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Revit API的水闸闸室基底应力计算插件开发
1
作者 常瑞 牛志伟 +2 位作者 张在鹏 鲁欣楠 李方杰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76,共5页
Revit三维建模功能强大,是工程三维设计常用的软件之一,但由于其缺乏计算功能,无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复核。依据水闸闸室基底应力理论力学算法,通过Revit提供的API,使用Visual Studio 2022集成开发环境和C#编程语言,开发了... Revit三维建模功能强大,是工程三维设计常用的软件之一,但由于其缺乏计算功能,无法对所设计的结构进行强度和稳定复核。依据水闸闸室基底应力理论力学算法,通过Revit提供的API,使用Visual Studio 2022集成开发环境和C#编程语言,开发了计算水闸三维模型闸室基底应力的插件,实现了在Revit中获取三维模型数据、通过理论力学算法进行水闸闸室基底应力计算的目标,弥补了Revit构建水工结构三维模型无法计算的欠缺与不足。使用该插件,对水闸工程实例进行闸室基底应力的计算,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Revit二次开发 C# 水闸 底应力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潮、风暴潮联合作用下的底应力效应 被引量:14
2
作者 金正华 王涛 尹宝树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04-610,共7页
运用建立的二维非线性浪、潮和风暴潮耦合模式分析了波流相互作用下的底应力及其对耦合波浪场和流场的影响.由渤海的两次强寒潮过程的数值实验表明,在波流相互作用下,底应力明显增大,增大的底应力对波浪场影响甚微,但将明显改变水... 运用建立的二维非线性浪、潮和风暴潮耦合模式分析了波流相互作用下的底应力及其对耦合波浪场和流场的影响.由渤海的两次强寒潮过程的数值实验表明,在波流相互作用下,底应力明显增大,增大的底应力对波浪场影响甚微,但将明显改变水位和流速的大小,这种影响在近岸浅水区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应力 波流相互作用 水位 流速 风暴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峡潮流底应力与沉积物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24
3
作者 蒋东辉 高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63-667,共5页
用数值模型方法计算了渤海海峡区潮流引起的最大和平均底应力 ,以及相应的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布 ,并根据沉积物参数计算了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1)最大潮流底应力和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关系与底质分布之间存... 用数值模型方法计算了渤海海峡区潮流引起的最大和平均底应力 ,以及相应的活动层厚度的空间分布 ,并根据沉积物参数计算了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 :(1)最大潮流底应力和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关系与底质分布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对应 ,最大潮流底应力大于临界起动切应力的地方 ,分布着粗颗粒沉积物 ,若前者小于后者 ,对应的是细颗粒沉积物 ,若两者近于相等 ,则对应着较细颗粒的沉积物 ;(2 )在山东半岛北部近岸和渤海海峡的东北角 ,最大潮流底应力小于或接近于临界起动切应力的量值 ,而对应的沉积物是粉砂和砂 ,这一例外可能是由于残留沉积的出露 ,这一假说需要根据全新世海面上升历史、古水动力环境模拟、渤海海峡沉积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来验证 ;(3)活动层厚度的分布规律与海底沉积物的分布存在着相关性 :即活动层厚度越大 ,对应的海底沉积物越粗 ;活动层厚度越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底应力 活动层厚度 沉积物 分布 数值模拟 渤海海峡 空间分布 沉积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路基基底应力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蒋关鲁 王海龙 李安洪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69,共5页
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基底自重应力的三种计算方法,即弹性土堤法、比例荷载法、均布荷载法。通过对不同坡度及不同高宽比断面的基底应力分析对比,探讨了影响基底应力大小及分布形式的因素,并以五个高速铁路路基典型工点实测值为基准对这... 介绍了高速铁路路基基底自重应力的三种计算方法,即弹性土堤法、比例荷载法、均布荷载法。通过对不同坡度及不同高宽比断面的基底应力分析对比,探讨了影响基底应力大小及分布形式的因素,并以五个高速铁路路基典型工点实测值为基准对这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上述三种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并对均布荷载法的计算公式进行了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路基 底应力 弹性土堤法 均布荷载法 比例荷载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沉入式无底圆筒结构基底应力及抗倾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建起 吕宝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置于可压缩地基上无底圆筒结构在倾覆过程中内填料摩擦力的调整机理,提出了结构基底应力及抗倾稳定性计算方法。
关键词 圆筒结构 底应力 稳定性 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b红外探测器衬底应力的模拟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家璐 李煜 +3 位作者 刘传洋 刘泽 宋李梅 张廷庆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1-305,共5页
根据线性弹性理论集中力的假定 ,计算了矩形膜淀积在InSb衬底上的三维应力分布 ;讨论了钝化膜对InSb衬底应力的影响 ;提出了提高InSb平面二极管可靠性的措施 .
