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柚皮苷对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
1
作者 孙磊 马剑雄 马信龙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91-492,共2页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小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清洁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肢悬吊(HS)组、HS+低剂量柚皮苷组和HS+高剂量柚皮素组。对照组小鼠可进行正常活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S组小鼠进行后... 目的探讨柚皮苷对小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方法将32只清洁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后肢悬吊(HS)组、HS+低剂量柚皮苷组和HS+高剂量柚皮素组。对照组小鼠可进行正常活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S组小鼠进行后肢悬吊和腹腔注射生理盐水,HS+低剂量柚皮苷组和HS+高剂量柚皮素组的小鼠进行后肢悬吊,并分别以每天100、20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柚皮苷,每天注射1次,共14天。干预完成后,使用DXA、Micro-CT检测,以及后续进行HE染色、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DXA检测结果表明,吊尾组的瘦组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经过柚皮苷干预的两组小鼠的瘦组织含量较吊尾组显著提高。Micro-CT检测结果也证实了柚皮苷可显著改善吊尾引起的瘦组织含量的降低。取材后发现,柚皮苷显著提高了吊尾引起的胫前肌、腓肠肌及股四头肌占体重的比重的减少。同样地,HE染色的结果也证明了吊尾可引起腓肠肌肌纤维横截面积的下降,而柚皮苷干预可以改善这一情况。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柚皮苷干预可缓解吊尾引起的MHC及Myogenin表达水平的下降,同时降低吊尾引起的Mu RF-1及atrogin-1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柚皮苷可以通过调节骨骼肌分化及降解水平从而对废用性肌萎缩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C57BL/6小鼠 胫前 柚皮苷 DXA 柚皮素 股四头 MYOG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症与废用性肌萎缩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震超 王猛 +2 位作者 郭思晗 雷天翔 王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19-122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肌少症和废用性肌萎缩这两种常见的肌萎缩现象。肌少症与废用性肌萎缩均涉及肌肉退化,但两者并不相同。肌少症主要由于年龄增长或慢性疾病导致的肌纤维减少和快肌纤维萎缩,而废用性肌萎缩则是由于肌肉活动量不足引起的肌... 本研究旨在比较肌少症和废用性肌萎缩这两种常见的肌萎缩现象。肌少症与废用性肌萎缩均涉及肌肉退化,但两者并不相同。肌少症主要由于年龄增长或慢性疾病导致的肌纤维减少和快肌纤维萎缩,而废用性肌萎缩则是由于肌肉活动量不足引起的肌纤维横截面积减小和慢肌纤维退化。两者在发生机制上虽然具有一定的相近之处,但是最终的生理改变各不相同。另外,目前对于肌少症和废用性肌萎缩的区分和界定仍存在一些争议。未来的研究需要更深入地探索肌纤维类型和功能的变化,进一步区分二者的差异,有助于寻找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症 废用性肌萎缩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28
3
作者 周永战 陈佩杰 +1 位作者 郑莉芳 肖卫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7-1313,共7页
临床上,因机体患病(如瘫痪、心血管疾病、肌肉拉伤),或治疗措施(如骨折固定)的要求,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和制动,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极易诱发废用性肌萎缩;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失重状态下的废用性肌萎缩也是航... 临床上,因机体患病(如瘫痪、心血管疾病、肌肉拉伤),或治疗措施(如骨折固定)的要求,患者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息和制动,如果不进行康复治疗,极易诱发废用性肌萎缩;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失重状态下的废用性肌萎缩也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研究关注废用性肌萎缩,但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机制仍远未完全阐明,且治疗方法也较局限,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如抗阻训练、耐力训练等)和电刺激疗法等用于预防和治疗废用性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康复治疗 发生机制 心血管疾病 电刺激疗法 肉拉伤 骨折固定 卧床休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肌萎缩的蛋白质合成和降解途径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雪云 李高权 徐守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4-657,632,共5页
