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0,共8页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活动,底辟带的发育与分布,泥火山和地震等。新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演化、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底辟构造带发育以及它们的雁行排列特征,同时还控制了盆地油气的成藏和分布。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强超压盆地,新构造时期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其控制的多期底辟活动不但形成超压体系(包括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通道,同时决定了莺歌海超压盆地油气田的快速幕式充注成藏规律。成熟的烃类以溶解状态储存在超压体系中,当超压体系孔隙流体压力大于封闭盖层破坏压力时封闭盖层就产生水压破裂,超压体系便沿着活动断裂和底辟带等通道发生喷溢活动,油气向上或侧向往过渡带和常压带运移聚集成藏,随着压力的下降,断裂重新闭合形成新的封闭层。这一喷溢过程以幕式活动形式周而复始,在超压盆地的过渡带和常压带中形成大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
构造
运动
超压体系
幕式喷溢活动
底辟构造带
油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被引量:
18
2
作者
黄保家
李绪深
谢瑞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油气运移
运移方式
底辟构造带
输导系统
勘探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
21
1
作者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10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76025
40276015)
+1 种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261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4B33201002)
文摘
莺歌海盆地是在岩石圈伸展减薄和红河断裂带南段的右旋扭动联合作用下形成的一个以伸展为主的转换—伸展盆地。受该应力场作用,盆地新构造运动活跃,主要表现包括中新统末、上新统与第四纪之间及层系内部的不整合,盆地的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断裂活动,底辟带的发育与分布,泥火山和地震等。新构造运动不但控制了盆地的形成演化、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底辟构造带发育以及它们的雁行排列特征,同时还控制了盆地油气的成藏和分布。莺歌海盆地是一个强超压盆地,新构造时期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其控制的多期底辟活动不但形成超压体系(包括油气)快速垂向运移的通道,同时决定了莺歌海超压盆地油气田的快速幕式充注成藏规律。成熟的烃类以溶解状态储存在超压体系中,当超压体系孔隙流体压力大于封闭盖层破坏压力时封闭盖层就产生水压破裂,超压体系便沿着活动断裂和底辟带等通道发生喷溢活动,油气向上或侧向往过渡带和常压带运移聚集成藏,随着压力的下降,断裂重新闭合形成新的封闭层。这一喷溢过程以幕式活动形式周而复始,在超压盆地的过渡带和常压带中形成大的油气藏。
关键词
新
构造
运动
超压体系
幕式喷溢活动
底辟构造带
油气成藏
莺歌海盆地
Keywords
neotectonic movement
geopressured system
expulsion activity
diapir structure belt
petroleum accumulation
the Yinggehai basin
分类号
P736.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被引量:
18
2
作者
黄保家
李绪深
谢瑞永
机构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海上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研究"(编号:2004BA616A-07)的部分成果
文摘
迄今为止,在莺歌海盆地已发现4个气田和一些含气构造,但在莺东斜坡上的钻探效果却不理想,因而引起了勘探家们对该区天然气主运移途径及成藏规律的极大关注。鉴于此,以源运共控理论为指导,利用断裂和精细的层序地层学分析与沉积相的研究成果,对盆内输导体系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入流体流动模拟分析技术,研究了油气运移方向。结果认为:底辟断裂系统为深成天然气向上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而异常高压则是流体压裂运移的关键动力并驱使梅山—三亚组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向上运移,形成了现今的底辟构造气藏;另一方面,一部分天然气在高压的驱动下,沿着T40不整合面和黄流组的骨架砂体向莺东斜坡运移。进而预测指出,处于垂向运移路径上的底辟中深层和侧向主运移方向上的莺东斜坡带中、南段是天然气运聚的有利区带。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天然气
油气运移
运移方式
底辟构造带
输导系统
勘探区
Keywords
Yinggehai Basin,natural gas,hydrocarbon migration,migration pattern,diapiric structural belt,carrier system,exploration ar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莺歌海盆地新构造运动与超压体系喷溢油气成藏作用
徐辉龙
丘学林
孙金龙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莺歌海盆地输导系统及天然气主运移方向
黄保家
李绪深
谢瑞永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