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颈椎康复训练系统的颈椎后凸生物力学模型研究
1
作者 刘治华 张鸣文 +2 位作者 周洋 申彦魁 陈中中 《医用生物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5-622,共8页
目的 建立颈椎后凸在轴向牵引载荷和横向侧推载荷作用下的生物力学模型,为颈椎曲度异常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患者CT扫描数据为基础,提取颈椎中轴线数据,拟合出颈椎弯曲曲线,根据Timoshenko梁原理... 目的 建立颈椎后凸在轴向牵引载荷和横向侧推载荷作用下的生物力学模型,为颈椎曲度异常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从而为患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 以患者CT扫描数据为基础,提取颈椎中轴线数据,拟合出颈椎弯曲曲线,根据Timoshenko梁原理,使用颈椎康复训练系统,建立颈椎后凸生物力学模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获得载荷作用下颈椎恢复曲线以及治愈颈椎后凸所需要的总载荷,并验证其合理性。结果 建立了颈椎后凸生物力学模型,在轴向牵引载荷与横向侧推载荷作用下,颈椎向正常生理性弯曲方向有效发展,轴向载荷与横向载荷的总作用力分别为353、5 649 N,且总轴向载荷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而增大,总横向载荷的治疗力矩随着Bordon值的增大而减小,轴向载荷的治疗力矩在正常Bordon值范围内,小于横向载荷的治疗力矩,验证了载荷的合理性。结论 所建立颈椎后凸生物力学模型能够正确模拟颈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其分析结果具有有效性,可为患者的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力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曲度 颈椎后凸 颈椎康复训练系统 生物力学模型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郭晓辉 王晶 +2 位作者 杨扬 张鑫 徐光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31,共8页
针对传统下肢康复训练中病人参与度低、无法产生主动运动意图等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基于大脑镜像神经元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利用Matlab和Labview等软件实现数据实时通信与反馈处理,结合虚拟现实场景建模和动... 针对传统下肢康复训练中病人参与度低、无法产生主动运动意图等问题,设计实现了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训练系统。基于大脑镜像神经元和神经可塑性理论,利用Matlab和Labview等软件实现数据实时通信与反馈处理,结合虚拟现实场景建模和动画脚本编辑的方法,通过3D视觉和听觉等效果作用于患者神经中枢,形成信息传递的封闭回路,以实现对受损神经中枢的主被动协同刺激,激发大脑运动区镜像神经元,强化自主运动意图。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辅助患者完成主被动模式下的康复训练,并在训练中为患者提供深度虚拟环境的视觉交互,大大增强了康复训练中对受损神经中枢的刺激,提高了患者的训练效率和积极主动性。该技术在神经中枢损伤的康复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训练系统 视觉交互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inect动作交互模式的脑瘫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振利 沈玄霖 +4 位作者 刘军 张国栋 葛晨斌 波罗瓦茨.布朗尼斯拉夫 李斌 《高技术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14-1021,共8页
设计了以Kinect为交互设备的脑瘫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针对上、下肢康复运动设计了运动捕捉功能及运动数据记录、分析和评价功能,通过对脑瘫患者的实际考察和数据研究,对程序进行整改。系统还设计了动作数据记录和评价功能,可结合不同... 设计了以Kinect为交互设备的脑瘫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针对上、下肢康复运动设计了运动捕捉功能及运动数据记录、分析和评价功能,通过对脑瘫患者的实际考察和数据研究,对程序进行整改。系统还设计了动作数据记录和评价功能,可结合不同案例进行多疗程数据记录和分析评价,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目前情况和训练后的康复情况,为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提供治疗佐证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ECT 动作交互 脑瘫康复训练系统 骨骼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晓龙 何梦晓 +2 位作者 尹贻锟 杨旸 张敬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64-1074,共11页
背景传统核心稳定康复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确切,但存在患者长期依从性差的问题。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专利号:2021107165452),但其在CNSLBP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核心... 背景传统核心稳定康复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SLBP)患者康复训练中的效果确切,但存在患者长期依从性差的问题。本课题组自主研发了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专利号:2021107165452),但其在CNSLBP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尚不明晰。目的探究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对CNSLBP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广西师范大学、桂林学院内招募的21例男性CNSLBP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11)与对照组(n=10)。试验组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照组采用传统核心稳定训练,共干预6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部功能障碍,采用Hoggan MicroFet 2肌肉与骨骼检测仪测定患者腰部前屈肌群、后伸肌群、回旋肌群肌力及肌力信号,采用Y平衡测试(YBT)评定动态平衡能力。结果试验组、对照组干预后VAS值、ODI值低于干预前(P<0.05),上腹屈、脊柱伸、脊柱左旋、脊柱右旋肌力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VAS值、ODI值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后左侧、右侧YBT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试验组左侧、右侧YBT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传统核心稳定训练与采用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均能减轻CNSLBP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增加上腹屈、脊柱伸和脊柱回旋肌力,提高动态平衡能力,而采用核心稳定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在减轻腰部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障碍、提高动态平衡能力方面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医学康复 核心稳定 康复训练系统 慢性非特异性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下肢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朝阳 张裴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238-241,264,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下肢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发病时间<1个月的首次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按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于病情稳定48 h后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 目的观察早期下肢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对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发病时间<1个月的首次卒中后偏瘫患者40例,按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于病情稳定48 h后开始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下肢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进行步行能力训练。