废用性肌萎缩是肢体在固定、失重、长期卧床等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其本质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弱和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的。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时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 废用性肌萎缩是肢体在固定、失重、长期卧床等状态下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形态学及功能的变化,其本质是由于蛋白质合成减弱和蛋白质降解增强导致的。关于废用性肌萎缩发生时的形态学改变研究较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废用性肌萎缩的研究重点已由生理层面转向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机体发生废用性肌萎缩时蛋白质合成通路和蛋白质降解途径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蛋白质 合成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对大鼠废用性肌萎缩的抑制作用及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杜长亮 贡建伟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2-46,85,共6页
目的:探讨长期低频电刺激对6周龄雄性SD大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取32只雄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废用性肌萎缩组、隔日电刺激组和每日电刺激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改良式尾部悬吊法建... 目的:探讨长期低频电刺激对6周龄雄性SD大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取32只雄性6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废用性肌萎缩组、隔日电刺激组和每日电刺激组。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其余3组采用改良式尾部悬吊法建立大鼠废用性肌萎缩模型,即单笼饲养,尾部悬吊,前肢着地,后肢悬空,身体长轴与水平面成30°角。两电刺激组每日1次或隔日1次电刺激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刺激频率30 Hz,波宽200μs,每次刺激30分钟,持续30天。采用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肌纤维的转化,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观察肌球蛋白重链I、IIa、IIx、IIb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APK相关激酶蛋白表达。采用灰度扫描仪对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纤维蛋白表达进行灰度扫描。结果:电刺激30日后,隔日电刺激组和每日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I型肌纤维比例较废用性肌萎缩组明显升高,II型肌纤维比例较废用性肌萎缩组明显降低,且每日电刺激组效果较隔日刺激组好。每日电刺激组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I型MHC mRNA表达较废用性萎缩组明显升高,接近正常组,且每日刺激组恢复较隔日刺激组明显,每日刺激组腓肠肌IIb型MHC mRNA表达较废用性萎缩组有显著性差异。电刺激组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肌纤维MAPK相关激酶蛋白表达与废用性肌萎缩组相比均有明显变化。结论:长期低频电刺激可以有效改善废用性肌萎缩,这可能与JNK/MAPK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腓肠 比目鱼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正弦波振动抑制废用性肌萎缩的凋亡进程 被引量:2
6
作者 石磊 汪一鸣 +1 位作者 胡婷华 樊小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9-94,119,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骨骼肌在废用状态时细胞凋亡的对抗作用。方法:建立废用动物模型,改进振动仪的关键技术,采用短时间歇式振动的方法,结合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观察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湿重体重... 目的:探讨高频正弦波振动(HFV)对骨骼肌在废用状态时细胞凋亡的对抗作用。方法:建立废用动物模型,改进振动仪的关键技术,采用短时间歇式振动的方法,结合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染色法和TUNEL法检测,观察HFV对制动大鼠比目鱼肌(SOL)湿重体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肌纤维超微结构的变化、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1)制动后大鼠SOL湿重体重比为30.22±2.68,下降了36.43%。肌纤维的横截面积为3789.56±95.14μm2,下降了37.77%。HFV组相对制动组的SOL湿重体重比及横截面积均有所增加(P<0.05);(2)电镜可见制动后梭外肌病变明显,核内染色质团块状凝集。梭内肌部分肌膜溶解消失,细胞核变形。振动组的梭外肌Z线结构比较清晰,梭内肌纤维结构未见明显改变;(3)制动后大鼠SOL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P<0.05)。制动后Bax阳性表达率为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情况(P<0.05)。制动后AI为2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V组相对制动组的Bcl-2阳性表达率均有所增加,Bax阳性表达率以及AI有所降低(P<0.05)。结论:改进后的抗肌萎缩振动仪操作性较强,对制动大鼠废用性肌萎缩的凋亡进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正弦波振动 废用性肌萎缩 凋亡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杜长亮 贡建伟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研究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以大鼠比目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肢制动法建立废用性肌萎缩模型,SDH酶法检测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的影响,Real Time-PCR方法观察肌球... 