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 被引量:2
1
作者 章飞军 张岩松 +3 位作者 张晓凌 郭学武 梁振林 陈虎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1-9,共9页
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 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夜差异不显著。主要种类有尖额谐猛水蚤 (Euterpina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norvegica)、戴氏猛水蚤 (Danielsseniasp .)、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 (Acartiabifilosa)等。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 ,在细砂底质环境的站位最低 ,在具有粉砂 黏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 2 6 5 5 %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型。BIOENV分析表明 ,水深、底层水温及底质类型是影响海洋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种类 丰度 夏季 黄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底边界层动物 被引量:2
2
作者 商弘 章飞军 郭学武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59,共7页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 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边界层动物 生物类群 研究方法 生态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浑浊带近底泥沙浓度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元叶 何青 刘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3,共8页
基于近底边界层四角架系统观测的水沙过程完整资料,对近底悬浮泥沙浓度的变化及其动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底悬浮泥沙浓度变化过程的特征是多峰性。在一个潮周期内,一般会出现四次明显的悬浮泥沙浓度峰值;2)水体中始终存... 基于近底边界层四角架系统观测的水沙过程完整资料,对近底悬浮泥沙浓度的变化及其动力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底悬浮泥沙浓度变化过程的特征是多峰性。在一个潮周期内,一般会出现四次明显的悬浮泥沙浓度峰值;2)水体中始终存在一个背景含沙浓度;3)流速的大小并不是决定近底悬浮泥沙浓度大小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潮流加速度、憩流阶段形成的背景泥沙浓度以及床面可供起动的泥沙量同样起重要的作用;4)泥沙浓度变化和动力的响应关系可以归为四类:第一类正响应过程(悬浮泥沙浓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第一类负响应过程(悬浮泥沙浓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小)、第二类负响应过程(悬浮泥沙浓度随流速的减小而增大)和第二类正响应过程(悬浮泥沙浓度随流速的减小而减小)。综合分析紊动扩散作用、泥沙的起动和沉降作用及床面泥沙的供应率,对近底层悬浮泥沙浓度和动力响应变化的四个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 悬沙浓度 动力 底边界层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水库突然泛咸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岳大伟 高增文 +1 位作者 赵全升 彭玉春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通过室内中型水槽实验模拟分层水体受到突然扰动后水体盐分浓度及含盐总量的变化,探讨海湾水库的突然泛咸机理。结果表明,水体受到强烈扰动后,底部咸水与上层淡水的混合将导致库水整体泛咸;表层沉积物中的盐分也是库水泛咸的重要盐源,... 通过室内中型水槽实验模拟分层水体受到突然扰动后水体盐分浓度及含盐总量的变化,探讨海湾水库的突然泛咸机理。结果表明,水体受到强烈扰动后,底部咸水与上层淡水的混合将导致库水整体泛咸;表层沉积物中的盐分也是库水泛咸的重要盐源,扰动条件下表层沉积物盐分的增强释放将强化库水的泛咸程度。海湾水库水体的分层结构与稳定强度明显不同于温度分层水库,导致它与温度分层水库的混合频次不同。海湾水库运行过程中,可以采用机械抽排水库底层咸水等措施来抑制库水泛咸。研究结果可为海湾水库的突然泛咸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水库 突然泛咸 底边界层 混合 孔隙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渠恒定均匀流流速垂向分布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方崇 郝嘉凌 《水道港口》 202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恒定流是明渠水流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水流的动力特性决定了泥沙的沉积和悬浮,河床底部侵蚀和沉积的演变,是水动力机理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渠平均流速剖面和恒定流摩阻特性,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 恒定流是明渠水流基本原理研究的重要课题,水流的动力特性决定了泥沙的沉积和悬浮,河床底部侵蚀和沉积的演变,是水动力机理研究的重点。为了进一步讨论明渠平均流速剖面和恒定流摩阻特性,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于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水槽实验系统,探究不同工况下恒定流流速剖面、紊流度和底边界层厚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沿轴向,紊流度与平均流速成正相关,随着总水深的增加,紊流度沿垂向变化变缓。平均流速和比降的增大,都会使紊流度曲线右移。随着比降的增大,平均流速所引起的紊流度的增大幅度越小。但是,平均流速对比降引起的紊流度的增大幅度影响不大。(2)总水深较小时,平均流速对底边界层厚度的影响较大,总水深较大时,总水深对底边界层厚度的影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流 流速垂直剖面 紊流度 底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