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岛主要水系枯水期底栖硅藻群落特征及区系分析
1
作者 陈秋菊 夏伟 +1 位作者 唐红渠 姜仕军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以海南岛主要水系的30个样点的河流底栖硅藻为对象,分析了其枯水期的群落组成,并探讨了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在鉴定出的55属174种底栖硅藻中,曲壳藻属是优势属,占52.3%。聚类分析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底栖硅藻群落表现出明... 以海南岛主要水系的30个样点的河流底栖硅藻为对象,分析了其枯水期的群落组成,并探讨了群落的地理分布特征。在鉴定出的55属174种底栖硅藻中,曲壳藻属是优势属,占52.3%。聚类分析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显示,底栖硅藻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可划分为西部坝王岭、西部尖峰岭、中部的鹦哥岭和五指山以及东部的吊罗山4大群系。其中西部山区昌化江水系的硅藻多样性最低,中部山区为昌化江水系和南渡江水系的发源地,其硅藻多样性最高,东部山区硅藻也表现出一定独特性,说明本研究中底栖硅藻群落分布很可能受季风及地理空间因素的影响。大多数样点的优势种为清洁指示种,少数样点出现了Gomphonema parvulum和Aulacoseira ambigua等高营养盐指示种,表明大部分河流水质良好,仅少部分河流由于人类活动而出现了富营养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底栖硅藻 空间分布格局 聚类分析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沿土壤水分梯度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36
2
作者 王继丰 韩大勇 +9 位作者 王建波 付晓玲 朱道光 刘赢男 曹宏杰 黄庆阳 谢立红 钟海秀 隋心 倪红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515-3524,共10页
水分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3种生境中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生境均以小叶章占优势,但是伴生物种组成分化明... 水分是影响湿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三江平原湿地小叶章群落为对象,研究了沿土壤水分梯度的典型草甸、沼泽化草甸和沼泽3种生境中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3种生境均以小叶章占优势,但是伴生物种组成分化明显,其中,典型草甸指示种为二歧银莲花和垂梗繁缕,沼泽化草甸指示种为灰脉苔草和五脉山黧豆,沼泽指示种为漂筏苔草和毛果苔草;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草甸的物种组成差异更大,而沼泽和沼泽化草甸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随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小叶章的优势度逐渐降低,群落物种丰富度和Simpson优势度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Shannon-Wiener多样性与Pielou均匀度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群落相似性系数(CJ、CS)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二者的最大值分别出现在沼泽化草甸和沼泽,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典型草甸和和沼泽化草甸,而Cody指数的变化格局呈现渐低的趋势,群落间共有物种数逐渐减少,物种替代速率降低。研究认为,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Pielou均匀度、Simpson优势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的变化格局与水分密切相关,β多样性的格局与水分联系紧密,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格局与水分无相关性,可能与物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它环境因子有关,尚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落组成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指示种分析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沼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水系广西江段鱼类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帅方敏 李新辉 +4 位作者 何安尤 刘乾甫 张迎秋 武智 朱书礼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9-828,共10页
研究对珠江水系广西江段15个站位的鱼类群落展开了调查,共采集渔获物67985尾,隶属于23科134种,鲤形目种类(92种)最多,占总数69%。采集到外来生物11种,其中,罗非鱼几乎遍布整个广西水域,说明广西江段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严重。各江段以小型... 研究对珠江水系广西江段15个站位的鱼类群落展开了调查,共采集渔获物67985尾,隶属于23科134种,鲤形目种类(92种)最多,占总数69%。采集到外来生物11种,其中,罗非鱼几乎遍布整个广西水域,说明广西江段外来水生生物入侵严重。各江段以小型鱼类居多,鱼类小型化严重。空间分布呈现一级河流物种多样性指数高,均匀度高;二级河流多样性指数低,均匀度低的趋势。特别是经过十级水电开发后的红水河江段,渔业资源量最低,鱼类群落结构与其他江段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研究结果是珠江水系自然渔业资源长期调查的一部分,将对广西渔业资源多样性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水系 鱼类调查 多样性 空间分布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日最低温度升高对芬兰皮海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费磊 邓建明 +5 位作者 秦伯强 朱广伟 左胜鹏 Jouko SARVALA Anne-Mari VENTELA Teija KIRKKALA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2-598,共7页
为讨论日最低气温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位于芬兰的皮海湖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2013年夏季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法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气象要素和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皮海湖地区夏季增温趋势明显,尤其... 为讨论日最低气温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位于芬兰的皮海湖为研究对象,选取1987—2013年夏季的监测数据,采用非度量多维尺度法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气象要素和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皮海湖地区夏季增温趋势明显,尤其是日最低气温增加显著;皮海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受气象要素影响,其中又以日最低气温的影响最显著.这可能是因为浮游植物的许多生理过程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日最低气温升高能加强浮游植物的夜间呼吸作用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等,从而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和增殖速率等指标.由于不同物种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一致,因此日最低气温升高同样可能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最低气温 皮海湖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浮游植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型人口密集型流域(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朱为菊 尤庆敏 +3 位作者 庞婉婷 潘仰东 王幼芳 王全喜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2期136-147,共12页