研究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以大鼠比目鱼肌为研究对象,采用后肢制动法建立废用性肌萎缩模型,SDH酶法检测长期低频电刺激对大鼠比目鱼肌肌纤维的影响,Real Time-PCR方法观察肌球蛋白重链I、IIa、IIx基因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JNK、p-ERK1/2、p-p38激酶蛋白表达。结果:低频电刺激30日后,大鼠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情况明显好转,废用性肌萎缩模型中II型肌纤维向I型肌纤维的转化趋势得以逆转;肌球蛋白重链I、IIa、IIx基因表达变化同样显示由II型向I型转化的趋势;MAPK通路相关蛋白p-JNK、p-ERK1/2、p-p38均被激活。结论:长期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废用性肌萎缩,此过程可能与MAPK通路激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比目鱼 低频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废用性肌萎缩的方药研究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芮 张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515-517,共3页
废用性肌萎缩已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成为当今航天医学领域及临床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对其治法与方药进行分析探讨对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废用性肌萎缩的中医治法分析及古今方药应用研究,认为以补肾健脾活血... 废用性肌萎缩已因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成为当今航天医学领域及临床医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祖国医学对其治法与方药进行分析探讨对治疗本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废用性肌萎缩的中医治法分析及古今方药应用研究,认为以补肾健脾活血法防治本病切实可行,且对推进本病的治疗研究及临床新药的研发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 健脾 活血 废用性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用性肌萎缩患者股内侧肌的定量超声图像特点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金峰 邢剑 +2 位作者 张元鸣飞 蒋洁 周谋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75-781,共7页
目的:本研究运用定量超声成像技术,将废用性肌萎缩患者的各超声参数与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探讨废用性肌萎缩患者股内侧肌的定量超声图像特点和肌肉功能变化。方法:本研究运用定量超声成像技术,采集92例受试者(健康受试者54例,废用性肌... 目的:本研究运用定量超声成像技术,将废用性肌萎缩患者的各超声参数与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探讨废用性肌萎缩患者股内侧肌的定量超声图像特点和肌肉功能变化。方法:本研究运用定量超声成像技术,采集92例受试者(健康受试者54例,废用性肌萎缩患者38例)的下肢股内侧肌厚度、平均回声强度及能量多普勒超声参数等,将废用性肌萎缩患者的各超声参数与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探讨废用性肌萎缩患者的定量超声图像特点和肌肉功能变化,为废用性肌萎缩的超声辅助检查提供依据。同时对全部研究对象进行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结果:废用性肌萎缩患者患侧的峰力矩值与健侧相比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废用性肌萎缩患者患侧和健侧肌肉的平均回声强度均较健康人明显提高(P<0.05),废用性肌萎缩患者健侧肌肉厚度相比患侧更厚(P<0.05)。通过分析伸膝峰力矩值和各超声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肌肉厚度和能量超声参数分别与峰力矩值呈正相关(r=0.614,P=0.000;r=0.312,P=0.000),回声强度与峰力矩值呈负相关(r=-0.385,P=0.000)。结论:废用性肌萎缩患者患侧伸膝峰力矩较健侧显著下降。同时废用性肌萎缩患者双侧股四头肌内侧头的质量和肌肉募集能力均较健康人有所下降。运用超声判断肌肉萎缩情况时,平均回声强度是较为可靠的指标,肌肉厚度和能量超声参数并不能准确反映肌萎缩患者的肌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定量超声 峰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对预防模拟失重人群废用性肌萎缩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苏玉莹 尹洪满 +8 位作者 石旅畅 于瀛 梁辰 陈文辉 张镕 谢文韬 刁凯月 张晋豪 苑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4-230,共7页
