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稻底膜育秧多效唑处理种子的生理效应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沈岳清
盛亚红
盛敏智
曹惠芳
吴裕军
范红卫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3期58-61,共4页
-
文摘
底膜育秧水稻种子经多效唑50ppm浓度浸种24h处理,秧龄15~25d时,秧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有提高。秧苗净同化率在秧龄15~20d时高于对照11.2%,20~25 d时高于对照56.6%。秧苗全株干物质积累,多效唑处理与对照相近,但在分配上,多效唑处理的根系干重增加,叶鞘干重减轻,叶片干重持平。在干旱逆境条件下,多效唑处理能降低秧苗组织电解质外渗率,表明膜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
关键词
水稻
底膜育秧
多效唑
种子处理
-
Keywords
Rice
Raising rice seedlings by plastic sheet mulching
Multi-Effect Triazole (MET)
Physiologic effect
-
分类号
S51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底膜育秧使用多效唑(MET)的生物学效应
- 2
-
-
作者
盛亚红
沈岳清
盛敏智
曹惠芳
吴裕军
范红卫
-
机构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上海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59-63,共5页
-
文摘
水稻底膜育秧密度高,秧龄短,秧龄弹性不足,超过20d 秧苗素质明显下降。用50ppm 多效唑浸种24h,能控制叶片和叶鞘伸长,秧苗矮健粗壮,叶龄增加,根系发达,根冠比值提高,秧龄弹性增加5d。移栽后不败苗,分蘖早,成穗率高,每公顷穗数增加22.5~30.0万,产量增加525kg 左右。1992年上海郊区水稻底膜育秧使用多效唑面积达4.25×10~4ha,占水稻底膜育秧总面积的63%。该项技术经6年试用证明,效果显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投入产出比高达1∶60。
-
关键词
水稻
育秧
底膜育秧
多效唑
生物学
-
Keywords
Rice
Raising rice seedlings with plastic sheet mulching
Multi-Effect Triazole(MET)
Biological effect
Yield
-
分类号
S51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及高产栽培模式初探
被引量:1
- 3
-
-
作者
许复兴
盛如德
蒋正坤
李文龙
-
机构
上海市松江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出处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1期42-46,共5页
-
文摘
本文应用系统工程原理,根据田间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和计算机的分析结果,建立了底膜育秧单季稻综合农艺数学模型。并进行高产栽培规律的研究与分析,筛选出高产栽培模式:每亩播种量300—350kg,秧龄20天左右,每亩基本苗数8—9万,每亩大田追肥量(碳铵)60kg左右。
-
关键词
底膜育秧
单季稻
高产
栽培模式
-
Keywords
Bey Words Single cropping of rice by raising seedlings on ground film, Math model, Pattern of high yield cultivation
-
分类号
S511.4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单季晚稻底膜育秧及其经济效益初报
- 4
-
-
作者
朱世祥
倪桂龙
-
机构
上海县北桥乡农业公司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0年第2期13-14,38,共3页
-
文摘
底膜育秧是一项新的育秧技术,它为配套机械化插秧,解决“三弯腰”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途径。为探索单季晚稻底膜育秧的高产规律及其经济效益,我乡于1987~1988年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材料和方法 1987年在光明村进行底膜育秧试验,移栽大田面积280亩,其中人工手插204亩、机插76亩。1988年在光明、新农、中心等6个村应用底膜育秧技术,移栽大田面积1610亩,占全乡单季晚稻的11.89%。以常规底膜育秧方法进行,设常规湿润育秧田为对照。供试品种为“秀水04”。采用定点观察、取样和抽样调查,考查和记载数据。观察项目:秧苗素质考查、分蘖消长调查、生育期记载、理论测产和单打单收核实产量等。田间管理如施肥。
-
关键词
单季晚稻
底膜育秧
经济效益
水稻
-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机插水稻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
- 5
-
-
作者
王守林
苏宝林
芦永鹏
何振丰
李忠
陈宏信
-
机构
北京农业大学
北京市海淀区农机局
温泉乡
北京市海淀区苏家坨乡试验站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0,共3页
-
文摘
我们在引进日本工厂化育秧技术的基础上,逐渐简化育秧设备,形成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新工艺,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该技术1989~1990年推广面积约1万亩,在实践中表现具有秧苗素质好,成秧率高,秧片质量好,漏插率低、省工、省本、产量高等优点。该育秧方法于1990年9月通过鉴定。根据该技术录制的《育秧新路》,于1990年布拉格国际农业电影节上,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丰收之神》铜像奖。现将有孔底膜规格化育秧技术规程介绍如下。一、种子处理主要是提高发芽率,增强发芽势,为培养叶龄整齐的壮秧奠定内在的基础。 (一)晒种晒种2~3天。
-
关键词
水稻
有孔底膜育秧
育秧
机插
-
分类号
S511.104.3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水稻现代农艺的产生与发展
- 6
-
-
作者
吴裕军
-
出处
《上海农业科技》
1995年第1期46-47,共2页
-
文摘
第六讲 单季晚稻底膜育秧稻的 生长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单季晚稻底膜育秧栽培技术是上海郊区单季晚稻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90万亩左右,占单季晚稻总面积的30%多。
-
关键词
水稻
单季晚稻
底膜育秧
生长特性
栽培
-
分类号
S511.1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