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昆仑康西瓦西部早古生代侵入岩的岩浆混合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炬川 崔建堂 +6 位作者 罗乾周 朱海平 边小卫 张汉甫 贾忠胜 王峰 葛双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58-1468,共11页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 三十里营房以北广泛发育早古生代侵入岩,据岩性可分为中基性、中酸性和酸性3类。中基性岩以辉石闪长岩为主,暗色矿物中常见辉石,斜长石多为中长石。中酸性岩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岩石组构不均一,广泛发育深源暗色包体。这些包体多数与寄主岩石界线清楚,少部分呈现过渡关系,镜下可见不平衡矿物共生和反相矿物包裹的现象,显示出岩浆混合作用的特征。酸性侵入岩以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岩石中含有少量包体,包体的特征与中酸性侵入岩中的相同。中基性岩和酸性岩分别代表了该区寒武纪第一次地幔分异、陆壳垂向增生和晚奥陶世—早志留世西昆仑地区造山后去根的过程中,第二次基性岩浆广泛贯入,其热源又引发了下地壳物质大规模部分熔融生成大量的花岗质岩浆,造成陆壳第二次垂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康西瓦西部 早古生代 岩浆混合作用 壳幔作用 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