当机体因为不良状态(如运动损伤、骨折固定、相关疾病和失重等)原因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和制动来限制身体活动时,骨骼肌外部负荷和神经激活减少,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所导致的肌萎缩称为“废用性肌萎缩”^([1-2])。废用性肌萎缩如不进行... 当机体因为不良状态(如运动损伤、骨折固定、相关疾病和失重等)原因需要较长时间卧床休息和制动来限制身体活动时,骨骼肌外部负荷和神经激活减少,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所导致的肌萎缩称为“废用性肌萎缩”^([1-2])。废用性肌萎缩如不进行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极易成为代谢性疾病和器官衰竭等多种疾病的继发表现^([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器官衰竭 废用性肌萎缩 肉质量 骨折固定 模拟失重 代谢疾病 运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对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毛细血管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越 苏晴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在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4组,即安静对照组(C)、安静+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CA)、悬吊组(T)、悬吊+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TA),每组8只。ATP...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在废用性肌萎缩过程中对骨骼肌毛细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以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配对原则分成4组,即安静对照组(C)、安静+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CA)、悬吊组(T)、悬吊+缓释血管紧张素Ⅱ组(TA),每组8只。ATPase染色法分析骨骼肌毛细血管的变化情况,用单位面积骨骼肌毛细血管数量/肌细胞数量,即(C/F)观察毛细血管密度的变化;免疫印迹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型受体(KDR)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VEGF及KDR在组织内的表达情况。结果:骨骼肌毛细血管染色结果显示,CA组与其他三组相比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C/F)显著增多(P<0.05),而T组与C组相比C/F显著下降(P<0.05),TA与T组相比C/F略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免疫印迹结果显示,CA组与C组相比VEGF表达量下降,但KDR表达量上升;TA组与T组相比VEGF、KDR表达量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正常情况下血管紧张素Ⅱ促进骨骼肌毛细血管的增长,在骨骼肌萎缩过程中,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下降,而血管紧张素Ⅱ对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有一定的维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废用性肌萎缩 骨骼毛细血管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对抗骨骼肌萎缩的新型力学疗法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乐 李昱辉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3-53,共1页
背景废用性肌肉萎缩是指由活动丧失,活动受限或太空飞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结构、生化标志物的一系列变化的一种骨骼肌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肌肉体积缩小,肌肉重量减轻,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变得更薄甚至消失。传统的物理疗法如按摩等无法... 背景废用性肌肉萎缩是指由活动丧失,活动受限或太空飞行引起的骨骼肌功能、结构、生化标志物的一系列变化的一种骨骼肌疾病。主要临床症状是肌肉体积缩小,肌肉重量减轻,肌纤维的超微结构变得更薄甚至消失。传统的物理疗法如按摩等无法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力学拉伸和应变,因此仍然迫切需要一种更为准确的治疗手段。随着生物力学的发展,人们对组织和细胞水平的力学行为越来越关注,而骨骼肌又是一种对力学刺激非常敏感的生物组织。目的通过制备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磁性水凝胶,将水凝胶注射在肌萎缩大鼠的腿部跟腱处,在体外施加恒定的磁场对水凝胶进行循环拉伸从而带动大鼠腿部肌肉运动,对抗大鼠在尾吊过程中发生的肌萎缩。方法将2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同步对照(CON)、尾吊(NT)、尾吊+水凝胶拉伸(GS)、尾吊+水凝胶不拉伸(GNS)、尾吊+按摩仪(MD)5组。将5组大鼠尾吊且干预14 d后,取大鼠比目鱼肌(SOL)称其湿重,计算其湿重体重比。采用组织酶化学染色及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大鼠比目鱼肌Ⅰ、Ⅱ型肌纤维比例、横截面积(CSA)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NT组对比,GS组比目鱼肌湿重体重比、横截面积明显增加,同时Ⅰ型纤维比例增加而Ⅱ型纤维比例减少。结论定量的力学拉伸能有效地对抗尾吊引起的大鼠骨骼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疗法 废用性肌萎缩 水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小鼠下肢肌萎缩干预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久翔 张宇纯 于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为了研究中频率电针刺激对小鼠比目鱼肌肌萎缩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其中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和萎缩造模组(Atro),1周后验证此模型,将另30只造模致其肌萎缩后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Rec)、运动干预组(Exer)、电... 目的:为了研究中频率电针刺激对小鼠比目鱼肌肌萎缩恢复的影响。