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EGR)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庄兵 罗福强 +1 位作者 李占成 黄贤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03-205,共3页
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合理控制对NOx的净化效果和整机排放极其重要。为此,分析比较了各种EGR率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EGR率评价指标比废气再循环率ηEGR,同时阐明了EGR率闭环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废气再循环(EGR) 理论研究 内燃机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EGR)率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庄兵 彭飞舟 黄贤龙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EGR率的合理控制对NOx的净化效果和整机排放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EGR率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EGR率评价指标比废气再循环率ηEGR,同时阐明了EGR率闭环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内燃机 废气再循环(EGR)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单向阀对燃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邓彪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气发动机热负荷、爆燃风险及氮氧化物(NO_(x))排放量,具有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作用。单向阀作为EGR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可以起到提升发动机低转速段扭矩和降低发动机气耗的作用。对比EGR系统有无单...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气发动机热负荷、爆燃风险及氮氧化物(NO_(x))排放量,具有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作用。单向阀作为EGR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可以起到提升发动机低转速段扭矩和降低发动机气耗的作用。对比EGR系统有无单向阀时对燃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验证A、B两款单向阀对于提升发动机性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燃气发动机复杂工况条件下自身的可靠性。使得结论可为燃气发动机匹配合适的EGR单向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系统 单向阀 废气再循环率 气耗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四缸柴油机各缸EGR率均匀分配的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鹏 姜水生 张国臻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多缸柴油机,EGR率在各缸的均匀分布能有效保证燃烧质量,优化排放。通过改进某四缸柴油机EGR出口管路的结构,建立进气管路的一维与三维模型,给出模拟仿真分析过程,运用一维整机性能分析软件GT-Power与三维CFD软... 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多缸柴油机,EGR率在各缸的均匀分布能有效保证燃烧质量,优化排放。通过改进某四缸柴油机EGR出口管路的结构,建立进气管路的一维与三维模型,给出模拟仿真分析过程,运用一维整机性能分析软件GT-Power与三维CFD软件AVL Fire分别对新旧2种进气歧管进行1D-3D耦合分析,得出优化后管路EGR最大偏差率8.99%,明显小于原始管路44.79%的EGR最大偏差率,优化管路更有利于EGR率的均匀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率 均匀分配 结构优化 仿真 1D-3D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歧管结构差异对发动机各缸EGR率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彪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3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能够有效地有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同时降低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但各缸EGR率差异会导致各缸燃烧存在差异,从而增加失火和爆燃的风险。基于某国六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各缸EGR率测试,并对进气歧管进...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能够有效地有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同时降低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但各缸EGR率差异会导致各缸燃烧存在差异,从而增加失火和爆燃的风险。基于某国六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各缸EGR率测试,并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基于此,通过优化进气歧管结构设计,有效提升了EGR率的均匀性,各缸EGR率均匀性≤2.5%,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率 计算流体动力学 仿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预混压燃研究现状
6
作者 李明顺 张保红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143-145,共3页
预混压燃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系统地介绍了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率和燃料特性这三个方面对预混压燃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喷油策略、优化其与燃烧室的匹配,是降低预混压燃排放物的关键,并且可以有... 预混压燃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系统地介绍了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率和燃料特性这三个方面对预混压燃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喷油策略、优化其与燃烧室的匹配,是降低预混压燃排放物的关键,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在不同负荷下,优化废气再循环率,是降低氮氧化物与碳烟折中排放的关键。低馏出温度和低十六烷值的燃料更适合于预混压燃。采用新型燃料实现预混压燃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压燃 喷油策略 废气再循环率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7
作者 黄昭明 苏荭 王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针对一款轻卡用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电控直喷、高压共轨、带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VL-FIRE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生物... 针对一款轻卡用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电控直喷、高压共轨、带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VL-FIRE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缸内燃烧、排放物形成以及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其排放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柴油,生物柴油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缸内爆发压力曲线整体前移,燃烧持续期略延长;相比于纯柴油发动机,生物柴油发动机碳烟(soot)排放量明显降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略有上升;在不明显影响soot排放量的条件下EGR能显著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NO_x排放,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对EGR的容忍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过程 仿真 生物柴油发动机 排放物形成 废气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LPG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益芳 孙道恒 张为公 《汽车科技》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研究了BP神经网络在LPG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应用误差反传算法训练了网络,建立了LPG进气量和EGR率与两个主要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试验表明神经网络对减少废气排放起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 电控系统 LPG发动机 BP神经网络 控制效果 排放控制 汽车 进气量 废气再循环率 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R成分对船用LN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毛立通 张尊华 +2 位作者 梁俊杰 龙焱祥 李格升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5,31,共6页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船用点燃式液化天燃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动机的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废气重整再循环(Reform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REGR)成分及REGR率对...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船用点燃式液化天燃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动机的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废气重整再循环(Reform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REGR)成分及REGR率对LN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GR率下,随着REGR重整气中H_2含量的提高,使得着火时刻提前且发动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内最高燃烧爆发压力提升、NOx排放量增加,磁氢化合物排放量和CO排放量受REGR重整气成分和缸内流体共同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掺烧相同REGR重整气时,随着REGR率的提高,着火时刻提前且燃烧速率加快,升压率提高导致缸内最高压力提升,船舶排放尾气中NOx排放量和CO排放量提高,HC排放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点燃式LNG发动机 废气重整再循环成分 废气重整再循环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混合气火花辅助压燃中着火温度影响及其控制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剑 耿路 +2 位作者 赖海鹏 高定伟 于书海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2-242,共11页
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解耦关键控制参数对压燃程度和压燃时刻的影响,采用小升程凸轮轴,在负气门重叠角下,过量空气系数为1.2时,通过实验和计算,进行了火花辅助压燃着火温度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循环压燃部分放热... 为了实现对着火时刻的调控,解耦关键控制参数对压燃程度和压燃时刻的影响,采用小升程凸轮轴,在负气门重叠角下,过量空气系数为1.2时,通过实验和计算,进行了火花辅助压燃着火温度影响及其关键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以循环压燃部分放热量相对循环放热量占比定义压燃率,可以反映压燃程度;压燃率可以回归为以有效压缩比、废气再循环(EGR)率、点火提前角等关键控制参数为自变量的解析关系;提取压燃时刻未燃部分混合气的温度958.13(±15)K作为压燃着火温度。总之,可以将压燃率的影响因素分解到操作参数和结构参数,在某一具体参数下,通过压燃率与关键控制参数解析关系,对着火时刻进行预判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辅助压燃 有效压缩比 废气再循环(EGR) 压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