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本运作与教育渗透的结合——英国庚款退赔方式形成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陵合 钱芳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4-172,共9页
20世纪20年代前后,英国的在华教育面临种种窘境,其中资金短缺问题尤为严重。英国商会等主张应获得来源稳定且有持续供给的教育资金,比较理想的筹资渠道就是通过息金运作。此时正在进行英国庚款退赔的交涉,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此... 20世纪20年代前后,英国的在华教育面临种种窘境,其中资金短缺问题尤为严重。英国商会等主张应获得来源稳定且有持续供给的教育资金,比较理想的筹资渠道就是通过息金运作。此时正在进行英国庚款退赔的交涉,为解决此问题提供了可能性。此后,在华教育委员会推动了庚款用途的转向,庚款咨询委员会则促成了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息金以用于教育这一新模式的落地。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运用基金会模式,通过发行公债等资本运作方式,保证了英国庚款用于在华教育方面的效益最大化,英国的庚款退赔方式由此呈现了资本运用与教育渗透相结合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赔 在华教育委员会 庚款咨询委员会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 朱尔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英国庚款兴学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郭炳通 冀爱莲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列国退还的庚款乃中国近代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各国退还庚款事件的始末,许多知名学人参与其间,对敦促庚款退还的最后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适就是一例。胡适与英庚款的关系大体可分为留美期间对庚款退赔的关注、20世纪20年代初... 列国退还的庚款乃中国近代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各国退还庚款事件的始末,许多知名学人参与其间,对敦促庚款退还的最后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胡适就是一例。胡适与英庚款的关系大体可分为留美期间对庚款退赔的关注、20世纪20年代初就英庚款用途开展的讨论、20年代中期担任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委员和30年代初对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管理事务的监督四个阶段。不管身份如何变化,胡适始终尽心竭力争取庚款资助教育。民国教育正是有他及其他知识分子的奔走,才在纷乱的时局中艰难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庚款退还 中英庚款咨询委员会 中国近代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 被引量:16
3
作者 田正平 张建中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7-23,共7页
依据《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的规定,1934年至1944年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考察教育实际状况、培训西北地区师资、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 依据《中英庚款息金用途支配标准》的规定,1934年至1944年间,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拨款资助了边疆教育,虽然资助的时间较短,资助的文教机构相对较少,但在推动边疆地区义务教育、考察教育实际状况、培训西北地区师资、创办边疆中学及倡导科学教育等方面都作出了较大的贡献。这些举措直接推动了民国时期边疆省份的教育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教育发展的区域差距。当时的某些举措或做法,对今天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庚款 边疆教育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庚款留学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棉 李冲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61-166,共6页
1909年,美国率先把部分庚款退还中国,此后,英、日、法、比、荷、等国也先后把部分庚款退还。这些退款中的一部分被用于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史称"庚款留学"。中国派遣庚款留学生的谈判充满了争取主权的艰辛;庚款留学考试较... 1909年,美国率先把部分庚款退还中国,此后,英、日、法、比、荷、等国也先后把部分庚款退还。这些退款中的一部分被用于派遣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史称"庚款留学"。中国派遣庚款留学生的谈判充满了争取主权的艰辛;庚款留学考试较其他留学考试严格;这一群体大都学有所成,对20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教育以及民主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庚款留学 缘起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庚款兴学”——以西奥多·罗斯福与柔克义为中心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卫斌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美国学界曾认为,“庚款兴学”是美国主动作出的、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利他的善举;中国将退款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是为感激美国的无私举动而自愿作出的决定,并非美国强逼。对此,中美两国都有学者进行了反驳。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 美国学界曾认为,“庚款兴学”是美国主动作出的、没有附加任何条件的、利他的善举;中国将退款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是为感激美国的无私举动而自愿作出的决定,并非美国强逼。对此,中美两国都有学者进行了反驳。本文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此一问题,即以美国“退款兴学”过程中两个关键性的人物西奥多·罗斯福与柔克义的相关活动为中心,考察美国“退款兴学”的决策过程,从而得出结论:美国“退款兴学”不仅是有条件的——要求清政府确保将退款用于派遣学生赴美留学,而且有着明确的为美国在华长远利益着想的目的性,与所谓的国家道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奥多·罗斯福 柔克义 庚款兴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庚款与民国时期的教育 被引量:4
