条件下广播这一新媒体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契合了传播学规律,即信源的可信性、权威性和恰当的劝服方法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华广播 宣传功能 信源 劝服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新时期广播事业创新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
3
作者 郑萍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0-153,共4页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传播宣传实践,是中国广电事业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其对历史使命的自觉认识与积极担当;对传播规律的孜孜探求与科学利用;对受众需求的真诚理解与悉心关照等,对新时期中国广播事业的创新发展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
关键词 延安新华广播 新时期广播事业 创新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中国现代广播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下)——与陈尔泰同志商榷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玉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40,共7页
关键词 现代广播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同志 中国 史实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学院和广播电视史学建设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玉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广播电视史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解放区 广播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赵玉明 教学工作 广播电视事业 中国人民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练当空舞 电波传九州──纪念人民广播60周年 被引量:1
6
作者 哈艳秋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0-53,共4页
关键词 广播工作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解放战争 毛泽东 解放区 中国广播电视年鉴 国民党顽固派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交通广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传统 创新发展--纪念人民广播播音诞辰七十周年研讨会综述
7
作者 马谛 卢静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8-140,共3页
1940年12月30日,伴随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第一声呼号从电波中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播音事业诞生了。为纪念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2010年12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继承传统... 1940年12月30日,伴随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第一声呼号从电波中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广播播音事业诞生了。为纪念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2010年12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主办的"继承传统、创新发展——纪念人民广播播音70周年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中心隆重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播音主持 继承传统 研讨会综述 人民 纪念 创新 中国传媒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恩来与人民广播事业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华 何扬鸣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3-54,共2页
周恩来与人民广播事业张英华,何扬鸣翻开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史,周恩来这个伟大的名字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周恩来对人民广播事业的贡献,是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老同志的回忆和有关史料的记载,周恩... 周恩来与人民广播事业张英华,何扬鸣翻开中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史,周恩来这个伟大的名字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周恩来对人民广播事业的贡献,是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老同志的回忆和有关史料的记载,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早就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无线电通讯网 国民党 人民广播事业 无线电器材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广播发射机 中共中央 中央革命根据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播剧空前繁荣的背后
9
作者 王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3-105,共3页
关键词 广播 “五个一”工程 中宣部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艺术性 广播剧制作 广播事业 思想性 宣传工具 艺术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大党的早期媒体融合实践 被引量:3
10
作者 艾红红 李艳梅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18,共6页
为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宣传效力,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媒曾实践过通讯社、报刊合一乃至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合一的制度。抗战时期,随着延安的三大中央级喉舌——新华社、《解放日报》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架构完成,上述业务模式就逐渐趋... 为节约人力物力,提高宣传效力,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媒曾实践过通讯社、报刊合一乃至通讯社、报刊、广播电台合一的制度。抗战时期,随着延安的三大中央级喉舌——新华社、《解放日报》和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架构完成,上述业务模式就逐渐趋于成熟:新华社抄收的国内外电讯和分社来稿,供《新中华报》/《解放日报》采用;《解放日报》刊载的重要文章,由新华社对外广播;新华社广播科将重要的国内外新闻进行摘编,并且汇总《解放日报》的重要消息,编成适于口播的稿件后,交由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发。这种“三位一体”的组织架构和不同媒体之间共享内容、分发新闻的模式,无形中开启了共产党人媒体融合实践的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华 《解放日报》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媒体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颂谈播音学术发展源流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7-138,共2页
此文系笔者在2012年3月至4月间就“播音学术发展史”这个命题对张颂老师做的访谈,文中许多问题都是张颂老师首次谈及。自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之后,新中国播音工作便得以开展,在播音实践活动当中又逐渐开始有了播音员个人经验总结... 此文系笔者在2012年3月至4月间就“播音学术发展史”这个命题对张颂老师做的访谈,文中许多问题都是张颂老师首次谈及。自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成立之后,新中国播音工作便得以开展,在播音实践活动当中又逐渐开始有了播音员个人经验总结,然后开始有了专门培养播音员的学校,这些学校又逐渐开始对播音活动进行学术总结。直至今日,播音学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音工作 学术总结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源流 个人经验 实践活动 学术活动 播音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架起“九头鸟”
12
作者 周迅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5-85,共1页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安排开国大典广播稿的编写和播出工作。他回忆说,当时的普通扩音器只有一个喇叭,音量相当小,而参加开国大典将有30万人,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为了使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能清楚地听到天安门城楼上主...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原台长杨兆麟,曾负责安排开国大典广播稿的编写和播出工作。他回忆说,当时的普通扩音器只有一个喇叭,音量相当小,而参加开国大典将有30万人,显然不能满足需要。为了使整个天安门广场都能清楚地听到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台的声音,1940年曾参与创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军委三局九队队长傅英豪想了一个办法。他制作了一种大型扩音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 “九头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天安门城楼 扩音器 广播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