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羌塘南部走构由茶错地区火山岩定年与康托组时代的厘定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才 黄小鹏 +1 位作者 牟世勇 迟效国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6-228,共3页
康托组在羌塘南部地区分布广泛,是青藏高原始新世大规模隆升以后首先接受的陆相碎屑和火山沉积,以往根据时代跨度较大的生物化石将其时代确定为中新世,但一直存在争议。羌南走构由茶错康托组中呈层状出露的火山岩面积约120km2,主要岩性... 康托组在羌塘南部地区分布广泛,是青藏高原始新世大规模隆升以后首先接受的陆相碎屑和火山沉积,以往根据时代跨度较大的生物化石将其时代确定为中新世,但一直存在争议。羌南走构由茶错康托组中呈层状出露的火山岩面积约120km2,主要岩性为玄武质粗面安山岩,保存有完好的火山口和火山颈。40Ar-39Ar积分年龄为30.5Ma±0.6Ma,K-Ar法年龄为33.3Ma±0.5Ma、29.3Ma±0.4Ma、32.3Ma±0.5Ma、28.4Ma±0.4Ma,为渐新世早期。结合区域上康托组与伴生火山岩的相互关系,确定走构由茶错、康托、鱼鳞山和纳丁错等地的火山岩是康托组的组成部分。根据走构由茶错火山岩同位素定年结果将康托组的时代由中新世厘定为渐新世,羌塘地区大规模隆升以后接受沉积的时间前推了大约1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羌南地区 走构由茶错 康托组 同位素年代学 渐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晚始新世干旱化事件:改则盆地康托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的记录 被引量:4
2
作者 姜高磊 徐亚东 +2 位作者 宋博文 张克信 罗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3-2034,共12页
改则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盆地内沉积物记录了高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改则盆地康托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改则盆地中-晚始新世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1中始新世湿润气候下开放湖盆阶段:虽然碳酸盐岩δ^(18)O值... 改则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盆地内沉积物记录了高原古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本文对改则盆地康托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改则盆地中-晚始新世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1中始新世湿润气候下开放湖盆阶段:虽然碳酸盐岩δ^(18)O值在43层处向正值偏移,但整体^(18)O和^(13)C强烈亏损,并且该时期碳酸盐岩δ^(18)O值和δ^(13)C变化相关系数为R^2=0.082。表明该阶段的研究区虽然经历过短期蒸发作用增强或补给水减少,但整体是气候湿润条件下补给水丰富的开放型湖盆。2晚始新世干旱气候下封闭湖盆阶段:经过中新世晚期(63层)气候和湖泊水文状态的过渡,晚始新世^(18)O和^(13)C同位素富集,δ^(18)O值和δ^(13)C值变化相关系数为R^2=0.7762。表明该阶段气候干旱,蒸发作用强烈,湖盆萎缩成为封闭湖盆。综合前人研究,认为青藏高原腹地及北缘、东北缘在晚始新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干旱化事件。对比分析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记录、全球海水Sr和大气CO_2记录,认为青藏高原腹地和北部的干旱化事件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则盆地 康托组 碳氧同位素 晚始新世干旱 青藏高原隆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被引量:11
3
作者 岳龙 牟世勇 +1 位作者 曾昌兴 易成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29-232,共4页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sp.,O.lanpingensis,Gyrogona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sp.,O.lanpingensis,Gyrogona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位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托组的时代 地质意义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古近纪康托组沉积物源及构造背景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赵嘉峰 王剑 +5 位作者 付修根 沈利军 郑波 韦恒叶 张豪薇 唐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3-110,共18页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物源特征及构造背景。研究区康托组主要为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分选性和磨圆度较差,发育平行层理。对17件样品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测试,结果显示中等的化学蚀变指数CIA值(69.57~80.81),较高的化学风化指数CIW值(81.07~95.02)和斜长石风化指数PIA值(77.32~93.96),表明物源区整体经历了较强的化学风化作用。Th/U、Sc/Th、Rb/Sr等微量元素比值接近大陆上地壳值,结合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表明近源快速堆积的特点。根据TiO_(2)/Zr、Co/Th、La/Sc、Th/Sc、Cr/Zr值和δEu、δCe的负异常,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说明康托组物源主要来自于长英质岩石。La—Th—Sc、Th—Sc—Zr/10、TiO_(2)—Fe_(2)O_(3)^(T)+MgO、Al_(2)O_(3)/SiO_(2)—Fe_(2)O_(3)^(T)+MgO和主量元素双因素构造判别图解表明物源区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结合构造演化分析,指示了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形成于陆内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屑岩 物源 地球化学 康托组 西藏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特征
5
作者 姜高磊 韩芳 +4 位作者 宋博文 韦一 江尚松 罗亮 张克信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4,共10页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托组 改则盆地 渐新统-中新统 沉积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世-中中新世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特征及其对气候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江军 洪汉烈 +5 位作者 刘钊 宋鄂平 王朝文 姜高磊 殷科 张克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404,共12页
为了揭示西藏改则地区渐新世-中中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结合改则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改则盆地的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等,通过沉积物中矿物含量... 为了揭示西藏改则地区渐新世-中中新世古气候环境演化,结合改则盆地的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并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改则盆地的样品进行了全岩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长石、方解石和少量白云石等,通过沉积物中矿物含量变化和石英/长石的比值显示青藏高原改则盆地康托组在气候总体为干冷的大背景下经历了4个阶段:Ⅰ(早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碳酸盐矿物次之,长石含量最少,白云石在该阶段出现频繁,且含量变化明显,指示气候以季节性干旱为主;Ⅱ(晚渐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上一阶段有所下降,碳酸盐矿物和长石含量增加,指示气候进一步趋向干冷化;Ⅲ(早中新世):石英含量最高,但相比之前两个阶段进一步减少,长石含量进一步增加,碳酸盐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白云石,相比之前两个阶段含量增加明显以及下降的石英/长石比值,指示气候变得更为干冷;Ⅳ(中中新世):石英含量相对上一阶段有所增加,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降低,石英/长石比值也有所增长,但相比Ⅰ和Ⅱ阶段仍然较小,指示该阶段气候虽有所回升,但依旧处于干冷环境下。对比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可知改则盆地气候阶段性变化可能是高原隆升和全球气候变化共同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改则盆地 康托组 常见矿物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不杂斑岩型铜矿激电中梯方法有效性试验分析
7
作者 张文磊 钟康惠 张朋举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83-984,共2页
多不杂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中段中生代铁格龙构造岩浆弧与羌塘地块南缘交接部位,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分界,在大地构造位置中有利于产出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矿区出露地层自老到新依次为:早侏罗统曲色组... 多不杂矿区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中段中生代铁格龙构造岩浆弧与羌塘地块南缘交接部位,班公湖-怒江缝合构造带是拉萨地块与羌塘地块分界,在大地构造位置中有利于产出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矿区出露地层自老到新依次为:早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性段,该地层是多不杂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岩,岩性为变长石石英砂岩;下白垩统美日切组,岩性以安山质火山碎屑岩、安山玢岩为主;第三系康托组,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区域内构造线主要由大量的东西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 曲色 羌塘 康托组 长石石英砂岩 花岗闪长斑岩 下白垩统 激电 侏罗统 北西向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