关键词 钝化膜 锑化铟 可靠性 红外探测器 底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器结构及工艺对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靖 程宏昌 +3 位作者 吴玲玲 冯刘 牛森 苗壮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39,57,共5页
为了研究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仿真了温度场以及应力场,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加热器及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的加热器,并改变工作电流,将... 为了研究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蓝宝石衬底应力的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ANSYS Workbench软件仿真了温度场以及应力场,对两种不同结构的加热器及加热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的加热器,并改变工作电流,将200℃下温度差异由41.13℃降低至2.33℃,使厚度为2 mm、直径40 mm的蓝宝石衬底整个圆面内的应力差异由2.11 MPa减小为1.56 MPa,应力差异减小了26.1%。结果表明,采用多圈钨丝螺旋结构外加抛物面釜可获得高均匀性的加热器温度场,且当工作电流为12 A时,加热的蓝宝石衬底整个表面应力分布均匀。并采用蓝宝石衬底的应力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对真空系统中被加热的其它材料如GaAs、InGaAs、GaN、Si、石英玻璃等应力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热器 蓝宝石衬 底应力 温度场均匀性 有限元 应力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中扩底应力对深埋扩底抗拔桩承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佳茹 张陈蓉 +1 位作者 黄茂松 杨学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89-92,共4页
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深埋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需要确定破坏面的形状参数和应力条件。针对已有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结合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统一破坏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应力莫尔圆研究认为,仅考虑自重应力条件得到的破坏... 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深埋扩底抗拔桩的承载力,需要确定破坏面的形状参数和应力条件。针对已有模型试验的研究结果,结合不同桩长扩底抗拔桩统一破坏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基于应力莫尔圆研究认为,仅考虑自重应力条件得到的破坏面法向应力明显小于扩底附近的实际破坏面应力条件,导致破坏面影响高度计算结果偏大。基于模型试验的试验结果,对扩底应力的增强系数进行了反算,该值在1.3到2.7之间,比被动土压力系数3.4要小,对扩底角度变化不敏感。只是初步的机理探讨,考虑到深埋扩底桩的埋深影响,该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拔桩 深埋 底应力 抗拔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主应力轴假设的砂堆基底应力凹陷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毕港 韦健飞 周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146,共6页
对砂堆三棱柱的基底应力分布及应力凹陷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固定主应力轴假设(FPA假设)将砂堆分为应力状态已知的I区和应力状态未知的II区,并假设了II区内的多种剪应力分布来求解II区内的应力状态,最后,将不同剪应力分布假设下砂堆中线... 对砂堆三棱柱的基底应力分布及应力凹陷现象进行了研究,基于固定主应力轴假设(FPA假设)将砂堆分为应力状态已知的I区和应力状态未知的II区,并假设了II区内的多种剪应力分布来求解II区内的应力状态,最后,将不同剪应力分布假设下砂堆中线上的静止土压力系数值与Kulhawy公式计算值对比,可得出如下结论:基底法向应力存在应力凹陷现象,自然休止角越大(砂堆越紧密),应力凹陷程度、应力凹陷范围越大;不同剪应力分布假设下,II区应力分布形态不同,法向应力极小值所在处也不同。剪应力二次方分布假设和三次方假设下砂堆基底应力分布最为合理、最为符合真实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应力分布 FPA假设 应力凹陷 应力分布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瑞利-里兹法的岩土三棱柱堆积体的基底应力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毕港 韦健飞 周蕾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05-709,共5页
