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颓废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唐先田 《江淮论坛》 2002年第2期86-92,共7页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出现与流布,不是偶然的,除了贾平凹滥用自己的才情之外,当然也有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交织碰撞的痕迹,包括积极的与颓废的意识碰撞的痕迹,其中也有西方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的消极影响。《... 《废都》和“废都意识”的出现与流布,不是偶然的,除了贾平凹滥用自己的才情之外,当然也有转型期各种思想意识交织碰撞的痕迹,包括积极的与颓废的意识碰撞的痕迹,其中也有西方十九世纪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自然主义的消极影响。《废都》和“废都意识”显现出的与道德规范的严重不和谐,在中国文坛的负面影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废都意识 消极 负面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末:生存的焦虑——《废都》的主题意识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本康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6-53,共8页
《废都》好读不好懂.《废都》写了一个都市之"废",它开了好几道门,你随便从哪道门进去,都可取到"废"的特产,但如果从这道门进仍从这道门出,那末.你可能拿不到真货,更尝不到真味.这里的世界是世俗的现实的,又是荒诞... 《废都》好读不好懂.《废都》写了一个都市之"废",它开了好几道门,你随便从哪道门进去,都可取到"废"的特产,但如果从这道门进仍从这道门出,那末.你可能拿不到真货,更尝不到真味.这里的世界是世俗的现实的,又是荒诞的象征的.值得重视的不在这件事那件事的虚实真幻,而在整体形象意象所透示出来的意味、意识.贾平凹说:"我欣赏’废都’二字,一个’废’字,有多少世事沧桑!作为一个都,而今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意识 贾平凹 意象 象征 废都意识 西京 作品 红楼梦 性描写 人物命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 被引量:63
3
作者 雷达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20-28,共9页
盛夏已经过去,书摊上的"废都热"却还不见降温,从北国到南方,尽管物候、风尚、方言、服饰大异其趣,但就《废都》的畅销而言,却没有两样,它那熟悉的封面到处在招摇,好像妖冶的女子那里都不会拒绝.它甚至悄悄地把王朔从书摊上挤... 盛夏已经过去,书摊上的"废都热"却还不见降温,从北国到南方,尽管物候、风尚、方言、服饰大异其趣,但就《废都》的畅销而言,却没有两样,它那熟悉的封面到处在招摇,好像妖冶的女子那里都不会拒绝.它甚至悄悄地把王朔从书摊上挤了下来,同时似乎不无讽刺地告白着,文学的轰动效应并没有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知识分子 悲剧意识 废都意识 创作个性 文化精神 性描写 书摊 文化人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 被引量:2
4
作者 陈辽 《学海》 1994年第1期69-73,共5页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陈辽《废都》(贾平凹著)与“废都现象”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学界1993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如何评价《废都》?如何看待“废都现象”?《废都》与“废都现象”又为什么得以在1993年出现?现将我对这... 思考《废都》与“废都现象”陈辽《废都》(贾平凹著)与“废都现象”的出现,无疑是中国文学界1993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如何评价《废都》?如何看待“废都现象”?《废都》与“废都现象”又为什么得以在1993年出现?现将我对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所得,向读者们谈谈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都 贾平凹 《金瓶梅》 性描写 废都意识 精神文明建设 庄之蝶 西门庆 思想倾向 潘金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
5
作者 杨政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2-103,共2页
山东省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杨政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潍坊市召开。近80名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这一中心主题,就以下几个方... 山东省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杨政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潍坊市召开。近80名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这一中心主题,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学 学术讨论会 废都 “后现代主义” 文学发展 文学转型 废都意识 贾平凹 经济大潮 后现代主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中国都市生活的再现─—评贾平凹新近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
6
作者 许志强 《高校教育管理》 1998年第2期65-70,共6页
贾平凹的《废都》揭示了都市文化人丧失自我的心态,表达了时代批判精神;《白夜》的夜郎从追求理想到沦为阶下囚,表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土门》显示了都市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冲突。
关键词 世纪之交 忧患意识 废都意识 精神信仰危机 多余人 生命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