6
作者 郑刚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8,共4页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 1930年中英两国达成协议,将英国退还的庚款为基金投资兴办实业,再以其所得利息资助教育事业。举办九届留英考试,培养193名各学科的专业人才;资助高等教育基础建设,安顿战时流亡的教授及毕业生;配合国家政策致力于西北教育开发。中英庚款对民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庚款 民国教育 公费留英 西北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英庚款董事会兴办西北教育活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继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5期32-37,共6页
中英庚款董事会注意兴办西北教育,在抗战前采取的是补助的方式,但在执行中对它进行了修正,抗战时又进一步将其改成了"自办"。随着兴办方式的改变,董事会在西北逐渐形成了以甘肃科学教育馆、湟川中学、河西中学为主,并由它们... 中英庚款董事会注意兴办西北教育,在抗战前采取的是补助的方式,但在执行中对它进行了修正,抗战时又进一步将其改成了"自办"。随着兴办方式的改变,董事会在西北逐渐形成了以甘肃科学教育馆、湟川中学、河西中学为主,并由它们就近管理的自办事业体系。在抗战和开发西北的背景下,董事会改变兴办教育方式,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对西北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英庚款董事会 西北教育 补助 自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教育界与中日庚款退还纠葛——以中华教育改进社的活动为中心
8
作者 何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9-127,共9页
1920年代日本庚款退还是中日两国外交要案。中国教育界乘特殊政治社会格局对日本庚款的退还交涉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教育界代表自居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积极推动与筹划,希图主导日本庚款的管理与分配。随着日本逐步显露利用庚款以行文化... 1920年代日本庚款退还是中日两国外交要案。中国教育界乘特殊政治社会格局对日本庚款的退还交涉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中国教育界代表自居的中华教育改进社积极推动与筹划,希图主导日本庚款的管理与分配。随着日本逐步显露利用庚款以行文化渗透之本意,中国教育界开始对日本庚款的分配与管理进行批评,最终采取反对与抵制的态度。日本退还庚款的本意与结局如此乖离,根源在于其目的不纯,运作失误,终而至于种瓜得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界 1920年代 日本庚款 中华教育改进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还庚子赔款与清末留美学生的派遣 被引量:3
9
作者 黄新宪 《教育科学》 1987年第4期50-54,共5页
提起清末的留学教育,人们便会自然想到庚子赔款,确实庚子赔款与留美学生的选拔、派遣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认真探讨和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游美 子赔 留美学生 学务处 庚款 外务部 赴美留学 清华学堂 清政府 学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美国庚子赔款的“退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海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55-56,共2页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1901年起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赔偿所谓的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到1940年,加上利息达98亿两)。其中美国共分得3293.9055万两,(合2444.0778万... 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规定,中国从1901年起向各帝国主义国家赔偿所谓的战争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到1940年,加上利息达98亿两)。其中美国共分得3293.9055万两,(合2444.0778万美元)①。然而,从1909年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赔 留学教育 驻美公使 退还部分庚款 门户开放政策 对华政策 垄断资产阶级 庚款兴学 美国政府 中国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想主义到现实激荡——中基会与“北大合作特款”下的学人分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睦楚 孙邦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3-60,共8页