对岩土三棱柱堆积体的基底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基底应力的理论解难以求得的情形下,基于瑞利-里兹法求解出基底应力分布的近似解,并具体计算且对比了不同坡比、泊松比、基底边界条件下基底应力分布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基底法向应力存... 对岩土三棱柱堆积体的基底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基底应力的理论解难以求得的情形下,基于瑞利-里兹法求解出基底应力分布的近似解,并具体计算且对比了不同坡比、泊松比、基底边界条件下基底应力分布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基底法向应力存在应力凹陷现象,坡度越陡,应力凹陷程度越大,底边有约束时应力凹陷程度更明显;泊松比对基底法向应力的分布几乎无影响,泊松比主要影响基底切向应力分布的形态,且泊松比越大,基底切向应力值越大;坡比改变基底切向应力的最大值及其所处位置,坡比越大,基底切向应力值越大,且基底切向应力最大值距离基底中心越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应力分布 瑞利-里兹法 应力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面基层最大层底应力条件下玻璃钢夹砂管涵洞的优化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清洲 梁筱 +1 位作者 魏连雨 汪洋 《玻璃钢/复合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0-85,共6页
玻璃钢夹砂管在公路涵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目前对管道的微观力学分析较少,在公路涵洞工程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标准与依据。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建立路面-管涵-土体的整体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玻璃钢夹砂管变形与路面基层层... 玻璃钢夹砂管在公路涵洞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目前对管道的微观力学分析较少,在公路涵洞工程中的应用缺乏相应的标准与依据。运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建立路面-管涵-土体的整体模型,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玻璃钢夹砂管变形与路面基层层底拉应力。通过对管壁厚度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不同工况下基层层底拉应力达到临界劈裂强度时管涵的最优径厚比范围,从而在满足路面及管涵结构安全的前提下,为实现工程成本最小化提供可靠的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钢夹砂管 车辆荷载 基层层应力 最优径厚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研究
12
作者 李义福 陈晓霞 邢静忠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1-647,共7页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 为揭示超短筒谐波齿轮柔轮筒底装配应力形成机理,建立用样条函数表达筒底圆盘弯曲变形模型,提出筒底装配应力的理论计算方法。用壳体半无矩理论求解柔轮齿圈的径向、周向和轴向位移;按照中心固支圆板的对称弯曲模型,通过边界条件和柔轮筒体与筒底的位移连续条件,获得柔轮筒底弯曲变形和装配应力表达式,并建立有限元模型对理论计算方法进行数值验证。对比研究表明:柔轮筒底挠度和正应力在长、短轴最大,剪应力在45°最大;筒底挠度和剪应力随极径的增大而增大,剪应力随筒底极径的增大减小;装配状态下主要应力为径向正应力,周向正应力和剪应力最大值为径向正应力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短筒柔轮 变形 底应力 参数化柔轮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足底压应力测试分析及骨科临床应用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军 徐新智 +1 位作者 刘亚平 刘金祥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1997年第3期170-174,183,共6页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 本文应用足底压应力成象技术,设计制作玻璃全反射足底压力成像装置,实验拟合压力图象灰度与压力函数关系,采用视频图象计算机处理分析的方式,动态采集、分析一个步态周期全过程的足底压力分布及变化规律,在骨科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术后供趾足功能改变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手术远期疗效研究中,取得对手术及治疗具有指导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图象处理 骨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滑壁面明渠底壁切应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小芳 何建京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4-708,共5页
在分析Preston管量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明渠均匀流和非均匀流的底壁切应力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规律,指出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平均底壁切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等几个切应力公式在均匀流时适用,在非均匀流时不全适用.均匀流时,切应... 在分析Preston管量测试验资料的基础上,对比了明渠均匀流和非均匀流的底壁切应力在不同水力条件下的规律,指出断面中心处底壁切应力、平均底壁切应力和切应力的分布等几个切应力公式在均匀流时适用,在非均匀流时不全适用.均匀流时,切应力在同一坡度下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流量下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非均匀流时,在相对水深相同时,其相对底壁切应力大致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Preston管 壁切应力 非均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V的底床切应力测量精度提升实验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敏 顾浩 +1 位作者 陈永平 姚鹏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1,共8页
