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分析方法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中的运用探索——以广州传统街区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朱知麟 田银生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18,共11页
由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划分形态区域的方法在量化上的不足,适用规模、效率以及客观性有待提升,针对形态区域依据的三个要素——平面类型、建筑类型和土地利用,分别提出了量化分析的措施。其中平面单元主要采用空间句法,并对组构值的选择... 由于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划分形态区域的方法在量化上的不足,适用规模、效率以及客观性有待提升,针对形态区域依据的三个要素——平面类型、建筑类型和土地利用,分别提出了量化分析的措施。其中平面单元主要采用空间句法,并对组构值的选择和计算进行了比较、辨析;最后应用K均值聚类法结合GIS技术进行整合、可视化。使用所构建的方法对典型的广州传统街区进行了实证研究。能为城市形态研究的继续深入提供数据支撑和可个性化调整的研究方法。受限于研究领域,技术方法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量化 GIS 空间句法 K均值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生境质量评估和电路理论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瑞雪 林小龙 李云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对缓解生态环境问题、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以深圳市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和InVEST生境质量评估模型来识别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并识别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由56个生态源地、79条生态廊道、面积约71.69 km^(2)的生态夹点和180.12 km^(2)的生态障碍点构成。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中西部的山体、林地等生态质量较高的区域;生态廊道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和东北部等地区;生态源地间普遍存在生态夹点,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西南部及东北部;生态障碍点多位于生态源地的边缘或生态廊道内部,主要分布在西南部、中部及东北部。从生态源地、廊道和夹点的保护与质量提升,生态障碍点的修复,生态修复优先区的界定与分级三方面,提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优化策略,为深圳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与优化提供方法支撑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生境质量评估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识别——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杰 邢忠 李旭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7-103,共7页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 特大城市中心区热岛效应成因复杂,识别出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关键影响的斑块,从而将降温措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有助于在高温控制行动中降本增效。以重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综合MSPA分析、景观连通性评估识别城市冷、热岛源地,通过电路理论构建冷、热岛网络并识别夹点、障碍点与高中心性源地斑块,从而定位城市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结果表明:研究区共有冷岛网络22条,其中重要廊道6条;热岛网络90条,其中重要廊道78条。基于冷、热岛网络识别的高温控制优先区域包含热岛障碍点78.35 km^(2)、热岛夹点13.88 km^(2)、4个重点热源斑块共578.13 km^(2);冷岛障碍点29.83 km^(2)、冷岛夹点3.98 km^(2)、2个重点冷源斑块共974.31 km^(2)。研究结果对重庆市中心城区高温控制优先区域甄别及后续针对性生态修复规划具有指导与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热岛效应 城市热环境 电路理论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形态学的文化景观利用强度评估与保护管理策略制定--以庐山牯岭镇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景馨 石春晖 宋峰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9-93,共5页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作用的累积结果,维持人地关系的可持续性是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核心任务。以世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地庐山牯岭镇为例进行探讨。在划定了保护管理单元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 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作用的累积结果,维持人地关系的可持续性是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核心任务。以世界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地庐山牯岭镇为例进行探讨。在划定了保护管理单元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形态学康泽恩学派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划定评估单元,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牯岭镇的利用强度进行评估,并从多尺度制定牯岭镇文化景观的保护管理策略。结果显示,应注重城镇不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并通过多层级的保护管理单元对牯岭镇的形态要素进行保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城市形态学 康泽恩学派 牯岭镇 利用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优化——以合肥市为例 被引量:37
5
作者 汪勇政 李久林 +1 位作者 顾康康 陆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22-2032,共11页