近年来,淮河流域(流域面积为2.7×105km2)水体污染严重并导致水质的恶化。为了分析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5月对淮河流域217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并测定水体的环境指标。结果显... 近年来,淮河流域(流域面积为2.7×105km2)水体污染严重并导致水质的恶化。为了分析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于2013年5月对淮河流域217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样品的采集,并测定水体的环境指标。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甲藻(占总生物量的26.1%)、硅藻(23.4%)和隐藻(19.5%)组成。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可以分为四组:组1主要以腰鞭毛飞燕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为优势种,组2主要以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为主。组1和组2的采样点大多位于林地区域。组3主要以隐藻类(Cryptomonas erosa)为主,采样点位于人为干扰较大的区域,如农业污染、采砂和农业养殖区。组4主要以金藻门的色金藻(Chromulina sp.)为主。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海拔和河流的级别)和人类活动(如总悬浮固体物和总氮)的影响。我们的结果显示,浮游植物可以作为大型流域生物评价中的指示类群,同时在水质监测中也应该考虑自然条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浮游植物 人为活动 水质生物学评价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季节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冲冲 李秋华 +2 位作者 陈文生 何应 肖晶 《生态科学》 CSCD 2018年第6期131-138,共8页
为研究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4月、7月对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四次生态调查,并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NMDS)、冗余分析(Redund... 为研究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6年10月和2017年1月、4月、7月对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进行四次生态调查,并运用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NMDS)、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共鉴定出后生浮游动物45种,以轮虫种类为主(32种)。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春季最高(5287ind.·L^(-1)),冬季最低(73.20ind.·L^(-1));生物量的季节性差异显著,春季最高(18.30 mg·L^(-1)),夏季最低(1.50 mg·L^(-1))。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矩形龟甲轮虫(K. quadrala)、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主要优势种。春季、夏季均以螺形龟甲轮虫为优势种类;秋季、冬季没有明显的优势种。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获得样品的空间定位点图,四季分明,反映出群落结构的水文季节性特征。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Water temperature, WT)、透明度(Secchi disk depth, SD)是影响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营养盐、pH、叶绿素a(Chlorophyll-a, Chl a)是影响草海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冗余分析 草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水平对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童鑫 姚晓华 +1 位作者 吴昆仑 姚有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1271,共11页
采用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冗余分析(RDA)和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探讨青稞单作(Q)、豌豆单作(W)、青稞豌豆混作(Q×W)3种模式在不施肥(0NP)、低氮磷(LNP)、高氮磷(HNP)3种... 采用真菌ITS区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冗余分析(RDA)和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探讨青稞单作(Q)、豌豆单作(W)、青稞豌豆混作(Q×W)3种模式在不施肥(0NP)、低氮磷(LNP)、高氮磷(HNP)3种施肥水平下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同时测定其土壤理化性质,并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青稞、豌豆在3种种植模式下土壤均呈碱性,且在不同施肥水平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门水平上,不同试验处理下共检测到18个真菌类群,子囊菌门(Ascomycota,63.5%~78.5%)、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3.6%~14%)、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1.1%~6.9%)为共有优势类群;在属水平上,Penicillium、Mortierella在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最高,可能是驱动土壤有机氮、磷转化为无机氮、磷的主要真菌群落。Bipolaris、Blumeria、Fusarium、Cladosporium为土壤真菌群落丰度最高的4种潜在致病菌属,在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低于青稞单作和豌豆单作,混作模式在不同施肥水平下4种具有潜在致病性的真菌间相对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在LNP、HNP水平下混作模式根际土壤中的真菌丰富度指数(ACE、Chao1)显著低于青稞单作,多样性指数(Shannon、Simpson)也低于青稞单作,但没有显著性差异;混作模式在LNP水平下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低于0NP水平,但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高于0NP水平。从不同试验处理属水平下真菌群落相对丰度来看,混作模式可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相对丰度,通过根际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及α多样性分析,青稞豌豆混作模式较青稞单作、豌豆单作可增加根际土壤中属水平下Penicillium、Mortierella等具有溶磷、氨化作用菌群的相对丰度,降低Bipolaris、Blumeria、Fusarium、Cladosporium等潜在致病菌群的相对丰度。