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丁苯酞胶囊、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朝健 陈文远 王小桥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78例该院收治的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神经行为认知状况测试(NCSE)评分,测定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监测血清中神经营养状态指标、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31%(36/39)、74.36%(29/39),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χ2=4.523,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神经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注意力、记忆力、定向力、执行力、思维推理力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其MoCA评分、NCSE评分显著升高,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血流Vs、Vm、Vd水平更高,脑血液灌注状态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BDNF含量显著升高,VILIP-1、NSE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针刺、丁苯酞胶囊联合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利于促进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恢复,促进脑血流量的恢复,上调血清中BDNF含量,抑制VILIP-1、NSE表达,修复受损的神经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 针刺 丁苯酞胶囊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上肢康复训练中训练者主动参与度估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康俊 施长城 +8 位作者 张勤 王嘉津 王昱 张佳楫 马冶浩 柴澄 沈巍 谢凯 左国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8-983,991,共7页
目的:针对现有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的主动参与度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或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康复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者主动参与度定量化评估方法。方法:本研究针对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任务的特点,通过实时获取电机关... 目的:针对现有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的主动参与度评估方法存在主观性强或操作复杂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康复机器人系统的训练者主动参与度定量化评估方法。方法:本研究针对末端牵引式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任务的特点,通过实时获取电机关节转矩与位移信息计算特定动作周期内的电机做功情况,结合标定检测过程分别获取机器人单独完成与人机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做功信息,在此基础上估算受试者训练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度。招募了12例健康受试者,他们通过控制上肢发力水平分别模拟出四种不同的主动参与度(被动、半主动、主动与抗阻),采用提出的方法计算主动参与度。同时,采用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主动参与度评估方法对提出的方法的性能进行验证与比较。结果:基于做功计算方法的主动参与度计算结果为:被动:0.06%±9.65%、半主动:42.46%±20.47%、主动:90.73%±17.15%;抗阻:239.96%±84.23%。基于表面肌电探测方法的主动参与度计算结果为:被动:-3.33%±6.32%;半主动:40.85%±22.34%;主动:100%±16.28%;抗阻:193.65%±73.42%。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趋势一致性。结论:基于康复机器人做功计算的方法能够方便地估算出受试者康复训练中的主动参与度,通过标定检测的方法可以避免复杂的人体肢体动力学建模,该方法在康复患者主动参与度估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该方法无需训练者佩戴额外传感器,操作简单,具有临床应用推广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 做功计算 训练者主动参与度 康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高明明 恽晓平 +13 位作者 张慧丽 郭华珍 张新 牛秀莲 祁欣 乔颖欣 王建文 关晨霞 李芙英 任海 刘野 路亚娟 徐宝华 周若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 目的研究记忆障碍康复训练的疗效,比较不同训练模式的疗效及优缺点,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将全国12家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144例记忆障碍患者分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和对照组。仪器和人工训练组患者进行以记忆为主的认知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分别治疗6周和12周;对照组不参加训练。对训练前后的瞬时、短时和长时记忆进行评定;比较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及对照组训练前后组内及组间成绩;并对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损伤部位及昏迷时间对疗效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仪器训练组及人工训练组6周、12周成绩均较初评显著提高(P<0.001),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仪器训练组成绩明显高于人工训练组(P<0.01);年龄与疗效呈负相关。结论记忆障碍康复的疗效显著;12周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记忆功能显著提高;采用认知康复专业仪器进行认知训练模式的疗效明显优于人工训练模式,应予以普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障碍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池岩 张迪 +1 位作者 高鹤枭 姜雪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426-2434,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通常伴随着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精神心理状态。近年来,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展现出...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这种疾病通常伴随着神经功能受损,导致运动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步行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精神心理状态。近年来,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康复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结合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反馈系统以及远程康复等现代数字技术,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还能通过沉浸式训练、实时反馈以及远程监控等促进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本文综述了数字技术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障碍中的应用现状、有效性及存在的不足,旨在更好地把握脑卒中后步行功能训练的新方向,探寻更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脑卒中 步行功能 数字技术辅助步行康复训练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晶 阿依沙·吉力力 +2 位作者 艾力江·阿斯拉 束娇娇 帕丽达·买买提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668-2672,共5页
对人工智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包括人工智能概述、应用方式及现存的问题与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应用的发展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膝关节置换术 术后康复 康复训练辅助 康复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后失算症的康复疗效观察 被引量:8
6
作者 张新 恽晓平 +13 位作者 高明明 郭华珍 张慧丽 沈敏 潘华舫 马兆丽 李冬 萧玉婷 李芙英 周若薇 孟静 路亚娟 任海 徐宝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6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脑损伤后失算症的疗效。方法应用随机表法将113例脑损伤后失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仪器训练组(38例)和人工训练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失算症等认知障碍评定;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进行认知康复训练,30 min/d,5 d/周,共训练6周。从中抽取33例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训练与观察。入组患者分别于入组前、第6周、第12周进行EC301计算和数字加工成套测验汉语修订版(EC301-CR)测验。结果仪器训练组和人工训练组6周后成绩均有显著提高(P<0.001);6周、12周后疗效均为仪器训练组>人工训练组>对照组(P<0.001),且年龄与康复训练成绩呈负相关。结论认知康复专业设备的疗效显著优于人工训练;最初6周为失算症最佳康复期;年龄越小,康复疗效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算症 脑损伤 康复 评定 计算机辅助认知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