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合肥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提取UGI要素与生态源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与坡度数据校正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生成... 绿色基础设施格局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合肥市域为研究范围,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提取UGI要素与生态源地,使用夜间灯光数据与坡度数据校正InVEST模型中生境质量模块生成的阻力面,进而结合电路理论运用Circuitscape软件与Linkage Mapper工具模拟构建UGI网络并识别生态走廊中的关键节点,最后基于斑块、廊道、障碍点的空间特征,提出合肥市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合肥市UGI网络由120个生态源地斑块、4442.4km^(2)的廊道、62处障碍点构成,生态斑块大部分面积较小且分散,生态斑块集中度南部优于北部。生态走廊在主城区以外环状蔓延分布,分别集中在市域东部、北部与南部,网络整体连接性较低。障碍点多数分布在生态源地边缘或生态走廊内,主要为建设用地与道路用地,低于平均阻力值的障碍点面积占障碍点总面积的71.1%,相对容易修复;(2)合肥市现有重要生态走廊集中分布于巢湖东北、巢湖西北、市域南部,各区域内的廊道连接自成体系,未形成整体的网络连接。依据廊道分析提出保护72条重要生态走廊,恢复11条潜在生态走廊的廊道优化策略;(3)根据障碍点分析划分了615.6km^(2)的一级改善区、1818.3km^(2)的二级改善区与保护区范围。研究基于MSPA-CIRCUIT的模型构建为合肥未来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优化路径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同时也为其他地区UGI网络构建与优化提供了借鉴意义。新发展理念引领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将在科学识别基础上,更加凸显人类福祉提升导向下的价值复合和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 电路理论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文化互动视角的传统村落形态识别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庙下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海玲 范文君 刘黎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8,共13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聚落形态识别及规律分析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理论和康泽恩形态学理论,从物质-文化互动视角构建涵盖历史形态、结构形态和功能文化形态的传统村落形态识别...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乡村聚落形态识别及规律分析对传统村落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表征与非表征理论和康泽恩形态学理论,从物质-文化互动视角构建涵盖历史形态、结构形态和功能文化形态的传统村落形态识别体系。以湖南省郴州市庙下村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参与式评估、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村落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历史形态演化维度来看,受不同时期历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庙下村聚落物质形态呈现出限制性扩张、集聚式增长、外延式发展和沿路式扩张4个阶段。(2)从结构形态的特征维度来看,村落内部形成由点、线、面交织的完整有序结构。其中,点要素在东北宗祠附近及中心处集聚,线要素呈交叉纵横的棋盘式布局特征,面要素的功能板块在村落中呈现界限清晰的规则有序布局。(3)不同点、线、面承载的文化空间有所差异。从文化形态维度来看,以乡村聚落内的1 086处现存建筑为评价单元,选取用地类型、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风貌、建筑层数和屋顶形式6个评价指标,采用2.5D空间形态表达方式探究文化价值的差异性,庙下村文化价值特征的各方面在空间上均呈现出显著集聚、相似与连续的特征。(4)基于物质-文化形态特征,将庙下村分为传统文化区、现代化生活区和传统生活区等6种功能类型,根据不同区域存在问题以及治理主体差异,进一步从管理策略上归并为保护区、整治区和更迭区,以村民、政府和企业主体构成的行动者网络为逻辑出发点,针对不同区域的开发保护提出建议,为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景观形态 表征与非表征理论 城市形态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形态过程视角下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演进——郑州国棉三厂生活区为例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建涛 陈思思 谷凯 《南方建筑》 2019年第4期91-96,共6页
工业生活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建国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保护与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中工业用地的调整,使工业生活区所处地段价值提升,对工业生活区的保护性再利用和开发建设成为关注问... 工业生活区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建国后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具有重要保护与研究价值。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更新中工业用地的调整,使工业生活区所处地段价值提升,对工业生活区的保护性再利用和开发建设成为关注问题。为对工业生活区空间格局有一个科学系统的认知,研究内容借鉴康泽恩城市形态学派平面格局与地块循环发展理论,以郑州国棉三厂工业生活区为例,划分工业生活区演进的不同时间阶段,系统的对生活区空间格局所涉及的街道、建筑功能、建筑基底、建筑高度及地块循环等内容的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生活区空间格局中不同形态要素演进的规律和特征,为城市地段及街区、建筑层面的空间格局演进研究提供一种系统、可操作的分析方法,为城市更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生活区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 城市形态过程 空间格局演进 郑州国棉三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连接度的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浪 余浩然 +2 位作者 仲启铖 张桂莲 张青萍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4,共9页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 如何科学确定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是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基于电路理论模型量化源地间物种转移廊道的功能连接度,引入经济学“效益成本比”思想构建城市生态廊道空间范围划定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功能连接度效益成本比的拐点作为该条廊道规划建设的参照宽度。结果显示:(1)研究区共识别59个30hm^(2)以上的生态源地,其中大型生态源地多处在研究区外围,景观阻力面空间分布特征具有明显地“核心-边缘”特征;(2)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模型与电路理论提取出126条生态廊道,并识别了重要生态源地、夹点及障碍点,发现障碍点与夹点空间存在明显拮抗关系;(3)整合电路理论(Circuitscape平台Pairwise模式)与分段线性回归模型划定研究区城市生态廊道的参考宽度范围处于60.27~371.83m,并对比了现有功能连接度量化方法对廊道参照宽度有潜在影响。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今后城市乃至区域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态廊道 廊道宽度 功能连接度 电路理论 形态学格局分析(MS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城市蓝绿空间碳汇基础设施网络分析——以广西北部湾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萱 龚苑红 +1 位作者 覃盟琳 朱梓铭 《广西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23,共11页
