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帆 高立娜 +1 位作者 张莹莹 金曼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29期29-30,共2页
目的综合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管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 目的综合护理管理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9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7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管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Barthel指数及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的NF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及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康复及神经功能恢复时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显著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快速的恢复,同时降低患者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管理 脑梗死 康复预后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朱素仪 曾丹 刘衬章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性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预后情况。结果... 目的探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8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一般性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6.92±5.07)、(24.73±5.9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别为(35.47±2.91)、(48.65±2.47)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分别为(41.22±2.62)、(49.53±2.9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干预 脑梗死 康复预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平 《北方药学》 2017年第5期8-9,共2页
目的:观察研究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病史,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划分为研究组(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无二甲双胍治疗)各43例... 目的:观察研究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的疗效,并分析对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根据治疗病史,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86例,划分为研究组(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无二甲双胍治疗)各43例,对比两组的预后康复效果。结果:研究组中的低分化结肠腺癌比例为13.95%、存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占18.6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X^2=6.86,5.98;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2.33%,较对照组低(X^2=5.84,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予以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改善预后,降低淋巴结转移风险和死亡率,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预后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0
4
作者 耿润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563-564,共2页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两...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小儿哮喘预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延续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复诊情况、再住院情况及家长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总复诊率(96.67%)高于对照组(46.67%),总再住院率(6.67%)低于对照组(50%),且哮喘健康知识掌握率(100.00%)高于对照组(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应用于小儿哮喘愈后康复,患儿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且1 a内再住院情况少,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患儿 哮喘 预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石玉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2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一般组和替代组,各2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替代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HRRT。比较两组炎症指标、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H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按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一般组和替代组,各24例。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替代组在常规基础上增加HRRT。比较两组炎症指标、血气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代组IL-6(19.63±2.91)ng/L、TNF-α(8.12±1.22)ng/L均低于一般组的(25.30±3.70)、(11.79±2.0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代组PaO_(2)(79.23±3.31)mm Hg(1 mm Hg=0.133 kPa)、PaO_(2)/FiO_(2)(175.44±8.32)均高于一般组的(72.04±4.95)mm Hg、(161.90±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代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一般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RT对于减轻炎症反应有积极作用,还能改善血气指标,值得SAP患者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合式肾脏替代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 预后康复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对预后康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雪坤 《中国标准化》 2022年第8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对于患者康复的促进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05月至2021年08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 目的:探讨研究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对于患者康复的促进价值。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0年05月至2021年08月期间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收的100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过程信息。结果:从治疗结果中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理想,差异较大(P<0.05);且从不良反应来对比,观察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急性胆源性的临床护理中,实施全程规范化护理及饮食管理可促进患者的临床恢复,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评分,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全程规范化护理 饮食管理 预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梁金娇 尹竹芳 +1 位作者 张绪 陈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5期187-189,共3页
目的研究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预后... 目的研究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社会功能、自尊感及康复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预后效果、社会功能与自尊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预后效果评分(20.57±4.26)分与社会功能评分(6.47±1.67)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9.76±4.69)、(8.17±4.26)分,自尊感评分(28.16±5.37)分高于对照组的(21.34±4.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6.13±3.75)分、卫生能力评分(3.54±2.07)分、社交能力评分(5.18±3.03)分与兴趣爱好评分(5.52±3.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42±2.25)、(2.51±1.48)、(3.62±2.57)、(3.18±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阶段性康复训练能提高社会功能与自尊感,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段性康复训练 精神分裂症 预后康复 自尊感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尼可地尔治疗对心肌循环再灌注及预后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李巧 陈哲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2年第12期2194-2196,共3页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循环再灌注及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的103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肌循环再灌注及预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的103例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和观察组(52例,单硝酸异山梨酯+尼可地尔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心肌微循环灌注指标、预后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微循环灌注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 m内,观察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术后应用尼可地尔能扩大心脏表面血管面积,改善血流速度以及心肌供血,还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急性心肌梗死 PCI 心肌循环再灌注 预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其预后及照顾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文军 邱大宏 +7 位作者 巫秋玲 黎秀珍 陈艺军 吴丽敏 徐娟 黄群明 李美娟 卢芸凌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3期213-217,共5页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案对其病情预后及照顾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并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出院...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案对其病情预后及照顾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并为这类患者群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积累经验。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2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出院后给予抗精神病药物长期维持治疗且做好院前健康宣教。选取我院精神科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设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开展为期1年的追踪随访,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社会功能恢复情况、用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同时比较两组家庭照护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出院当天BPRS及SDS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第3、6、12个月末的BPRS及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庭照护者在出院当天的SCL-9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个月末,研究组家庭照护者的各项SCL-9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第12个月末,研究组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方案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并能缓解照护者负性情绪,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庭护理 预后康复 照顾者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预测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绘锋 王俊杰 闫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516-519,共4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栓治疗,以及个体化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和CT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栓治疗,以及个体化康复训练,根据康复训练6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对比不同预后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和CTA、CTP检查结果,同时分析CTA、CTP对患者不良康复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预后良好组患者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预后良好组患者的ASPECTS评分及CBF、CBV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MTT、TTP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后得到的结果,患者NIHSS评分ASPECTS评分和CBF、CBV水平呈负线性相关,与MTT、TTP呈正线性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PECTS评分、CBF、CBV、MTT均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康复预后的有效指标,同时联合检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康复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4%和81.4%。结论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患者溶栓治疗和康复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康复预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8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探究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差异,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3月... 目的探究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疗效差异,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5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并进行对比分析。待两组患者出院后,对其随访1年,记录1年内妊娠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为(118.7±37.7)min,对照组为(126.8±30.2)min,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7.8±26.2)ml、(22.8±5.2)h、(3.23±1.1)d、(4.13±1.6)d,对照组分别为(139.2±55.2)ml、(39.0±1.5)h、(6.20±1.6)d、(6.91±2.1)d,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内妊娠率为68.0%,对照组为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而言,开展腹腔镜下治疗较开腹手术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并提高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内膜异位症 手术时间 预后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