方法:60只C57BL/6小鼠,其中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和萎缩造模组(Atro),1周后验证此模型,将另30只造模致其肌萎缩后随机分为自然恢复组(Rec)、运动干预组(Exer)、电针干预组(Elec)。Atro组对小鼠进行后肢石膏固定1周;Rec组在拆下石膏后自由饲养2周;Exer组采取跑台运动干预2周;Elec组对小鼠后肢进行电针刺激2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检测肌纤维横截面积、ATPase染色检测肌纤维类型变化、Western Blot检测Troponin I-SS(TNNI1)、Troponin I-FS(TNNI2)蛋白表达。结果:Atro组肌湿重和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低于Con组(P<0.01),TNNI1、TNNI2蛋白表达与Con组相比同样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肌萎缩后Exer组、Elec组的慢肌、快肌的横截面积与Rec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TNNI1蛋白表达量都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TNNI2蛋白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频率电针干预可有效增加肌纤维横截面积,尤其增加慢肌纤维TNNI1和TNNI2蛋白的表达,与运动干预一样都是一种促使废用性肌萎缩康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骨骼纤维类型 钙蛋白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胶原水凝胶构建骨骼肌力学微环境及其对肌生成的影响机制
14
作者 师念园 马玉菲 徐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542-542,共1页
目的骨骼肌的再生和发育需要合适的力学微环境,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发废用性肌萎缩等相关疾病。目前对骨骼肌力学微环境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未考虑在体组织的黏弹性和忽略了有序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对力信号的引导作用。因此,亟... 目的骨骼肌的再生和发育需要合适的力学微环境,微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引发废用性肌萎缩等相关疾病。目前对骨骼肌力学微环境的研究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未考虑在体组织的黏弹性和忽略了有序细胞外基质(ECM)结构对力信号的引导作用。因此,亟需构建与在体相似的骨骼肌力学微环境,并深入探究骨骼肌再生过程中的力生物学机制,为临床上治疗骨骼肌疾病提供新的可能。方法首先测试了在体骨骼肌组织的力学特性,并开发了三维磁驱动胶原水凝胶平台。通过调控胶原的力学和结构特性,构建了模拟在体骨骼肌力学特性的黏弹性微环境和黏弹性协同ECM结构的双因素力学微环境,并探究了其中的力学转导机制。结果骨骼肌具有应变增强应力松弛特性,且骨骼肌有序ECM有利于力信号定向传递。通过构建的平台成功促进了骨骼肌的体外再生,并发现上述力学因素通过细胞骨架的聚合和排列、力敏感蛋白MRTF和YAP的出入核、核力学转导调控骨骼肌再生。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体外三维力学微环境平台,揭示了黏弹性协同ECM结构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机制,拓展了骨骼肌组织体外再生的理论基础,为其他软组织提供了通用的结构和力学微环境构建方案,在制备生物医学应用的功能性软组织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生物医学应用 骨骼组织 力学微环境 生物学机制 力学因素 胶原水凝胶 细胞骨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血下肌肉力量训练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珊 王健 徐守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1-514,共4页
日本的佐藤义昭博士在按摩因跪坐而发麻的小腿时,发现肌肉被动收缩的感觉与力量训练相似,进而设想:通过增大压力使血流量降低,同时结合肌力训练,可能会促进肌肉快速肥大。从1973年开始,他逐步改善阻血装置来优化训练方法,并在1983年确... 日本的佐藤义昭博士在按摩因跪坐而发麻的小腿时,发现肌肉被动收缩的感觉与力量训练相似,进而设想:通过增大压力使血流量降低,同时结合肌力训练,可能会促进肌肉快速肥大。从1973年开始,他逐步改善阻血装置来优化训练方法,并在1983年确立此技术[1]。阻血训练在日本被称为KAATSU training,是通过使用专用设备(如止血带或充气加压带)对上臂或大腿进行捆绑施加压力(〉50 mm 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血下训练 加压训练 废用性肌萎缩 肉肥大 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后肢固定大鼠腓肠肌肌肉生长抑制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丽 隋波 +1 位作者 亓新学 孔德强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后肢固定大鼠腓肠肌湿重比、单收缩最大张力、肌肉生长抑制素(GDF-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游泳组、跑台组和自然恢复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右后肢用可塑性石膏固... 目的:探讨不同运动方式对后肢固定大鼠腓肠肌湿重比、单收缩最大张力、肌肉生长抑制素(GDF-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2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游泳组、跑台组和自然恢复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大鼠右后肢用可塑性石膏固定4周,模型组大鼠于右后肢固定4周后处死、取材;游泳组、跑台组、自然恢复组解除固定后分别再进行3周小强度运动或笼养后处死、取材。测定腓肠肌单收缩最大张力,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腓肠肌GDF-8mRNA表达。结果:4周后肢固定大鼠的体重、腓肠肌固定侧肌湿重/对侧肌湿重、腓肠肌单收缩最大张力显著降低,腓肠肌GDF-8mRNA表达显著升高;经过3周小强度游泳、跑台运动和自然恢复,游泳组、跑台组的固定侧肌湿重/对侧肌湿重、腓肠肌单收缩最大张力高于自然恢复组,但无统计学意义;跑台组腓肠肌GDF-8mRNA表达显著低于自然恢复组。结果提示:4周后肢固定可造成大鼠废用性肌萎缩,3周小强度游泳、跑台运动对废用性肌萎缩的恢复作用有略优于自然恢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后肢固定 运动 肉生长抑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刺激对SMDA大鼠肌肉中Myf-5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宇峰 李延亭 何建伟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5,136,共4页
