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流器底流分率的试验研究及数学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坤 李雪斌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2,共6页
确定旋流器操作参数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操作参数的数学模型对改善其分离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底流分率能够准确体现其分离效率与分离效果。通过准确的试验数据在较大尺寸范围内研究其操作性能,重点考察了各种结构尺寸、流量、压力... 确定旋流器操作参数与结构参数的关系以及建立操作参数的数学模型对改善其分离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底流分率能够准确体现其分离效率与分离效果。通过准确的试验数据在较大尺寸范围内研究其操作性能,重点考察了各种结构尺寸、流量、压力降对底流分率的影响;拟合确立了旋流器底流分率的最终数学模型,为旋流器的设计、数值模拟提供了准确而可靠的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流分率 操作性能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压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流场及分离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何金朋 蒋建忠 +3 位作者 袁惠新 付双成 缪顺吉 张衍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12,共5页
应用FLUENT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底流背压、溢流背压对旋流器速度分布、流量分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流量分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压降比的影响;底流背... 应用FLUENT流体动力分析软件,对脱水除油一体式液液分离旋流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底流背压、溢流背压对旋流器速度分布、流量分率及分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流量分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压降比的影响;底流背压和溢流背压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可归结为底流分率的影响;牛顿效率比传统的除油效率和脱水效率更能全面地表征旋流器油水分离的性能。随着底流分率的增大,牛顿效率先升高再降低,存在一个最佳操作点。研究结果及新的表征方法对旋流器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液分离 背压 压降比 底流分率 牛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材料切割废液中的Si和SiC旋流分离过程
3
作者 袁惠新 华炜杰 +2 位作者 付双成 叶娟 程志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7-844,共8页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采用CFD软件Fluent 6.3.26研究流场和颗粒运动轨迹,实验用微型旋流器直径为10mm,分离粒度分布为0.3~25μm的硅和碳化硅混合粉料。结果表明,硅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当进料流量达到0.13m^3/h时,分离效率不再增大。不论介质是水还是重介质溶液,当底流分率增大时,旋流场内的轴向速度减小,而切向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硅的分离净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底流分率为0.6左右时,硅的分离净化效率达到最高值。旋流分离硅和碳化硅时,介质采用重介质溶液分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微型旋 计算体力学 进料 底流分率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