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及其成因 被引量:41
1
作者 罗才贵 罗仙平 +2 位作者 周娜娜 张艳 邓扬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5-70,共6页
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废弃稀土矿区大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危险,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氟污染的生态失衡状况;并详细分析了造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的成因,如采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取工艺提取稀土... 本文综述了我国南方废弃稀土矿区大面积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危险,重金属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和氟污染的生态失衡状况;并详细分析了造成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的成因,如采用池浸、堆浸和原地浸取工艺提取稀土的不足,稀土矿的矿床厚度薄且分布较为广泛、稀土品位较低同时资源利用率低,南方离子型稀土资源未充分进行整合、相关部门对稀土矿开采的准入和监管不到位,针对离子型稀土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滞后、未形成可推广的稀土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等;最后,从以下诸方面提出了改善南方废弃稀土矿区生态失衡状况的建议,如:开发提取稀土的新工艺、加快稀土资源整合的步伐、加大稀土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的投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废弃稀土矿区 生态失衡 状况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模式试验 被引量:19
2
作者 宋祥兰 王兰英 +6 位作者 邝先松 刘作梅 胡小康 李小青 刘晓红 丁菲 郭圣茂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8-62,共5页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 为了提高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效果,改善废弃稀土矿区的生态环境,选用5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进行3年的试验。通过分析其成活率或保存率、郁闭度、地表植被覆盖度、土壤改善情况,研究各模式对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最佳植被恢复模式。结果表明:乔灌草配置模式(A5):构树+胡枝子+香根草最适宜该矿区植被恢复。为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加快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生态建设,为赣南等南方矿区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模式 废弃稀土矿区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废弃稀土矿区尾砂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吴建富 高绘文 +1 位作者 卢志红 魏宗强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4期114-117,共4页
介绍了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概况,据统计,赣南稀土矿约有1.5亿立方米尾砂未得到妥善处理,近10万公顷耕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分析矿区土壤修复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换土、客土、深耕、施肥... 介绍了赣南废弃稀土矿区概况,据统计,赣南稀土矿约有1.5亿立方米尾砂未得到妥善处理,近10万公顷耕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矿区及其周边土壤沙化、土壤污染、水土流失严重。分析矿区土壤修复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换土、客土、深耕、施肥和利用土壤改良剂等)、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土壤动物修复、植物修复)研究进展,提出了今后多方法联用修复技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稀土矿区 土壤修复 物理化学修复 生物修复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保肥材料对废弃离子型稀土矿区尾砂土壤理化性质及皇竹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贺燕子 田芷源 +2 位作者 马瑞 朱绪超 梁音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7-274,共8页
针对废弃稀土矿区氨氮减低后的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和种植植物生产力低的问题,土壤改良成为快速提升植被恢复的关键。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不同浓度保水剂(S1、S2、S3)和保水保肥材料(F1、F2、F3)对土壤理化性质、皇竹草生长以及作... 针对废弃稀土矿区氨氮减低后的土壤结构性差、肥力低下和种植植物生产力低的问题,土壤改良成为快速提升植被恢复的关键。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单施不同浓度保水剂(S1、S2、S3)和保水保肥材料(F1、F2、F3)对土壤理化性质、皇竹草生长以及作物耗水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相关指标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筛选出最佳改良材料。结果表明:(1)保水保肥材料通过改善废弃稀土矿区尾砂土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皇竹草生长,土壤理化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表现为土壤pH和养分含量越高,皇竹草分蘖数、氮磷含量、产量和WUE等生长指标越高。(2)保水保肥材料与对照相比,使皇竹草增产58.13%~182.63%,WUE提升53.81%~181.54%;单施保水剂效果有限,中高用量保水剂(S2、S3)使皇竹草增产19.95%~77.52%,WUE提升19.54%~79.50%。(3)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出22个土壤改良指标,分别计算各指标模糊隶属度函数值,将平均函数值作为土壤改良效果评价值,评价结果为保水保肥材料>单施保水剂(S1除外)>空白对照。相比对照,单施保水剂(S1除外)平均函数值仅提升0.32~0.35倍,保水保肥材料则提升0.73~1.72倍,并随用量增加而降低,因此F1为最佳土壤改良剂。研究结果表明复配的保水保肥材料在废弃稀土矿区尾砂土改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稀土矿区 保水保肥材料 土壤改良 土壤理化性质 皇竹草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AM)真菌扩繁试验研究
5
作者 黄金 肖信锦 +1 位作者 王慧娟 邓扬悟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第2期36-38,41,共4页
为获得侵染性强、质轻的丛枝菌根菌剂,以紫花苜蓿和高粱为宿主,以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两种AM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5种原料组成不同配比的3种基质中进行培养,通过检测侵染率和产孢量评价菌剂质量... 为获得侵染性强、质轻的丛枝菌根菌剂,以紫花苜蓿和高粱为宿主,以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两种AM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5种原料组成不同配比的3种基质中进行培养,通过检测侵染率和产孢量评价菌剂质量,从而获得最佳扩繁条件。结果表明,G.m、G.i两种AM真菌最佳宿主植物均为为紫花苜蓿;P1基质适合培养G.m真菌,P2基质适合培养G.i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菌剂培养 离子型稀土废弃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