1924年"庚款余额完全退还中国"用以兴办教育文化事业的中美庚款兴学特设了款项管理机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由于其特殊的款项管理原则、事业发展理念使得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特款"补助格局。该款项旨在推... 1924年"庚款余额完全退还中国"用以兴办教育文化事业的中美庚款兴学特设了款项管理机构——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由于其特殊的款项管理原则、事业发展理念使得与北京大学达成"合作特款"补助格局。该款项旨在推动北京大学"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双轨发展,但在现实运行中却跌落至受众人之质疑。纵向层面,因"款"而兴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与落差;而横向层面则交织着与之相关学人间相互的理念分歧,实质上一方面体现出彼时一种深具"外交"与"政治"特性的新兴教育补助团体所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现实;另一方面则体现出作为特殊历史、特殊政潮变迁下的特殊基金会与实体教育机构合作项目进程之难为。剖析其中的过程与分歧,为理解近代教育历史进程的特殊性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北大合作特 庚款兴学 理想主义 现实激荡 子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争取同等待遇:1924—1926年私立大学的“法款”之争
12
作者 金国 唐娅 《复旦教育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30,共10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赋予了私立大学办学的“合法性”,但始终将其置于国立大学之“辅助”地位。既是“辅助”,即分“主次”“优劣”,私立大学也就难享有与国立大学“大体平等的地位”。民初政府这一办学定位在一定...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赋予了私立大学办学的“合法性”,但始终将其置于国立大学之“辅助”地位。既是“辅助”,即分“主次”“优劣”,私立大学也就难享有与国立大学“大体平等的地位”。民初政府这一办学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立大学的生存与发展,加剧了私立大学的办学困境。本文以1924—1926年私立大学争取法国退还庚款(简称“法款”)为例,呈现私立大学在款项分配中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以及为争取与国立大学同等待遇所付出的努力和尝试。对此问题的探讨,有助于从制度层面分析民初私立大学的生存困境,以及客观评价私立大学的办学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私立大学 庚款之争 办学定位 争取同等待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立北平图书馆拍摄及影印出版敦煌遗书史事钩沉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波 林世田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3-119,共7页
本文钩稽排比国家图书馆旧档中有关拍照影印敦煌遗书的档案文件,辅以其他资料,发覆掘隐,再现了国立北平图书馆20世纪30年代拍照并计划影印敦煌遗书的史实,认为此举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献的回归,促进了中国早期敦煌学的发展,... 本文钩稽排比国家图书馆旧档中有关拍照影印敦煌遗书的档案文件,辅以其他资料,发覆掘隐,再现了国立北平图书馆20世纪30年代拍照并计划影印敦煌遗书的史实,认为此举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流失海外敦煌文献的回归,促进了中国早期敦煌学的发展,而且对今天流失海外的古籍文献的回归也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立北平图书馆 清华大学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会 敦煌遗书 拍照 影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竺可桢的“伊利诺伊岁月”——早期留美教育经历及其回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点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6-225,共20页
1910—1913年,竺可桢作为“庚款留学生”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求学,这构成了他人生中独特的“伊利诺伊岁月”。基于竺可桢就读该校期间的成绩单,文章对他留美早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重建,主要展示了他三年中所修读的课程和这些... 1910—1913年,竺可桢作为“庚款留学生”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求学,这构成了他人生中独特的“伊利诺伊岁月”。基于竺可桢就读该校期间的成绩单,文章对他留美早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具体而全面的重建,主要展示了他三年中所修读的课程和这些课程的详细信息。作为一个农学专业的本科生,竺可桢的学业十分忙碌,但表现得并不出众,有些课程的成绩还较差;但这些课程的学习仍构筑了他日后踏足气象学领域的知识基础,对他后来的人生有直接影响。这些新史料的发现,有助于更丰满地刻画竺可桢这位学术大家的历史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竺可桢 伊利诺伊大学 成绩单 庚款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锲而不舍老当益壮——记韩德培教授
15
《理论月刊》 CSSCI 1993年第7期46-47,共2页
韩德培教授,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11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韩德培早年就学于浙江大学史政系,后转入中央大学法律系。1934年毕业,获法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兼编辑学报工作。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 韩德培教授,祖籍江苏省南京市,1911年出生于江苏省如皋县。现任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指导教师。韩德培早年就学于浙江大学史政系,后转入中央大学法律系。1934年毕业,获法学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兼编辑学报工作。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生,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国际私法,获法学硕士学位。1942年转入美国哈佛大学,继续研究国际私法以及国际公法、法理学等。1945年,受著名法学家周鲠生校长之聘回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德培 博士生指导教师 法律系 法学硕士学位 中英庚款 周鲠生 武汉大学法学院 学士学位 如皋县 大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