泥沙冲刷实验常利用三维流速仪的测速数据剥离近底紊动动能参数,推算底床切应力。然而不同研究中流速测点高度不同,推算的底床切应力往往差异较大,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基于管式冲刷水槽实验,分析了定床和动床下近底水流结构,探讨... 泥沙冲刷实验常利用三维流速仪的测速数据剥离近底紊动动能参数,推算底床切应力。然而不同研究中流速测点高度不同,推算的底床切应力往往差异较大,影响了该方法的推广应用。基于管式冲刷水槽实验,分析了定床和动床下近底水流结构,探讨了提高底床切应力推算精度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管流距底0.3~1.3 cm处流速符合对数分布,在该区间内,紊动动能垂线剖面向上先增大后减小,动床的梯度更为显著,造成距底不同高度的紊动动能相对偏差达50%,这是单点法推断底床切应力误差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使用紊动动能垂线平均值反算底床切应力,其计算结果优于传统的流速剖面法以及单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切应力 紊动动能 三维剖面流速仪 管式冲刷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流和风浪对海底边界层剪切应力和悬浮物浓度影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盖博 边昌伟 徐景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3-91,共9页
潮流和风浪是浅海底边界层沉积物再悬浮和垂向输运的主要动力,对底剪切应力和悬浮物浓度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2018年2月23日~3月2日在山东半岛东侧进行的一次原位座底连续观测,利用高频点式流速仪(ADV)和浊度计(RBR-TU)的观测结果定量... 潮流和风浪是浅海底边界层沉积物再悬浮和垂向输运的主要动力,对底剪切应力和悬浮物浓度有显著影响。本文基于2018年2月23日~3月2日在山东半岛东侧进行的一次原位座底连续观测,利用高频点式流速仪(ADV)和浊度计(RBR-TU)的观测结果定量研究了潮流和风浪对底剪切应力和悬浮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弱风浪情况下,底剪切应力跟潮流流速的平方显著相关。但是在强风浪海况下(有效波高大于1 m),底剪切应力受控于风浪的影响。潮流通过平流输运作用和局地再悬浮作用影响悬浮物浓度分布,而波浪主要通过局地再悬浮影响悬浮物浓度。定量研究潮流和风浪对底边界层剪切应力和悬浮物浓度的影响有助于认识沉积动力过程,进而优化目前沉积物输运模型中的参数化方案,达到定量预测沉积物输运过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流 风浪 剪切应力 悬浮物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荷载应力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章佩佳 方健 +2 位作者 何兆益 陆兆峰 王国伟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1-374,共4页
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地基上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对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路面荷载应力分析,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层间接触状况分析,临界荷位分析,碾压混凝土面层的模量和厚度、水泥稳定碎石... 采用ANSYS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建立弹性地基上双层板三维路面结构模型,对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结构进行了多种因素影响下的路面荷载应力分析,包括基层和面层的层间接触状况分析,临界荷位分析,碾压混凝土面层的模量和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模量和厚度、以及路基的模量等因素对板底弯拉应力的影响分析,以试验路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理论计算以及回弹弯沉实测结果,作为路面典型结构的路用性能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式碾压混凝土路面 三维有限元分析技术 接触状态 弯拉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底床对持续入流式异重流掺混和湍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韩东睿 余俊杨 +3 位作者 袁野平 贺治国 王雨杭 林颖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7-87,共11页