为探讨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碳汇服务功能有益于指引城市碳中和目标建设,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城市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法、连通性分析法以及电路理... 为探讨蓝绿基础设施(Blue-Green Infrastructure,BGI)碳汇服务功能有益于指引城市碳中和目标建设,本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海岸带城市为例,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法、连通性分析法以及电路理论,构建蓝绿基础设施碳汇网络,讨论对应的固碳增汇对策。结果表明:2020年研究区蓝绿空间碳汇总量为735524.09 tC·a^(-1),其中绿色空间碳汇总量为588680.06 tC·a^(-1),蓝色空间碳汇总量为146844.03 tC·a^(-1),单位面积碳汇量“蓝”高于“绿”;共提取63个碳汇源地斑块,20个核心源地斑块,绿色空间核心源地总面积为6814.31 km^(2),蓝色空间为899.05 km^(2),核心源地主要分布在东西两侧及南部沿海地带;共提取出24条生态廊道,绿廊共长122.21 km,蓝廊为52.75 km,呈环状分布,中南部地区分布较密,连通性强。本研究结果可为“碳达峰与碳中和”(简称“双碳”)背景下海岸带城市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城市 蓝绿空间 碳汇基础设施 广西北部湾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市华林玉器专业市场地区的形态区域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江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5期188-193,共6页
研究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中的形态区域概念,对广州市华林玉器市场地区的街道系统、地块划分及建筑形式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形态区域,探讨各个形态区域的形态特征及动力因素,并总结该地区在城市层面及地区层面的形态特点。研究表明... 研究运用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中的形态区域概念,对广州市华林玉器市场地区的街道系统、地块划分及建筑形式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形态区域,探讨各个形态区域的形态特征及动力因素,并总结该地区在城市层面及地区层面的形态特点。研究表明,城市形态与地区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商业业态及当时的社会状况等都有直接的关系,这些影响因素共同作用于城市物质空间,从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城市形态;通过对物质空间形态的研读,结合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才能更好地解读城市形态演变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态 形态区域 康泽恩城市形态学理论 专业市场 华林玉器市场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城市系统遥感信息指标的提取方法
11
作者 张金牡 吴波 刘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利用遥感的手段来研究城市现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使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一些定量描述城市的统计指标。本文根据EJ.Heikkila对模糊城市系统理论的描述,首先分析了提取描述该模糊城市系统的指标困难之所在,然... 利用遥感的手段来研究城市现象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使用这种方法首先需要从遥感图像中提取一些定量描述城市的统计指标。本文根据EJ.Heikkila对模糊城市系统理论的描述,首先分析了提取描述该模糊城市系统的指标困难之所在,然后提出一种基于数学形态学的逐步侵蚀算法,来解决模糊城市系统中遥感图像在像素级精度中“城市用地”概念难于理解和计算的问题,并在VC6. 0 ++下编程实现了这种算法,提取出了描述模糊城市的三个遥感信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系统 遥感信息 提取方法 遥感图像 数学形态学 统计指标 定量描述 系统理论 城市用地 像素级 VCA 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PA-CIRCUIT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热环境网络识别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方云皓 赵丽元 +1 位作者 窦碧莹 王书贤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37-1248,共12页
快速城市化是热环境风险加剧的主因,从网络视角分析热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对于改善热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基于2000、2010及2020年地表温度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分析城市群地表温... 快速城市化是热环境风险加剧的主因,从网络视角分析热环境的空间结构特征,对于改善热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性以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例,基于2000、2010及2020年地表温度数据与建成区面积数据分析城市群地表温度与热岛区域时空特征,采取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模型提取并划分热岛斑块类型,包括核心、孤岛、孔隙、边缘、环道、桥接以及支线,在此基础上构建热环境源地与热环境廊道,并利用电路(CIRCUIT)理论对城市群热环境网络进行识别。此外,依据多元指标分别评估城市群热环境网络的总体连通性(α指数、β指数与γ指数)与空间连通性(特征向量中心性与电流密度)。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夏季地表温度高温区与次高温区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常温区、低温区以及次低温区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各类型热岛斑块的地表温度中位数呈现核心型热岛斑块最高而支线型热岛斑块最低的规律;(2)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夏季热岛区域总面积由2.80×10^(3)km^(2)增至12.8×10^(3)km^(2),其中核心型热岛斑块面积占比由31.1%增加至45.9%,在空间上呈现逐渐向武汉、长沙以及南昌等地集聚的趋势;(3)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热环境源地数量由56个增至215个,热环境廊道数量由89条增至378条,包含热环境廊道的城市比例由77.4%增至100%,已初步形成城市群全局热环境网络;(4)2000-2020年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热环境网络的总体连通性呈逐渐增强态势,空间连通性的分布趋势由“南高北低”的空间异质性格局向“全局高连通性”的空间稳定性格局演变。该研究旨在为区域尺度的气候适应发展策略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环境网络 热岛斑块 连通性评估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电路理论 长江中游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