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波堤建设前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冲淤变化特征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安龙 杨肖迪 +1 位作者 罗小桥 李春雨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90,共6页
本文利用近几年的水深断面与区域测深资料分析了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突出部位海底在防波堤建设前后的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在防波堤修建之前已达到准平衡状态,并形成水下斜坡和海底平原地貌单元,斜坡侵蚀下限在-15m... 本文利用近几年的水深断面与区域测深资料分析了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突出部位海底在防波堤建设前后的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在防波堤修建之前已达到准平衡状态,并形成水下斜坡和海底平原地貌单元,斜坡侵蚀下限在-15m水深.防波堤建成后水下斜坡和海底平原受到侵蚀,斜坡侵蚀下限下移到-16.7 m而稳定.其中侵蚀严重区主要发生在两侧防波堤的根部、堤头及北堤转折处,最大冲刷深度超过2m;淤积部位出现在南堤中部和防波堤内,其中南堤中部淤积量在1~2 m之间,而堤内淤积厚度在0~6 m左右,堤内净淤积量为4.9×106 m3,占总淤积量的65%.数模结果显示,防波堤的出现改变了原来的流场并在堤周围形成涡流,造成了堤外冲刷悬浮的泥沙在潮流和涡流作用下向堤内的搬运与沉积;同时波浪场也因防波堤地形的突然变浅波高增加而下蚀海底能量增强.分析认为,防波堤的修建是造成海底冲淤格局重新分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黄河水下三角洲 水深比对 沉积物再分布 数值模拟 防波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底质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嵘 张永战 +1 位作者 夏非 赵善道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共8页
为研究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泥沙输运、地形变化和物质来源,探求黄河、长江迁移的南北界及其输运入海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沙脊群的演变趋势与潮滩的淤涨潜力,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获取的117个底质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EMM... 为研究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海域泥沙输运、地形变化和物质来源,探求黄河、长江迁移的南北界及其输运入海沉积物扩散和影响范围、沙脊群的演变趋势与潮滩的淤涨潜力,对辐射沙脊群海域获取的117个底质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端元组分分析(EMMA),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以粉砂质和砂质沉积为主,区域分异明显,北部的废黄河水下三角洲地区是主要的粉砂质分布区,辐射沙脊群北部以砂质粉砂、中部以粉砂质砂为主,沙脊以细砂质沉积为主,南部粉砂质含量增加。EMMA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和长江泥沙对研究区底质分布影响突出;废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有向南和东北方向输运的趋势,长江三角洲沉积物向北输运显著,沙脊群中部的细砂质沉积物有向南一直输运到如东—吕四近岸的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调查结果比较,研究区泥质沉积减少,沉积物粗化明显,侵蚀调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沙脊群 底质粒度 端元组分分析(EMMA) 物源 废黄河水下三角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