在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中,异重流现象广泛存在.现实工况中,大多数底床覆盖砾石及不同粒径大小的泥沙颗粒,可视为粗糙底床,因此研究异重流流过粗糙底床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实际科学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持续入流式异重流水槽试验,综... 在自然环境和水利工程中,异重流现象广泛存在.现实工况中,大多数底床覆盖砾石及不同粒径大小的泥沙颗粒,可视为粗糙底床,因此研究异重流流过粗糙底床的动力学特性具有实际科学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利用持续入流式异重流水槽试验,综合考虑底床粗糙度和异重流初始质量分数,分析异重流头部位置、头部速度、掺混系数等扩散特性,不同断面的湍流强度及雷诺应力等湍流特性,结合雷诺应力法和湍动能法计算底床剪应力.结果表明:异重流头部速度与底床粗糙度呈负相关,与初始质量分数呈正相关;在高粗糙度、高初始质量分数工况时,底床粗糙度是控制其运动特性的主要因素;当粗糙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异重流纵向时均流速剖面(沿水深分布)的峰值点出现“爬升现象”;湍流强度剖面(沿水深分布)出现一个极小值及两个极大值,其中纵向湍流强度是异重流湍流结构的主导,粗糙底床上的垂向湍流强度相比于光滑底床增加幅度明显;靠近底床附近,雷诺切应力为正值,远离底床区域,雷诺切应力为负值;利用湍动能法计算的底床剪应力均小于同粗糙度下的雷诺应力法;在总体理查森数相同情况下,异重流掺混系数与底床粗糙度呈正相关.最后总结出粗糙底床对异重流的主要影响为:摩阻力增加、掺混作用强化、近底床区域密度重分布、湍流边界层变厚及纵向时均流速剖面峰值点“爬升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重流 持续入流 粗糙 湍流特性 床剪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山脊作用下内孤立波破碎研究
19
作者 林颖典 余俊扬 +1 位作者 罗辕野 袁野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4-592,共9页
基于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在海底山脊地形存在下的破碎过程。实验设置了两层流体的分层环境,定量地控制了上下层水体厚度及密度,使用不同高度的高斯地形模拟实际的海山作用,讨论了不同高度地形作用下内孤立波破碎过程的异同。... 基于实验室水槽实验,研究了内孤立波在海底山脊地形存在下的破碎过程。实验设置了两层流体的分层环境,定量地控制了上下层水体厚度及密度,使用不同高度的高斯地形模拟实际的海山作用,讨论了不同高度地形作用下内孤立波破碎过程的异同。实验结果表明,内孤立波的破碎过程中由于逆压梯度的存在,在地形处发生边界层分离,产生了底边界层反向射流和涡脱落现象,计算了内孤立波破碎过程中产生的底部切应力的分布。本文通过实验模拟了内孤立波再海山作用下的破碎过程,进一步探究了海山对内孤立波破碎的影响和底部切应力的作用,对于研究自然界中海洋内孤立波在海山区域的破碎现象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孤立波 内波破碎 边界层分离 床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冬季黄东海水体颗粒氮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
作者 王继萍 钟晓松 +3 位作者 晏茂军 徐文琦 严振伟 辛宇 《海洋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3-731,共19页
陆架边缘海是桥接陆地径流与开阔大洋的“缓冲带”,也是海洋氮循环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场所。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是边缘海氮库中反应活性较高的组分,在氮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研究边缘海颗粒氮的循环转化过程,本文通过测定2... 陆架边缘海是桥接陆地径流与开阔大洋的“缓冲带”,也是海洋氮循环最为活跃和复杂的场所。颗粒氮(Particulate Nitrogen,PN)是边缘海氮库中反应活性较高的组分,在氮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为研究边缘海颗粒氮的循环转化过程,本文通过测定2019年冬季黄、东海水体颗粒物的碳、氮含量及稳定同位素、硝酸盐氮氧同位素,分析黄、东海近岸和外海海域的表层、底层PN含量及同位素的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颗粒氮与水体溶解态氮耦合循环过程。冬季表、底层颗粒碳、氮浓度及颗粒氮同位素值(δ^(15)N_(PN))都呈现近岸高、外海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颗粒碳同位素(δ^(13)C_(POC))则大致为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表、底层硝酸盐氮同位素值(δ^(15)N_(NO3))分布均为北低南高、近岸低外海高,而硝酸盐氧同位素值(δ^(18)O_(NO3))分布则是北黄海高、东海外海低。通过对多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PCA),将调查海域划分为近岸表、底层和外海表、底层四个特征区域,分别探讨其PN循环转化过程。在黄海和东海近岸海域表、底层水体PN均主要受陆源输入和底层再悬浮影响,PN及δ^(15)N_(PN)因垂向混合而表、底差异较小。在外海表层水体,PN主要来源不完全是初级生产;外海底层水体NO_(3)^(-)、PN及δ^(15)N_(NO3)、δ^(18)O_(NO3)、δ^(15)N_(PN)显示受黑潮水团跨陆架涌升影响较为明显。在外海底层海域,PN矿化过程和硝化过程扮演着重要角色,PN的降解驱动着DON和部分NO_(3)^(-)的再生。通过综合分析海底边界剪切应力、环境因子并结合δ^(15)N_(NO3)、δ^(18)O_(NO3)、δ^(13)C_(POC)和δ^(15)N_(PN)示踪,发现冬季近岸海域底边界过程强烈,再悬浮过程干扰了PN的δ^(15)N_(PN)源、汇信号,通过δ^(13)C_(POC)和δ^(15)N_(PN)区分PN来源和示踪其转化过程存在一定局限性;远海由于其较弱的底边界动力过程,更加有利于PN的矿化、沉降和埋藏,PN的δ^(15)N_(PN)源、汇信号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氮 氮同位素 黄、东海 氮循环 边界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