目的:探讨振动刺激对大鼠腓肠肌中Myf-5含量的影响,进而说明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萎缩肌肉产生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低频振动B组、高频振动C组、悬吊D组、自然恢复E组,共5组。除A组外其他4组同时悬吊14天后,... 目的:探讨振动刺激对大鼠腓肠肌中Myf-5含量的影响,进而说明振动刺激对废用性萎缩肌肉产生的作用。方法:将40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A组、低频振动B组、高频振动C组、悬吊D组、自然恢复E组,共5组。除A组外其他4组同时悬吊14天后,取A、D、E3组大鼠的腓肠肌肌肉组织,对B、C两组分别进行低频、高频振动刺激2周后,再取其大鼠腓肠肌肌肉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印迹法对各组的Myf-5进行定量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D组Myf-5表达明显下降(P<0.05),B、C两组Myf-5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20Hz和30Hz的振动刺激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肌肉Myf-5表达水平;低频振动干预(20Hz)较高频振动干预(30Hz)的振动刺激对SMDA骨骼肌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肌萎缩 振动刺激 Myf-5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限制训练的应用效果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00
18
作者 魏佳 李博 +3 位作者 杨威 王欣欣 冯连世 黎涌明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1-80,共10页
血流限制训练(BFRT)又称加压训练(KAATSU training),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对肢体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近年来,BFR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众健身、竞技体育和医疗康复领域,... 血流限制训练(BFRT)又称加压训练(KAATSU training),指在运动期间通过特殊加压装置对肢体进行外部加压,使静脉血流闭塞的同时部分阻塞动脉血流以提高训练效果的方法。近年来,BFR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大众健身、竞技体育和医疗康复领域,但国内对于其应用效果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与总结表明,BFRT可有效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提高有氧能力、防止废用性肌萎缩、加速损伤和手术后的康复进程,并可能对治疗骨骼肌肉相关疾病具有积极作用。BFRT产生效果的主要机制可能是代谢应激的增加,其涉及激素分泌、蛋白质合成与抑制调节、肌纤维募集和细胞肿胀等过程。BFRT为运动员和无法承受大强度力量训练的人群提供了发展肌肉力量的替代方法。伴随BFRT倍受欢迎的同时,实践应用和科学研究领域还需进一步探究BFRT剂量效应、安全性、长期训练效应等问题。BFRT可作为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限制训练 加压训练 力量训练 肉肥大 废用性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轮离心超负荷训练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玉莹 尹洪满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7-26,共10页
通过对飞轮应用方法和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1)飞轮训练的作用机制可能受SSC模式下的离心超负荷、个性化的适应性阻力和神经系统动员的影响;2)飞轮训练可以预防卧床休息期间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和提高老年人... 通过对飞轮应用方法和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发现:1)飞轮训练的作用机制可能受SSC模式下的离心超负荷、个性化的适应性阻力和神经系统动员的影响;2)飞轮训练可以预防卧床休息期间废用性肌萎缩的发生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表现;3)飞轮训练可以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并且对膝关节与肌腱损伤患者和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尚不清楚;4)急性条件下的飞轮训练可以有效募集和动员肌肉(尤其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参与运动,并且可以诱导激活PAP效应,但关于飞轮诱导PAP的剂量效应尚未确定;5)飞轮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维度、力量和变向移动等运动表现能力,飞轮结合有氧训练也被认为可以促进心血管和骨骼肌肉系统的强健适应而不会产生干扰效应。不同惯性的飞轮训练效果、飞轮结合其他运动的整合效应、单腿飞轮训练对力量不均衡的改善都为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超负荷 飞轮训练 运动表现 康复治疗 废用性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