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下肢部分,FMA-L)、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估患者的下肢运动及步行能力;采用表面肌电评估胫前肌、腓肠肌的肌张力、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MA-L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MA-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20.0±6.2)、(5.1±1.6)分,试验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Holden步行功能分级仅试验组较治疗前改善(P<0.01)。两组治疗前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肌力、肌张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两组均较治疗前好转(P<0.01),其中试验组胫前肌肌力、肌张力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20±7)、(12±4)μV,对照组分别为(12±4)、(9±3)μV;试验组腓肠肌肌力、肌张力治疗前后的差值分别为(25±8)、(19±6)μV,对照组分别为(10±3)、(11±2)μV。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下肢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的治疗能显著改善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下肢 智能反馈康复训练系统 步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上肢表面肌电反馈康复训练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6
作者 牟洪雨 季林红 +3 位作者 王人成 杨义勇 金德闻 张济川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目的:研究临床康复训练中急需解决的肌肉疲劳的保护问题。方法:开发了一种采用功能电刺激方式和表面肌电反馈控制的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由功能电刺激器、被动训练发生器、表面肌电信号放大器及管理控制软件4部分组成。管理控制软件控... 目的:研究临床康复训练中急需解决的肌肉疲劳的保护问题。方法:开发了一种采用功能电刺激方式和表面肌电反馈控制的康复训练系统。该系统由功能电刺激器、被动训练发生器、表面肌电信号放大器及管理控制软件4部分组成。管理控制软件控制表面肌电信号放大器、功能电刺激器和被动训练发生器3部分的协调运作。结果:该系统可以实时分析康复训练过程中采集到的表面肌电信号,并以此判定肌肉是否疲劳,亦可设定功能电刺激系统的刺激参数,通过控制电路控制训练发生器运动参数等功能。结论:该系统可以有效地防止主动训练过程中因肌肉过度疲劳而造成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上肢表面肌电反馈康复训练系统 研制 肌肉疲劳 功能电刺激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发展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翟艺 徐秀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08-910,共3页
本文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几款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康复系统,针对软件设计部分做出主要说明,分析虚拟场景、虚拟物体及网络远程在上肢康复中的应用,并对虚拟训练技术在康复应用中的问... 本文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上肢功能康复训练系统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概述,重点介绍几款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康复系统,针对软件设计部分做出主要说明,分析虚拟场景、虚拟物体及网络远程在上肢康复中的应用,并对虚拟训练技术在康复应用中的问题做出总结,对其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上肢康复训练系统 手指功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 被引量:9
8
作者 高品操 唐芳 +1 位作者 杨义 禹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两组均采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头皮针治疗,试验组另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共8周... 目的观察智能康复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效果。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试验组(n=34),两组均采用常规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和头皮针治疗,试验组另采用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训练,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4周和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功能测试(UEF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FMA-UE评分、UEFT评分和MBI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显著增加(F>11.676,P<0.001)。治疗4周和8周后,试验组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122,P<0.05)。结论智能康复训练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头皮针 智能康复训练系统 上肢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ostep运动训练系统在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霜 张继荣 +2 位作者 郑栋华 裴强 陈景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8-251,共4页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 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对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进行运动训练的意义。方法:46例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Biostep训练组(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Biostep运动训练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ASIA下肢运动评分、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10m步行测试(10MWT)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WISCIⅡ、10MWT和FIM评分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ASIA下肢运动评分、WISCIⅡ和10MWT方面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辅以Biostep康复训练系统进行训练,对提高腰髓完全性损伤患者步行功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髓完全性损伤 Biostep运动康复训练系统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被引量:26
10
