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武定新发现钴矿点典型热液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1
作者 程涌 王海鹏 +5 位作者 周家喜 文义明 罗开 胡金 钏茂山 蹇龙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16-2630,共15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康滇地区前寒武纪地层中发育全球著名的Fe-Cu-Co多金属成矿省,其中Fe、Cu成矿作用研究程度高,而Co成矿作用研究薄弱。本研究团队在该成矿省之滇中地区新发现的观天厂独立钴矿点(Co品位为0.03%~0.92%,Co资源潜力近1×10^(4) t)为研究钴成矿作用提供了新的载体。本次工作利用LA-ICPMS技术对钴矿石中热液矿物(石英、白云石和黄铜矿)开展了微区原位微量元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石英(Qtz1和Qtz2)微量元组组成相似,均具有相对较高的Li、Mg、Al、P、Ti元素含量和较低的Ge、Rb、Sr、Ba、U元素含量,其中Al、Mg、Ti、Rb等元素可能主要是以微细独立矿物的形式赋存。主成矿阶段的白云石中Ca、Mn、Fe、Sr、Y、Ba和稀土元素(REE)含量较高,它们很可能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黄铜矿中Se、In、Sn、Pb、Bi和Ge元素含量较高,其中Pb、Bi和Ge等元素部分以独立矿物形式存在,其余元素则多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黄铜矿微量元素特征与SSC型铜矿床较为相近,即具有相对较高的Ge含量,以及较低的Co、Ni、Zn、Mo、Ag、Cd、Sb、Au、Tl含量,而不同于其他类型矿床。热液矿物原位微量元素组成显示,主成矿阶段热液具有温度>200℃、偏酸性还原环境特征,而成矿晚阶段则由还原环境转变为氧化环境。综上,观天厂钴矿点与SSC型铜矿床可能具有相似的成因,均属于沉积变质-热液矿床,钴矿化很可能是后期热液对区域内含钴地质体(包括海相火山岩地层以及IOCG、SSC型等富钴矿床等)的活化-迁移-再富集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矿物 原位微量元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矿床成因 观天厂钴矿点 康滇fe-cu-co多金属成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