相关分析表明,速效氮、有效磷、有机质是影响混作模式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豌豆混作根际土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 冗余分析(RDA) 曼特尔检验(Mantel test)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不同群体贝壳形态和相对生长变异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仉佳文 唐君玮 +3 位作者 张远帆 魏敏 张国范 吴富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9-1547,共9页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 皱纹盘鲍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其地理群体也是我国重要的鲍种质资源来源。不同地理群体间形态及相对生长的差异对皱纹盘鲍资源管理和种质资源鉴定等提供重要参考。以我国自然海区采集的7个皱纹盘鲍群体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9个形态测量指标并定义了这些测量指标间的17个比率变量,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贝壳形态和体重相对生长的变异。除个别变量外,协方差分析揭示形态比率变量在群体间存在显著变异;异速生长研究揭示了壳形态特征与皱纹盘鲍群体中异速生长差异之间的高度线性相关性,异速生长程度呈现一定的群体区别。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和马氏距离聚类分析(CLUSTER)将皱纹盘鲍群体分为2个组,线性判别分析(LDA)与NMDS和CLUSTER结果相符,然而LDA未能较好的将各种群样本分类。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皱纹盘鲍表现出与我国沿海环境和/或生态条件差异相关的表型可塑性,然而这种表型差异也可能受到人工底播苗种的遗传影响。研究结果将对于皱纹盘鲍渔业资源管理如管理单位的界定,以及为今后全面评价皱纹盘鲍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壳形态 相对生长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2
9
作者 陈佳琪 赵坤 +4 位作者 曹玥 吴波 庞婉婷 尤庆敏 王全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644-6658,共15页
数量庞大、体积微小、高度多样化的浮游生物对淡水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鄱阳湖设置5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7年8月(夏季)、11... 数量庞大、体积微小、高度多样化的浮游生物对淡水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为探究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在鄱阳湖设置50个采样点,分别于2017年8月(夏季)、11月(秋季)、2018年2月(冬季)和5月(春季)进行浮游动物群落与生境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浮游动物共记录43属99种,其中轮虫31属83种,枝角类8属11种,桡足类4属5种,春夏季节种类较为丰富。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1155.29个/L,具有极显著的季节差异(P<0.01),夏季(3150.37个/L)显著高于其他三季。四季共确定优势种14种,轮虫中优势度最高的为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浮游甲壳动物中仅有简弧象鼻溞(Bosmina coregoni)在秋季形成优势。优势种的季节更替明显,夏秋季节间的更替率(86.00%)高于其他季节(77.00%,66.67%)。优势种、多样性和均匀度的结果均显示鄱阳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复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分类回归树分析(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s, CART)表明,每个季节均有多种群落类型,其中春夏两季中浮游动物群落类型的划分与叶绿素a(Chlorophyll a,Chla)密切相关,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是影响秋季群落划分的关键环境因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结果表明,温度(Water Temperature,WT)、Chla、电导率(Conductivity,Cond)是造成四季浮游动物群落显著差异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显示,除Chla外,总氮(Total Nitrogen,TN)、总固体悬浮物(Total Suspended Solids,TSS)和酸碱度(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pH)也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群落类型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聚类分析 环境因子 鄱阳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MDS的近似测地距离快速求解算法
10
作者 陈红华 庞明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0-198,共9页
通过运用度量多维尺度分析(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MDS)技术,将低维曲面上的测地距离计算转化为高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求解三角网格上任意两点间近似测地距离的算法。首先对给定三角网格模型进行简化,... 通过运用度量多维尺度分析(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MMDS)技术,将低维曲面上的测地距离计算转化为高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计算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求解三角网格上任意两点间近似测地距离的算法。首先对给定三角网格模型进行简化,得到原网格模型的简化版本。在原始网格模型上求取简化网格中所有顶点对的测地距离,并根据得到的测地距离将简化网格嵌入到高维空间中。运用最小二乘方法将原网格中其他顶点也嵌入到该高维空间。最后,在高维空间中计算顶点之间的欧氏距离来近似表示原网格上任意两点间的测地距离。实验表明,该文算法运行稳定,能够快速计算出不同网格模型上不同顶点间的近似测地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几何处理 三角网格模型 嵌入 测地距离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对氮、磷、钾添加的短期响应
11
作者 杨月娟 张灏 +5 位作者 周华坤 叶鑫 姚步青 张春辉 马真 赵新全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5-43,共9页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水肥样地进行了氮、磷、钾施肥添加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植物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使矮嵩草草甸有效积温增加,地下5cm和地上10cm有效积温的大小均为:氮>磷>钾...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矮嵩草草甸水肥样地进行了氮、磷、钾施肥添加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植物花期物候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使矮嵩草草甸有效积温增加,地下5cm和地上10cm有效积温的大小均为:氮>磷>钾>对照;施肥使垂穗披碱草、甘青剪股颖、冷地早熟禾、矮嵩草、黑褐薹草、双柱头藨草、美丽风毛菊的始花期、终花期显著推迟(P<0.05),而鹅绒委陵菜和麻花艽的始花期、终花期显著提前(P<0.05);施肥后禾草的花期持续期小于莎草和杂类草;与对照相比,垂穗披碱草-麻花艽、垂穗披碱草-美丽风毛菊、甘青剪股颖-麻花艽和冷地早熟禾-麻花艽的开花时间(始花期)上的差异变小,种间开花时间重叠增加;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的检验结果为,对照、钾、磷和氮处理下其群落之间的相似程度逐渐降低,添加氮、磷促进了非相似性群落的形成。熵值法综合评价分析得出,对矮嵩草草甸添加氮、磷后,花期物候响应较为敏感的物种为:垂穗披碱草、矮嵩草、麻花艽和美丽风毛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始花期 终花期 度量多维尺度分析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