作者 贾代良 吕琳 +2 位作者 侯桂萍 徐海东 王海滨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76-778,共3页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达40%~70%,以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压痛为主要临床表...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能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达40%~70%,以下肢疼痛、肿胀、浅静脉扩张、压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旦血栓脱落,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及肢体缺血,甚至坏死,积极做好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髋关节置换术后 系统康复训练 预防 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全髋关节置换术 致命性肺栓塞 髋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对肺癌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肖肖 曲晓翰 赵蕊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将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术后呼吸训练方式和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 将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传统术后呼吸训练方式和系统性肺康复训练方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的效果。系统性肺康复训练在肺癌术后康复训练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并且有助于缩短引流管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肺康复训练 肺癌 胸腔闭式引流 引流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春霞 杜萍 +1 位作者 石跃滨 吴玉宝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8期10-14,共5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分析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和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20年3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变化和慢性疼痛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出院时(均P<0.05),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出院时(均P<0.05);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慢性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经抗凝治疗后均恢复,两组均未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未见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慢性疼痛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功能康复训练 股骨颈骨折 髋关节置换 运动功能 慢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分割与注册:智能化多传感训练系统范例研究
13
作者 梁威 李晓明 何建斌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1期74-78,共5页
针对多传感器系统的数据融合问题,以自适应性肢体康复训练系统为例,对数据分割与注册进行了研究.对于数据分割中的时间序列对准问题,采用三次样条拟合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数据注册中的形式统一化问题,将实际测量参数经特征提取、适应性... 针对多传感器系统的数据融合问题,以自适应性肢体康复训练系统为例,对数据分割与注册进行了研究.对于数据分割中的时间序列对准问题,采用三次样条拟合的方法加以解决;对于数据注册中的形式统一化问题,将实际测量参数经特征提取、适应性建模、预测及自评估,变为特征变量和相应的自评估置信概率表述,其他档案性信息和非模拟量参数则通过模糊化处理变为相同形式的表述,再进一步转换为统一的符号形式,即可解决.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融合决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数据分割 数据注册 多传感器系统 自适应性肢体康复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及术后康复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顾羊林 王予彬 +1 位作者 王惠芳 朱国兴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70-1171,共2页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膝部各韧带中最易受损,ACL断裂后,膝关节的不稳不但会影响日常活动和运动,而且会造成关节内结构的进一步损伤[1-3].因此,为了恢复膝关节结构及功能,对损伤的ACL需要进行重建及术后系统康复训练已经成为共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腱移植重建ACL 32例,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 自体半腱肌 关节镜 康复效果 术后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结构 系统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冯晓东 孙伟娟 +4 位作者 张裴景 白俊敏 郭青川 郝权 刘飞来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67-969,共3页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但国内对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 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后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对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但国内对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拟通过收集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相关资料,对影响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预后主要因素,为制订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功能障碍 脑卒中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介入 预后因素分析 预后影响 肩手综合征 系统康复训练 情感障碍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马蹄内翻足矫形治疗1例报告
16
作者 杨迪 高正玉 +1 位作者 王强 罗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12-1014,共3页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较为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8/105[1]。HSP主要表现为逐渐缓慢出现步态异常或步行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终止或逆转HSP患者的病程,只能通过药物...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较为罕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发病率约为1.8/105[1]。HSP主要表现为逐渐缓慢出现步态异常或步行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来预防、终止或逆转HSP患者的病程,只能通过药物、物理治疗或矫形手术来缓解患者的症状[2],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本文报告了1例表现为双侧痉挛性马蹄内翻足的HSP患者,行矫形手术治疗,配合系统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矫形手术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马蹄内翻足 步态异常 矫形治疗 系统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 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